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半弄堂村 » 第二十章:风在吹

第二十章:风在吹

    (1)

    浙江光复会是杨天和老潘“上面”的“上面”,光复会自成立之初始,其重要作用除宣传“反清复汉还我河山”外,就是针对朝廷展开的暗杀与反暗杀,活动范围主要在浙江、江苏和上海一带,深为这些地方的政府衙门所忌惮和惧怕,虽然此时光复会已被中国同盟会合并,但作为一杆在当地极有影响力的革命大旗,此时拿来震慑一个小小的诸暨县衙,能让其“好自为之”识时务地收场,老潘相信是能起到点作用的。

    半弄堂村参与劫狱的和从大牢里被救出来的人,并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躲,也不想躲,所有人干脆都直接回了村。

    两个“赶潮组”的人就地分散,只有“胖头”的伤势很让人担忧,胡山林的那一枪打在了他的右肩胛骨上,致肩胛骨碎裂,也不敢在诸暨本地治疗,一直熬到到第二天上午才找到一辆转折回宁波的马车,“胖头”的右手臂很大可能要废了。

    赵宗宝把杜坤的一百两银票和上次县衙奖励的一百两银票,都从城里票号取出来后分给大家作为养伤抚家之用,大地主孟旺天不知道被杜坤的下场震动到了哪根神经,这次也破天荒地主动拿出来二百两银子救济给村里有困难的村民。

    老潘呆在城里时刻关注着县衙的一举一动,杨天也神经紧张地每天进城打探消息,可是好几天过去,城里居然什么动静也没有。

    大概出门没有看黄历,被派来为官一任的五十二岁新诸暨县令王满瑞,早不到晚不到,就在诸暨县衙被烧被劫狱的第二天早上,他到任了。

    怎么办,气都还没喘匀的王县令,只能一边向绍兴府上报这边的“匪情”,一边紧急安排人手“收拾整理衙务”。

    “匪情”自然最终上报到新任浙江巡抚廖寿丰这里,廖大人或许比王县令更加头疼,上任没多久,收到的这种“匪情及乱党急报”便连日不断地飞来。廖寿丰身兼朝廷都察院右都御史,是一个较肯接受新思想的朝廷从二品大员,浙江乃至全国,因不满腐朽的清政府而四处爆发的革命浪潮,风起云涌难以压制,对朝廷对外一味卑躬屈膝,对内残酷镇压的政策手段他内心也很是不满,所以接到这种奏报,除了如实向朝廷上报外,对下则以安抚为主,并不作什么按下葫芦起了瓢的任何镇压手段和举措。

    绍兴知府反正什么都听廖大人的,包括每天打几个哈欠,吃饭该用大碗还是该用小碗。

    上如此,吾何为焉?王县令本就是一个性格温和的读书人,异地当官只想在仕途安分守己地熬到致仕告老的那一天,现在廖大人骆大人都没有什么镇剿一类的公文和指令,那我还操哪门子心。

    朱云祥母亲离世,按大清官场律令需在家丁忧三年,原主簿室主事沈平暂行主簿事,胡典史被杀,同样典史室主事张啸代行一县典史事。

    张代典史上任后对劫狱县大牢一事,作了一番例行公事式的调查,呈文上报府衙后再无下文。

    三都都巡检杜坤被杀,此职可有可无,无需任命新巡检,三都巡检处原留守人员按责向县主簿室和典史室直接领受和汇报事务即可。

    由此诸暨官场波澜不惊,秩序井然。

    于是浙江境内和风细雨,诸暨之地飞雪迎春归。

    劫狱县大牢的这种通天大案,像没有发生过,无声无息地渐渐消沉了下去。

    半弄堂村也慢慢恢复了他的平静。

    牛马、炊烟、田野、河塘,一切都如旧,生活继续。

    半年后,诸暨县快班捕头万阿四在酒楼酒足饭饱后,一夜没有回家,第二天一早被人发现死在宽不足一丈,深不过三尺的城内暨阳河里,据说万捕头的水性无人能及,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冬天在浦阳江上冬泳。

    死因为溺亡,快班衙役勘查了半个月后不了了之。

    这之后没多久老潘也离开了诸暨,去向不明。

    十九世纪初叶的中国,像是一股潮流,很多年轻人都纷纷离家远赴他乡,和现在年轻人离开老家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不一样的是,他们的离家更多的是为了接受新思想和新文化,也为了追求国家与民众的真理。

    科举制虽已废除,但各地的大学堂却在广招学生,除包吃包住还有一份助学金可领,毕业后找一份教学或者报学书学的高薪水生计,也并不是什么难事,鲁迅、老舍等很多现代教育家文学家,走得都是这条求学救国的道路。闪耀在中国现代史上那些不朽的政治家名人,无一不是在这一时期从乡村走出去的。

    除了文科学堂外,各地还有很多的武备学堂,粗通文墨的年轻人只要身体好便可轻松入学,也是包吃住,每月发少量生活金,毕业后成绩优秀的送德国日本深造,一般的充实到朝廷各地绿营当下级军官。这些从武备学堂毕业,以后在中国内外战场叱咤风云的军官多得不可胜数,朱德、叶剑英、何应钦、白崇禧等都是这些将军星群中的杰出代表。

    赵宗宝的小弟赵宗进一心只想读书,性格里也有这方面的倔强,自说自话要和城里经常一起读书的于水结伴去州府绍兴学堂读书,赵德礼对儿子的离家出走不但半句责怪没有,还给了他五两银子作路费,也不管孩子娘王桂芝伤心不伤心,生气不生气。

    赵宗宝跟杨亮聊天时把弟弟赵宗进要去绍兴读书的事一说,没曾想把在一旁偷听的杨亮小弟杨明给触动了,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简单收拾了一下,然后跟老实巴交的爹娘磕了一个头,转身就进城来找快要出门的赵宗进,这两人平时虽然很少见面,但只要碰在一起不知道为什么总会有说不完的话,杨明拉住赵宗进死活要跟他一起去绍兴学堂读书,那不依不饶的架势真不知道是哪根神经搭错了。

    还能怎么办,那就一起去呗。

    村里还有一个人也离家出走了,那就是杜坤的小儿子杜大文。

    杜坤一死,杜家在三都包括在半弄堂村的声势和威望便同时一落千丈。

    不但如此,杜大文在上次富春江徭役针对赵宗宝的阴谋中,自己究竟担任了多大的角色,他不能不心知肚明,如今有权有势的老爹一死,城里的大靠山胡典史也命丧黄泉,杜大文再无人可靠,无势可张。

    好在家里还有一些银子,于是为了自保他投奔了在杭州武备学堂担任“总后厨”的妻舅,替他花钱谋了一个学堂膳食操办的差事。

    孟杜两家在村里的大烟馆,因为吸食的人少都已经关了,歪嘴杜大武现在收着城里贸易行和三都大烟馆的钱,杜家要靠这两个地方养着,事情由店里的伙计管,杜大武自己依旧每天吞云吐雾,但很奇怪自吸了大烟后,他的脾气倒变得不再那么暴躁了,人也懒了,很少再见到他打骂下人,这样看来大烟好像也有它有用的一面。

    (2)

    从县大牢出来的几个人,被胡山林指使的衙役折磨的浑身都是伤病,其他人倒还好点,回村七八天后慢慢的都在好转,最惨得是孟发,在里面不但被衙役折磨,还被同监房的犯人欺负,因为是分监关押,于平等几个想帮也帮不了,孟发小腿被打断,身体多处伤痛。爹孟七已经是个一碰就倒的病秧子,照顾儿子心有余力不足,把个流产大出血还在恢复身体的孟玉愁得直掉眼泪。

    赵宗宝一天几次除给孟发爷俩送点吃的外,再帮着做点其他什么事,但总觉得一个大老爷们不知如何照顾是好,有力使不上。

    爷俩都是光棍,花钱找个女人来照顾也不是太合适。

    猛然间想起自己小龙村受伤时,孟发不管路途遥远亲自回村把妹妹孟玉拉来照顾自己的情景。

    “既如此,我何不照此办理。”

    于是,赵宗宝第二天拉上杨亮,搭车坐船来到龙游的小龙村,非常真心地把情况和意愿跟“翘脚郎中”徐水风一说,徐郎中一听什么话也没有说,背上药箱,拉上大女儿茵茵就一起来到了半弄堂村。

    有了“翘脚郎中”的药力治疗,有了茵茵的悉心照料,没几天孟发的伤病就有了质的好转,五天后“翘脚郎中”给孟七父子留下了一些药,也留下茵茵继续负责治疗照顾,他自己先回去了。

    茵茵这么多年跟着爹学医识药,耳濡目染懂得也已经差不多有七八分了。

    赵宗宝送徐郎中到江边码头,把一锭银子偷偷塞进了他的药箱里。

    茵茵这个女孩手脚真是勤快,白天在那边细心尽力没有停地忙这忙那,晚上就过来和孟玉睡,两人一挨着就有说不完的话。

    孟发的伤也在一天好似一天,和伤一起好起来的,还有他跟茵茵爱的情愫。

    一年半后,茵茵就做了孟玉的嫂子,这对姑嫂好的比亲姐妹还要亲。

    这段时间村里陆陆续续地已经走了好几个人。

    半弄堂村的杜雄虎也离村去了马坞。

    除了大学堂和武备学堂的兴起,编练新军也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争相冒出来。

    自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以后,北洋军阀逐渐控制了全国的军队,这些北洋军将领分布各地,在当地形成了一股新的军阀势力,为了加强和扩充自己的武装,他们开始有样学样地步袁世凯后尘,在当地找几个隐蔽合适的地方也搞那种小站式的练兵。

    练兵的军饷及开支由政府和地方响银局提供,反正钱你出,兵都是我的。

    浙江当时是皖系军阀的势力范围,朱瑞、吕公望、孙传芳,卢永祥等军阀先后都担任过浙江省督军,虽然省督军如走马观花般地频频更换,但无论何人督军,小站练兵都是其必不可少的主要军务之一。

    浙江有三个练兵的小站,杭州菖场的步兵训练营、奉化松岙的水兵训练营及萧山马坞的炮兵训练营,三个小站相距并不算远,有时也会跨兵种互换教官操习演练。

    小站训练营每期一般三到六个月,结业后作为本地军阀的特种或一等兵种,以战备兵、续备兵的饷银待之,今后可随时征用上战场。

    马坞练兵的场地,正是半弄堂村大地主孟旺天的那一大片桑树林,很久没有出场的孟丁元被他爹发配到马坞“反省自新”已经好多年了。

    孟丁元反省了吗?反省了,像读书对他而言没有出路一样,和胡海一流的厮混确实也没有出路。自新了吗?自新了,孟丁元转而安心致力于经商,除了桑蚕业,棉绸业、大烟业一样不落地什么都干,还干得什么都挣钱,孟旺天读书不行做生意倒是一块料,于是不断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有了银子孟家父子就不断在马坞买田置地,原来一百多亩的桑树林现已有千亩之多,加上蚕丝坊,大烟坊,仓库,庄园……真是不得了。

    孟丁元现在两房三妾,儿女成堆,因财力雄厚他倒觉得半弄堂村实在太穷了,穷得他都不想再回去,于是这么多年孟丁元呆在马坞这个世外桃源,乐不思蜀地做他的逍遥土财主。

    孟丁元并没有忘记赵宗宝这个好朋友,多次来信要他去马坞,还专门回过一次半弄堂村来请赵宗宝,但都被赵宗宝回绝,为此赵田贵曾问过赵宗宝,为什么不去呢,他这么真诚这么有钱,赵宗宝只轻轻地说了一句,我和他不是一路人。

    马坞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理位置独特而景色优美,正是练兵的绝好场地,于是三来两去,孟丁元就和省督军负责马坞场地租赁筹建的镇标洪铭,成了你知我知的“双赢”合作伙伴,或许他们是一路人。

    杜雄虎来马坞就是想在马坞小站当兵。

    小站的兵都是由省各绿营选拔推荐而来,来了后还要经过一定的文化和体能等测试,合格过关了才能接收,并不现场征兵。

    自富春江徭役杨口事件后,杜雄虎一直自感愧对赵宗宝,虽然一起出过几次镖,赵宗宝也不再提起这事,但他内心却总是无法释怀,哥哥杜雄彪和现在杜保长的死,他觉得这就是老天的报应而更加的惶恐不安。听孟家的家丁说起绿营要在马坞租地练兵的事,杜雄虎感觉这是个机会,于是专门来求孟丁元帮忙说说情,孟丁元以前和杜雄彪的关系一直不错,看在他死去哥哥的份上,加上这时正好有个小妾,也想要安排一个表弟来入伍混饭吃,于是跟洪铭一说自然一起都收了。

    杜雄虎马坞入伍的第三个月就担任了小站的副军校,相当于后来的排长,半年后马坞练兵结束,杜雄虎被分到海宁新仓绿营担任正军校,相当于后来的连长。

    杜雄虎能升迁靠得不是孟丁元的关系,靠得是他的勇猛无畏,身手矫健和他过人的不怕死胆量。

    十年后在直皖的军阀混战中,杜雄虎以正参领之职(团长)牺牲于浙江嘉兴战场,终年38岁。

    1907年的中国大地似乎处在雷雨前夜中的宁静,新旧秩序,新旧思想和新旧力量都在暗中互相绞着力,守护和摧毁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外奔流呐喊。

    各地的大学堂催生了中国大地的新思想,新文化,她是吹响国人觉醒的号角,各省的武备学堂为以后的军阀争夺天下,滋生了她角力的混乱将星群,而小站练兵却是引起中国政坛巨大地震的滚滚岩浆,岩浆所过,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1924年孙中山蒋介石集大学堂,武备学堂,小站练兵之综合功能而建立的黄埔军校,正是受当时这些学堂和各地练兵作用的启发。只是他们的黄埔军校科目更加的完备,规模更加的系统,教学理念更加的科学和先进。

    春天了,似乎已经听得见春雷在轰轰地响,很沉闷但并不遥远。

    风在徐徐地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