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听劝的我成为了科研大佬 » 第二十一章 成了

第二十一章 成了

    王教授,秦主任,张工等其他人,也同样是惊异的表情。

    周宇晨这番精湛操作,完全不逊色于化学本专业的人,而且手法更加老练。

    虽然他们心里隐约有猜测,这个科研苗子的实操能力不差,可没想到实际上竟然如此行云流水,堪比浸淫多年实验室的老教授。

    一众项目组的成员也都关切地围了过来,面色严肃而且专注,想看看周宇晨是如何制作的。

    “你们别打扰他实验。”

    秦主任制止住几名凑得太靠前的科研员:“站边上瞅。”

    大家集体往后撤了几步,各自找合适位置,让自己不碍事。

    张工此刻忍不住心中疑惑,追问道:“小周啊,我听王教授说,你只进过两次实验室,还是光电技术实验室。”

    周宇晨知道他的意思,想必其他人也有同样的困惑:“是,但我从大一开始,就查看过很多书和视频,因此没事就在脑中模拟。”

    “你这比人家飞行员用模拟机练习还牛,属于无实物。”

    有科研员憋不住插嘴,但旋即就被秦主任凌厉的眼神给吓得一哆嗦。

    “一切皆有可能,当初爱因斯坦只靠广义相对论理论预言了黑洞的存在,后面不也被人类找到了证据,天才的脑子可以做什么事。”

    实验室里顿时寂静无声,不管大家服不服气,但此刻没有人说话。

    周宇晨不做口舌之争,而是准备开始操作,事实将胜于雄辩。

    其实平日里,这个纯氧的步骤众人都是没留意的,理所当然地认为99.99%的纯度就是最高上限。

    因此今天听说还能再提高,谁都好奇,想知道最后能不能实现。

    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事,周宇晨虽然有制取方向,但是还得经过实验来验证。

    第一次尝试毫无悬念的失败了,最后的检测结果只有96.7%的纯度,这比丁方平的成绩还差。

    “已经很不错了。”

    没帮上什么忙的王教授,毫不吝惜地鼓励:“你一个学光电信息的人,头次化学实验就能做到这样,很难得。”

    秦主任虽然并不是专门搞这个领域的人,但他也能从操作中看出流程的无懈可击:“思路对,那就多尝试,要不让小丁给你打个下手?”

    周宇晨轻轻摆了摆手,接着很快就投入第二次,第三次实验………枯燥地重复着相同流程,但每次的内容都有细微调整。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原本围观的科研员,慢慢失去了兴趣,眼中神色复杂。

    只有周宇晨全神贯注地忙着,没察觉到身边的变化,大有任凭外面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的淡定。

    王教授看了一阵子,完全也帮不上忙,反倒是有几次周宇晨拿容器,还差点撞上了。

    “咱们出去等吧。”

    秦主任苦涩地也招呼张工:“在这相当于画蛇添足,反而影响宇晨工作。”

    “让相关人员在实验室就行,人多碍事。”

    就这样,暂时涉及不到任务的科研小组成员,就转战到了隔壁的会议室。

    他们和两位领导一样没闲着,都拿着实验记录继续复盘过程,想试图再找找问题所在。

    ******

    时间很快来到了中午。

    “主任,饭菜都已经做好了,安排在食堂二楼贵宾包厢,您看如何?”

    行政助理过来请示,他知道今天有客人来,所以招待工作半点不敢含糊,光是送热茶都跑了六趟。

    “可以啊,那是咱们食堂里最好的房间。”

    秦主任抬手腕看了一眼时间,已经12:40多了:“都这么晚了,确实该吃午餐,你们大家都去吧。”

    他也起身和王教授去实验室叫周宇晨,可对方正忙到关键的节骨眼,根本无心吃东西。

    王教授现在也没胃口,看客人都不去吃饭,秦主任自然也不会单独去,于是打电话给助理,让他把吃的打包送到会议室,等着和周宇晨一起吃。

    这离实验室近,吃完就能马上回去继续工作。

    可这一等就是三个小时,要不是最后张工强拉硬拽,把周宇晨从实验室里弄出来,恐怕这午餐就要变晚餐了。

    “快吃点东西。”

    爱才的秦主任催促道:“实验是做不完的,无论多忙都要注意休息,可以先让小丁替一下。”

    “嗯,好的。”

    周宇晨嘴上答应着,可实际却是对付吃了几口,然后回屋接着操作干活。

    他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这个过程都没有两分钟。

    而接下来,周宇晨就没有再离开实验室,专注得别说喝水,就连眼珠子都得十多秒才转一下。

    不过偌大的房间里,现在只有他独自忙碌的身影。

    被指定做协助的丁方平,经过这快十个小时的折腾,觉得突破现有氧气纯度没戏,再加上他和周宇晨的操作方法不同,因此就空闲下来。

    而同样帮不上忙的张工,再进屋带来两个小时后,此刻返回会议室,挨着秦主任和王教授坐下:

    “情况怎么样?”

    “没有突破,最好的数据也就是和小丁一样,达到99.99%的纯氧。”

    “再试试,实在不行就往后面操作,也许问题不是出现在这。”

    “嗯,现在的情况就是,不知道哪个环节有纰漏,才导致最终获取自旋三重态氧分子失败,只能挨个步骤检查。”

    张工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们是看不出来了,可能当局者迷吧,科研水平就到这个程度。”

    “现在就看宇晨来能不能发现。”

    “肯定能!”

    王教授声音笃定地道:“我当初看到那份激光器方案,震撼得不会说话了。”

    “你能想像吗?一个才大三的学生,竟然能设计出提高到一兆瓦功率的办法,他在这方面的水平完全超过了我这个博导。”

    “而且那个理论逻辑以及公式,经推演后堪称完美!”

    “再加上他勤奋执着,今天我每次进实验室,都能看到这孩子在不厌其烦地尝试各种调整。”

    对于这点,秦主任非常赞赏:“咱们科研人的精神就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张工现在对周宇晨的印象已经非常好了,只可惜对方这么完美的方案,没有实验数据支撑。

    “他是个好苗子,就算这次激光器项目不能实现,日后在研发上也肯定会有大成就。”

    秦主任赞同地点着头:“现在时候不早了,今晚就到这吧,明天再接着做。”

    可此时。

    周宇晨经过数十次的实验,已经思路越来越清晰,此刻绝不可能中止。

    他都顾不得擦额头上的汗珠,操作仪器,继续提纯氧气,完全忽视秦主任的建议。

    周宇晨不走,其他人更不会离开,科研小组的人集体陪他加夜班。

    就这样熬到凌晨两点,大家的眼睛里全都是红血丝,精神也疲惫到极点。

    而就在最乏之时。

    “砰!”

    实验室的大门被人猛然推开,接着是一道惊喜且高昂的声音:

    “成了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