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鬼谷之开元盛世 » 第42回“崤山以东蝗灾起,汴州知遇恩相会”

第42回“崤山以东蝗灾起,汴州知遇恩相会”

    回了绵山,见到茅屋荒破,杂草丛生,屋内之物皆已风化,只是在屋前稍适休息,便往后山去了。

    先行至先师墓前,已是荒芜,几年不曾回来祭拜先师,又至了生母坟前,孩儿始终未能查出母亲为何事遭害,也未能查出生父是谁,不能为你血恨,孩儿无能。

    楚临风心想,此处与洛阳不远,这中原地带还未曾游历,便去那中原游走一遭吧!

    听闻中原之地,九州之腹地。其地广袤无垠,沃壤千里,稼穑丰饶,物华天宝。山川壮美,河流纵横,宛若锦绣画卷。

    至了中原之时,路过田间,见老百姓人人在田间焚香祷告,楚临风走进询问。

    “大叔!你们在这里拜什么呢”?

    老农道:“上天发怒,派使者来惩罚我们呢,我们向上苍祈祷,不然今年就颗粒无收了,过了冬就得饿肚子了。”

    楚临风道:“你们这样是没有用的,这不是什么上天的惩罚,这是虫灾,应该把虫除掉才对”。

    楚临风见百姓愚昧,不再劝说,便进了汴州城中。

    看着百姓愚昧,为考虑百姓生计便想于汴州刺史一会,又听百姓说朝中已派人来次,心想,定是姚崇到了,不妨一叙。行至府衙,叩门而来的两个门子道:

    “你是何人,竟然也想随便见我们家大人,大人整在会宫里来的贵客,不见!”

    楚临风拿出李隆基给的玉环,递给了门子。

    “你将此物递给你家大人,他自会认识。”

    门子道:“你且在这儿等着”。

    府衙内,汴州刺史倪若水正与姚崇商议蝗灾一事。

    门子进来道:“大人,外面有人求见”!

    倪若水道:“没见我正在会客商议要事么,不见!”

    门子拿出李隆基赏赐的玉环道:“那人说让我拿了这玉环来,说大人见了玉环自会见他”。

    倪若水见了玉环,便知此物乃圣上之物,立马出门相迎道。

    “不知先生是何人?怎会持陛下玉环,请里屋休息,待我会完客再来会公子”。

    楚临风道:“大人所会之客可是当朝宰相姚崇姚大人?”

    倪若水道:“先生如何得知”?

    楚临风道:“早有耳闻,姚大人为蝗灾一事可谓费心费力,而这汴州蝗灾最历,姚大人亲临汴州,我且随大人同去,那姚大人与我乃是故交,无妨!”

    二人进了府内。

    姚崇见到楚临风进来,姚崇立马站起来招呼道:

    先生,多日不见,今日怎会至此?

    楚临风道:“自我出了长安,便去了淮扬一带游历,近日本想着回晋中拜祭先师,欲一览中原,不曾想路过这汴州之时,见百姓焚香祈祷,便问了缘由,心想来刺史府中,欲让倪大人至书长安。刚到汴州城中,听说朝廷已经来人解决此时了,我想定是姚大人至此,故来一会”。

    姚崇道:“是啊,这蝗灾实在可恨,不知公子有何意见”?

    楚临风道:“除之”

    姚崇道:“我也正有此意”!

    倪若水立马反驳道:“下官认为,万不可如此,老百姓皆认为蝗虫乃上天警示,也不愿意逆天而为。”

    “消除天灾还得靠积德,昔日汉赵国刘聪就捕杀蝗虫,结果如何,蝗灾反而加剧了,还是得靠积德!”

    姚崇怒言:“刘聪何人?伪皇帝罢了,他之德行无法镇住天灾,当今陛下乃天下明主,你说贤德之人可挡灾害,如今你这汴州为何灾情最为吃紧,莫非你也不是贤德之人?”

    倪若水见无可反驳,只得接受姚崇的建议,灭了无数蝗虫,终是解了蝗灾,只因老百姓也极为反对此事,民间流言四起!

    “数日后,蝗灾已除”

    姚崇道:“先生,蝗灾已除,我这便回长安复命去了,公子可愿与我同回长安?”。

    楚临风道:“姚大人先行回去,替我给陛下问好,只是我一事担忧,姚大人今日除了蝗灾,回长安只怕无功反罚啊”!

    姚崇道:“为何?”

    楚临风道:“百姓间流言四起,说姚大人除灾之法,不合天道,陛下乃天子,百姓皆认为蝗虫乃天之警示,如今除尽了,只恐谣言到了陛下耳中,会责怪大人”。

    姚崇道:“只要能除了蝗灾,让百姓来年有收成,不至于来年饿肚子,责罚也无妨!,倒是先生,不回长安又欲前往何处?”

    楚临风道:“天下之大,从哪来,要去哪,本就未知,我曾与陛下有约,定会再回长安,只是为时尚早。”

    姚崇回了长安,果真如楚临风所言一般,被诏入宫中!

    李隆基道:“姚爱钦,你破灾有功,可民间皆言你不敬于天,可有此事”?

    姚崇道:“陛下!臣此次回来之前,楚先生早知陛下会如此待我,臣只觉得百姓来年能有饱饭吃,不至于饿殍满地,罚我也无惧”!

    李隆基道:“姚大人此去见了先生?先生别了这些时日,只是前些日在杨州曾与我书信一封,如今怎又去了中原?可还好?”

    姚崇道:“楚先生风采依旧,还说了十分想念陛下,他说定会回长安来,只是时机未到”!

    李隆基道:“尚好,且先说这除灾一事,姚大人如此处事,恐伤天德”。

    姚崇道:“陛下不知,此等庸儒之人,只识书中之理,不懂得变通之道。凡事有时要违反典籍而顺应时潮,可有时又要违反时潮而合权宜之计。

    昔日北魏之时,,崤山以东蝗灾,只因百姓不忍杀害,导致庄稼颗粒无收,最后易子相食;后秦时,蝗灾更甚,庄稼和草木皆被吃光,牛马无存。

    如今黄河以南、以北的百姓家里已无余粮,如果任其发展,只恐日后难民无数,我知陛下有好生之德,但此事刻不容缓,避免招致更多死亡,还请陛下亲自下令除灾,已绝流言。

    李隆基道:“就依爱钦之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近日蝗虫肆虐,侵害民生,稼穑受损,百姓苦不堪言。此等灾害,实乃朕之忧虑,亦为国家之不幸。

    然上天有好生之德,百姓皆言此举损德,可蝗虫之死无忧,如果遍地百姓饿死,朕将无颜面对父老。

    灾难当前,朕当奋起应对,绝不纵容蝗虫之害蔓延。特此下诏,号令天下臣民齐心协力,共剿蝗虫。

    其一,各地官员务必全力组织百姓,采取有效措施扑杀蝗虫,不得有丝毫懈怠。

    其二,调配物资,确保百姓有足够的工具与装备,以助剿蝗之役。

    其三,鼓励农学专家及有经验之士提供剿蝗之良方,广纳良策。

    望诸位臣民皆能恪尽职守,勇挑重担,为剿除蝗虫、恢复民生而努力。

    不久,在李隆基英明决议之下,姚崇果断消除了崤山以东的蝗灾,避免了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