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开局定亲秦可卿 » 第三十八章秦家

第三十八章秦家

    次日清晨,秦家后院。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一位十五六岁的女子与两个美貌丫鬟伫立其中。

    秦可卿袭一身蓝裙,袖口飘动,注看池塘漂浮的荷叶、金鱼。

    远处的曲㾿中,秦业身穿交领襕衫,白发苍苍,面色红润,缓缓走来。

    秦可卿走向前去,微微蹲身,道:“爹爹”。

    瑞珠、宝珠齐道:“老爷”。

    秦业面色慈祥,点了点头,开口道:“可儿不日便要成婚,爹爹要嘱咐你一番,莫要嫌爹爹唠叨”。

    秦可卿轻声道:“爹爹请说,可儿听着”。

    秦业正色道:“可儿,进了夫家后,你要牢记三点,第一点是勤俭持家,第二点是相夫教子,第三点是涵养修身。

    只要做到这三点,他们便会重视你这个少奶奶,若未做到,他们便只会表面尊敬,背地不知如何”。

    秦业不由嘱咐道:“咱们虽比不上那些大家闺秀,但是该有的言谈举止不能少,该有的处事气度不能少”。

    秦可卿轻轻笑道:“爹爹,我前些日看了颜氏家训和朱子家训,学了许多呢,像这些道理,都在书本的”。

    秦业点了点头,朗声道:“那便好,那便好,爹爹不操心了”。

    碧水池塘,水波荡漾,锦鲤在水中游戏,父女二人留恋这短短几日,秦业特意告了假,平时还未有这般时间过。

    秦业眉目紧皱,面露愁容,一手捻捏白须,叹了一声,道:“出嫁的女郎便是泼出去的水,一去不复返啊”。

    秦可卿连忙劝道:“爹爹,您别忧心了,女儿只要有机会便回来看您,何况还未出嫁呢”。

    秦业双目望向清澈的池塘,突然记起可卿儿时之事,不由笑道:“可儿,还记得你儿时在小池塘的事吗?

    那时你偏爱下水捞鱼,时常感寒,我也时常训斥你,现在回想,忽忽已有十余载,真是一眨眼,我的小女儿便出阁了”。

    “啵”“啵啵”,这是锦鲤连续落水的声音。

    秦业难得告一次假,索性在院子陪同秦可卿,二人围绕在池塘闲庭信步,并不时讲述结亲那日所行之事。

    申时,东林书院——

    紫霞轩,王仁之、韩正新席地而坐。

    王仁之手持一颗黑棋,举棋若定,将棋子落在偏锋。

    慎重思索,良久后,缓缓叹道:“我大周鼎盛时有二万万五千人,现在亦有八千万人之多,然这八千万人却敌不过小小的边垂女真”。

    不由自嘲一笑,低声道:“我们现在的处况,与宋徽时何其相似”。

    王仁之凝神盯着棋盘,稳稳落了一子,道:“致使百姓流离失所之因,不在乎建州女真,官僚的极度腐败和土地的极度兼并才是根本原因。

    当今圣上虽具雄心,意图改革,但这种明晃晃的腐败力量,非全部消除,则无济于事,最多延缓十几年罢了,不过,那也算是改朝换代了”。

    韩正新不由点了点头,心不在焉的落下一子,良久后,有些拘谨道:“子斐,听你对、改革所言,我是赞同的,只是,若当真落”。

    韩正新的试探,王仁之听了出来,逐直言道:“自然是起兵动众,匡扶周室,决不可再令靖康之耻重演”。

    大义之号自然不能弃,这用处可大可小,但往往用处都是很大,单说影响力、正统也足够了。

    韩正新点点头,正色道:“自当如此,我二人深读兵书,日后不管如何,起码不会无章无序”。

    脑中忽记起一事,韩正新逐道:“对了,今年的农民起义亦是不断,但都是些小股,实力比之手无寸铁的百姓强一些。

    为兄实想不到,那些个大字不识的莽夫聚在一起,能搞出什么名堂,怕是掀不起风浪,子斐为何认为他们会掀起一滩水花,可否一语点破”。

    王仁之微微一笑,道:“暂且不说这个,我且先问你一番,你认为农民的乱匪,可否敌过官兵”。

    韩正新有些疑惑,为何这种问题,回道:“自然是敌的过的,而且以官兵的作战经历、兵器甲胄,这般毫无训练、又无兵器的乱匪作战,定不会费太多力气”。

    王仁之摇了摇头,又问道:“你深入了解过官兵的战力吗?为何如此肯定”。

    “官兵的兵器甲胄配备有多少,实发军响又有多少?每日是否操练?江南的千户所,有多少吃空饷之军户?”

    “据我所知,便是陪都金陵卫,吃空响的军户便有半数。至于军响,在上下军官层层克扣之下,仅剩三成,勉强养活一口”。

    “兵器沾了祖上的光,无恙,但是甲胄在军户身上竟一个未见,最后一打听,原来是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