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血魂 » 第三十七章 反了

第三十七章 反了

    入夜的杨府后堂。

    杨观终于被杨嘉谟唤到身前。

    “想去长城外?”

    二人都没有提此前镇羌关的事情,就这样相互坐着。

    “是,还请指挥成全。”

    杨嘉谟凤眼微眯:“夜哨这边会从新帮你调配人选,不列四十八旗之内。”

    “可提供马匹、装备,但饷银一应之物须得你自己解决。夜哨不会强令以降,所以能不能拿得下,看你自己。”

    杨观微微惊讶看向杨嘉谟,旋即起身行礼:“多谢指挥。”

    杨嘉谟深深回看了一眼杨观:“自去吧。”

    杨观行礼而退,这‘父子’二人相互之间的冷漠矛盾,被旁边的杨俊看在眼中,却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此间之事其中缘由太多,在杨俊看来,是杨观认为杨嘉谟派他去做无畏的送死了,加上舍命带回来的消息,却成了如今的模样…心中有怨气。

    而杨嘉谟自然也不需要向一个干儿子解释什么。

    杨观行处后堂,仰观于天露出一抹笑意。

    杨嘉谟想用军饷来压制杨观,因为杨观清楚,夜哨的军饷,尤其是四十八旗又分为了四个等级,每一等级的提升,军饷都会有相应的增长。

    那些收养的孤儿,自然不用花费什么,但只要进入了庚辛二字十二旗中,在长城内值守,每一名夜哨的军饷就已经要比卫军的骑兵多上三分之一。

    及至小旗、总旗、从庚辛到戊己、戊己到丙丁,每一次的擢升对应的军饷和层级,都有很大的改变。就像丙丁十二旗中,所有的总旗都是试百户甚至百户。

    而丙丁十二旗的小旗,其功劳累积都必须达到戊己旗的总旗。

    也就是说,杨观现在是戊己十二旗里的总旗,可若是头颅积累到不了试百户或者百户,那即便被调去丙丁十二旗,也只能担任小旗之职。

    夜哨、杨府亲卫,这一千兵马已经是杨嘉谟一个副总兵能够养活的起所有的私军了。

    这还是在杨府这么多年的积蓄、下面人的孝敬、吃的空饷等等…

    如今朝廷欠薪严重,据记载,仅甘肃一地天启元年便欠141371两、天启二年欠46538两,更别说其他九边。

    这种情况,是整个大明九边都存在的。辽东重战,所以几乎这些年朝廷的资源都在朝着辽东倾斜,而漠视其他九边,这就导致其他九边想打胜仗就得培养精兵,培养精兵就需要吃空饷、克扣军饷,杀良冒功等等。

    但这些精兵,到最后都成了将领的私兵。

    这些私兵是精锐、但是却不受朝廷节制,到了明末时期,将领投降便直接带着私兵一起。

    结果就等于原本用来养活一地军伍的银钱资源,直接成了给叛军培养的兵马。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而杨观如今要的这一支队伍,其能力已经和如今丙丁两旗相当,所以饷银一事自不能少,夜哨总旗掌握六旗兵马,加上小旗、伍长,便是整整七十八名。

    即便是丙丁十二旗普通的士兵,每个月也要三石米,换成银钱,年俸相当于二十七八两。更别说,这里面还有头颅赏、伍长、小旗、军马耗费等等。

    “每个月最起码须得耗费三百两!”

    回到偏院的杨观心中微微惊叹,三百两啊,这可是很大很大的一笔钱了,他如今的全部存银不过才一百多两。

    这还是他本来就是旁系子弟,加上父母故后被收为义子,一直谨小慎微不敢乱换钱才积攒下来的。

    可别觉得这笔钱很少,要知道当年杨家牵扯到杨应龙谋反案,不过是二百两的仪礼而已。

    “你岁怂忙啥呢?”

    及至戌时末(夜九点),灶头汉子杨俊的一声大喊,让正趴在桌上计算着东西的杨观一惊,转头看去,却见杨俊趴在门缝上正朝里瞧着。

    “俊叔,你咋还趴门缝呢?”

    杨观无奈一笑间,连忙去开门。

    杨俊大步而入,看着这小子微微点头:“臭小子,去了一趟外面,稳重了不少。”

    “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

    杨俊微微摇头,将一张纸递给杨观。

    “这是遴选的名单,指挥让我带给你。”

    “这么快?”

    杨观一惊,这才连忙请杨俊就座,自己则察看起了名单上的人。

    杨俊微微点头,坐于桌旁看着杨观桌上写写画画的东西微微一愣,因为杨观写得都是简体字、阿拉伯数字,还有杨观那蛆爬一般的字,让这灶头汉子一时脑袋极大:“你写的什么玩意鬼画符?”

    “哦,呵呵,没什么,瞎写,瞎写。”

    杨观笑着将手中的名单放在一旁,看向灶头汉子:“俊叔,咱们手底下,有没有罪臣之后的文人啊。”

    “啧啧啧,你想干啥?”

    “嘿嘿,没事,就想找几个有文人底子又能吃苦的。”杨观缓坐笑道:“正儿八经的秀才,没几个能扛枪骑马的,我要是带人,总得有一个差不多能扛事的文人啊。”

    杨俊蹙眉看着杨观:“这倒是不少,可那些人…你想要使唤可不容易。”

    杨观呲牙一笑:“那就是我的能力问题了。”

    “好,你有时间来找我,我带你去找找。”

    杨观嘿嘿一笑,他自开心。

    九边甘肃,发配过来的罪臣之后并不多,因为这边的战事其实并不多,罪臣发配一般选择偏远不毛、或者就是战事紧张之地。

    一是用以开发这些偏远不毛之地,另一个就是廉价兵了。

    按照记载来看,明时一个募兵的月俸一石,可发配而来的人,月钱只有四斗,所以…这些人很难活的长久。

    当然…及至明末因为银、粮和铜钱的兑换问题,再加上克扣,普通士兵真正能拿到的,也就是五六斗的样子。

    百年前的甘州兵变,起因就是因为钱粮价格兑换,价格涨跌所引起的。

    “对了,我来还有个事情要跟你说。”

    “嗯?”

    杨观微微一愣看向这位副千户。

    “你要养兵,就需要钱,正好这两天古浪卫那边可能会有个赚钱的去处。”

    “你准备一下,尽快见见你手底下的人。”

    杨观满脸惊讶:

    “古浪卫?”

    杨观的惊讶没有持续多久。

    因为次日一早,一条来自古浪卫的消息,直接炸响了整个甘肃…

    古浪卫兵马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