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朕的大明完不了 » 第26章

第26章

    县城西北大营内比往日寂静很多,因为昨日朱存森特准乡勇回家探亲,许多人昨日就回家了。

    而仍旧留在大营的人,都是已经没了亲人的独人,大营的守卫也都由这部分人负责。

    一队乡勇随同十几个书生打扮的人穿过营房,来到新建的仓库外。

    这座仓库是在乡勇围剿山贼时,由曹俊组织工匠修建,从山寨内缴获的各种物资都被堆放在仓库里。

    这些人来此正是为了对物资进行清点,其中至少有一半人拿着一把大算盘,看服饰是沈家的账房先生。

    剩下的人则是在后勤做事的童生,虽然他们是士绅大户派来的,可在朱存森的金钱攻势下,早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曹营”了。

    张虎上前撕开大门上的封条,两个乡勇顺势将门向内推开。

    “沈少爷,请。”

    沈长兴点了点头,带着十几人走进了仓库,开始清点堆放在地上的物资。

    乡勇并未离去,而是将整个仓库围了起来,不准任何人靠近,同时也是防止里面的人将东西带走。

    张虎本人就守在门口,看着在库房内清点东西的众人。

    另一边,曹俊、代云先、徐忠义、陈良平四人则在伤患营,对最后回来的受伤乡勇进行登记造册,下午的议事需要这些东西。

    时间过的很快,曹俊四人午时之前就完成了任务,不过清点物资的人还在奋战,连饭都顾不得吃,实在是任务太重,又催的太急。

    主帐议事前,总算是完成了所有物资的清点,并紧急核对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匆匆赶往主帐。

    “不好意思,我来迟了。”

    帐内众人看向进来的沈长兴与张虎,前者坐在左边空着的位置,后者坐在右边空着的位置。

    “既然人都到齐了,议事就开始吧。”

    说完,朱存森看向沈长兴,“长兴,先说一说你们清点仓库的结果。”

    沈长兴起身,不复之前的焦急,反倒笑着说道,“此次最大的收获当然是钱了,其中金三十二两,银八千七百八十二两,铜钱九百三十二贯。”

    听到他报出的数字,除了已经知道的张虎外,所有人都露出震惊之色。

    朱存森问道:“长兴,你们有没有算错?”

    “绝不可能出错。”沈长兴保证道。

    “山贼打劫的银子不容易用掉,这么些年下来能有近万两白银,也不足为奇。”

    听到他的解释,众人想了想觉着有道理。

    沈长兴继续汇报,“还有各类粮食有三百二十七石,草料有二百三十八围,牲口有七十六只。麻布十七匹,白布一匹,云花锦缎三匹。”

    “以及各类杂七杂八的若干,有的是我们能用上的,有的是我们不能用上的。”

    朱存森看着他问道:“我记得缴获中还有棉花、木炭、红布等东西,怎么不见你汇报。”

    沈长兴下意识说道:“那是我们家被山贼劫走的,现在寻回来了自然是要物归原主。”

    旋即一脸警惕的看着朱存森,“表兄,你可别打那些东西的主意,我家已经在贴钱了。”

    “好吧,好吧,那些东西我就不提了。”朱存森哈哈大笑。

    笑罢,他继续说道:“至于那些乡勇用不上的东西,就送给你沈家了,算是我对沈家的一些补偿。”

    朱家与沈家毕竟是亲戚,朱存森斩断了沈家的一条手,若是丝毫不表示一下,两家面子上也过不去。

    “那就多谢表兄了。”

    沈长兴听的很高兴,有了这些东西,也好缓解两边的矛盾。

    “曲进,这次收获中有两匹马可充作战马,你之后牵回你的骑兵哨。”朱存森转而看向曲进提醒道。

    “是,大少爷。”

    他又看向曹俊说道:“曹俊,你说说伤亡,以及相应的抚恤ss。”

    曹俊站起身,从袖中取出一本小册,打开念道:“此次围剿山贼共战死三十二人,乡勇为十三人;重伤五十四人,乡勇为三十八人;轻伤不能作战者十七人,乡勇为九人。”

    “敢问协统,新近加入的山贼战死,其抚恤银是否与乡勇等同?”曹俊询问上首坐着的朱存森。

    “既然他们是加入乡勇后战死的,那在抚恤银上就不能厚此薄彼,同样发十三两白银。”

    曹俊继续问道:“重伤退役者抚恤几何?轻伤退役者抚恤又几何?”

    闻言,朱存森略作沉吟,“重伤退役者发银六两,另免税三年;轻伤退役者发银三两,另免税一年。”

    紧接着道:“你稍后列一个详细的抚恤名单,在上面标注对应的抚恤标准,我找时间送给县尊批阅。”

    “是。”

    朱存森继续道,“另外,有多少人拿首级换银子?换走了多少银子?”

    “共有四百三十一人先后用首级换走了五百一十二两银子。”曹俊回道。

    “有名单吗?”

    “有。”

    ……

    很快就来到了晚上,寒风呼啸,冷得刺骨。

    朱存森紧了紧身上的棉衣,推开关着的门,走进了灯火还亮着的书房。

    朱谊江抬头看了一眼,见是自己的大儿子,便开口询问道,“黄奴,你找为父何事?”

    “父亲,这上面记录着伤亡乡勇的抚恤,你看一看。”

    朱谊江接过名单,细看一会儿后抬起头,“黄奴,你该不会是想让县衙抚恤吧?”

    紧接着说道:“劝你打消这个念头,县衙连养活城外近两万饥民都困难,可没有多余的钱粮用作抚恤。”

    朱存森说道:“我知县衙艰难,抚恤阵亡乡勇所需要的钱粮,由乡勇一力承担,可唯独这免税不在孩儿的职权范围内。”

    朱谊江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找为父要钱粮就好,这份名单我留着,之后会安排下去的。”

    所谓五年、三年、一年免税的意思是,若朝廷当年收税,免税者不用交税;若朝廷当年免税,你仍旧不需要交税,同时免税的年数也不用减少。

    别看最长只免了五年的税,可算上朝廷不定期减免税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不用交税。

    也就是阵亡的人不够多,否则的话,就算他有这个权力,也没有这个胆量免税。

    “谢父亲。”

    朱谊江把名单放到一边,看向自己的儿子问道:“这次围剿山贼,你收获不少吧?”

    朱存森满脸警惕,呵呵一笑,“不算多。”

    “你那是什么反应?为父是趁火打劫的人吗?”朱谊江瞪着朱存森。

    朱存森正色说道,“不,父亲岂是那种人。”

    朱谊江很清楚自己儿子是怎么想的,心里忍不住想到,“不曾想他对我这个父亲的误会如此之大,难道那些钱粮是被我用了吗?”

    士绅大户第一次捐资组建乡勇时,他拿走了大半的钱粮,留下的钱粮刚好足够组建乡勇。

    正是因为钱粮不足,朱存森才着急组织了第二次捐资。

    “你招了几百山贼进入乡勇,之前足够三月的钱粮,现在怕是连两个月都维持不了。”

    “县衙肯定是帮不了你的,如果围剿山贼的收获少了,你接下来会很艰难。”

    听到这个解释,朱存森也变得严肃起来,“粮草不多,仅有五百多石。”

    其实收获的粮草远不止这些,不过走马寨的数千人需要生活,不可能将粮草全部带走。

    而朱存森为了收服人心,只带走了极少的粮草,将绝大部分粮草分给了走马寨的数千人。

    “钱呢?”

    “折算成白银差不多有一万两。”

    “白银一万两,这倒是差不多。”

    山贼的钱几乎是只进不出,多年积攒下来,能有这些也在朱谊江的意料之内。

    “钱粮之外的东西呢?”

    “孩儿已经送给沈家了。”朱存森回答。

    朱谊江诧异道:“送给沈家了?”

    紧接着又说:“你做的对。”

    他解释道:“那些山贼都是县中的士绅大户在暗中支持,因而以往历次围剿都是无功而返。”

    他虽然是扶风知县,可县衙中的官吏都多多少少与士绅大户有牵扯,县衙有啥行动,那些士绅大户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

    “这次你剿灭了那些山贼,表面上他们什么也没说,可心里对你一定充满了怨气,往后想要他们继续为乡勇捐资,怕是更难了,这也是为父问你剿贼收获的原因。”

    只要剿贼的收获足够多,那就不怕士绅大户用钱粮来要挟,反之,就真的要被卡住脖子了。

    “山贼是沈家能垄断扶风县茶盐的根本,你灭了山贼就等于断了沈家一条胳膊,沈迹章那老东西正恨着你呢。”

    “不过你愿意分沈家一杯羹,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台阶下,沈家想要继续垄断扶风县的茶盐,就不可能跟你都下去。”

    “为父猜他很快就会来找我,届时你在他面前服个软,两家把话说开了,这件事情也就过去了。”

    朱存森点头,“孩儿明白。”

    低头服软没什么大不了的,要是这样能将沈家拉过来继续支持自己,他是非常乐意的。

    沈家是扶风县最大的商人,只要沈家愿意支持自己,那扶风县的商人们就都会支持自己。

    他就不用应对来自两边的压力,只需要面对县中的士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