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听劝的我成为了科研大佬 » 第七十六章 这该死的高压比

第七十六章 这该死的高压比

    611研究所里。

    荣振华带领着科研小组,此时卡在高压比上,已经有十多天了。

    准确来说,其实是要解决三个难点:高温问题,耐高温材料和涡轮设计。

    不过因为耐高温材料X-12,周宇晨已经研发出来了,可以承受更高的温度,能制造成涡轮叶片等高温部件。

    所以目前只剩下两个问题,但就是这两,他也没能完美解决。

    首先,荣振华在提高高压比的过程中,发现高温问题开始变得严重。

    随着高压缸温度升高,发动机整体温度增高,这将影响使用寿命和性能。

    第二个就是涡轮的设计。

    作为何总师最得意的门生,荣振华的航空实力在种花家也是相当高,基本前五的排名。

    因此经过几次尝试后,他就作出了正确的解决方向,那就是设计一套新的冷却系统。

    可是纵然理论可行,但如何真的实现却是老大难,为此团队已经连续十多天在通宵加班。

    不过科研这东西,还真不是你辛苦努力就有回报的事。

    “荣工,第14套的冷却通道布局优化方案还不行,温度降低的效果并不如预期。”

    “荣工,第15套方案,出来的效果是冷却分布不均匀,高压缸前缘区域过热。”

    “荣工,喷嘴这个关键部位温度降幅不够大。”

    ………………

    听着大家的汇报,荣振华发愁地以手抵额,觉得太阳穴很是疼。

    搞科研伤脑,尤其最近这段时间,他明显感觉自己脑细胞不够用,而且还总是很困很倦怠。

    这该死的高压比!

    很明显,现在他们成飞已经拖延了航发的项目进度。

    柔性生产线这么大的事,荣振华自然也听说了,现在周宇晨都把如此超难的问题解决了。

    而他这还停滞不前,没有完成,讲出去真的是可耻。

    “什么?”

    何总师听到这个情况后,同样感到有些丢人,还以为他都搞定了,就等着周工去验收成果呢。

    看来下个环节,绝不能让徒弟负责,要自己亲自来做。

    不过再尴尬,也不能隐瞒,实话还是要说的。

    “周工,不好意思啊。”

    何总师的脸上硬挤出一丝笑:“振华负责的高压比,遇到了些问题,还没完成呢。”

    “看来还得你来解决,毕竟这个航发项目的理论和技术,全是来自您。”

    “哦,没关系,那我去看看吧。”

    “我本来应该陪您一起过去,可是中航集团来人了,十五分钟后就到。”

    “没事,您去忙,有进展我给您电话。”

    周宇晨待人非常礼貌,毕竟自己年龄小,也没有什么行政职位,谦虚在哪都受欢迎。

    *******

    荣振华听说他要来,连忙把这些天科研的数据打印出来,然后又让人把实验室好好收拾一番。

    设备,仪器全都调试好,毕竟等会周工要操作,得做到让人家伸手就来。

    而其他成员听到这个消息,眼中都露出期盼的光,脸上的神色也轻松多了。

    能再一周内,就研究出数控系统的天才,肯定可以解决高压比。

    说到这个,有些才三十出头的科研员就无比羡慕。

    有天赋,那稍微努力就是第一,而但凡尽全力,那就会成为行业的天花板。

    谁不想领悟力强,而不是苦哈哈的研究半天,最后人家几分钟就搞定了。

    这种差距,真的是让人怀疑人生。

    很快,周宇晨的身影就出现在实验室门口。

    “您可算来了。”

    荣振华尬笑着迎上去:“哎,没想到提高高压比这么难。”

    “很抱歉,给咱们项目拖后腿了。”

    周宇晨面带微笑,安抚道:“没事,出问题是常态。”

    他一边往里走一边询问情况,而荣振华也把小组所作的内容都详细汇报了,还递过来数据资料。

    “做得挺细致,不过你们的冷却通道布局太传统了。”

    周宇晨拿笔在图纸上圈了一下:“此处得改。”

    说的同时,他就拿出自己的笔记本,调出发动机的截面图,然后开始重写构造。

    荣振华不敢打扰,只能在旁边安静的整理资料,同时等着大佬的结果。

    通过使用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工具来模拟不同的布局,并分析了它们的冷却效果。

    最终,周宇晨设计出一种优化的布局,可以在高压比下提供更有效的冷却。

    “荣工,你根据设计图纸,去安排车间制造相关的冷却通道壁面、内部导流结构、冷却气体供应管道等。”

    “好,我现在就去。”

    “还有,完成后就组装,越快越好。”

    周宇晨说完,就低下头开始优化涡轮设计,这也相当有难度,要解决三个难点:

    一、涡轮叶片的气动性能优化

    传统的涡轮设计完全无法在高压比下达到理想的气动性能,导致效率低下。

    周宇晨调整叶片为机翼形状,厚度改成3.65毫米,攻角23°度,这就极佳的改善叶片的气动特性,以确保在高压比下获得更高的效率。

    二、制造工艺优化

    涡轮叶片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工作,必须特殊的制造工艺。

    耐高温材料已经有了,现在的重点就是优化叶片的制造工艺。

    而这时候,恢复正常使用的斯达拉格数控机床就起了作用,精密加工技术,提升了叶片的精度和耐久性。

    三、叶片振动和应力分析

    在高压比下,涡轮叶片可能会受到更大的振动和应力,这可能导致叶片失效。

    最后这一个难题,让周宇晨也花费了一天时间。

    通过使用有限元分析等工具,来模拟叶片在工作时的应力和振动情况。

    他重新设计了叶片的内部结构,增加支撑杆和横梁,以增加叶片的刚度和稳定性。

    这可以减小振动幅度并降低应力集中。

    同时还添加内部的弹性材料,用于吸收振动能量并减小振动传递到叶片的程度。

    当然设计是周宇晨做,具体操作就交给611所的人来完成。

    看到方案的研究员,脸上尽是不可思议的神色,连忙去执行。

    而三天后,高压比问题彻底解决。

    接下来的又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