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星火点灯 » 第二十章 春节的烟火

第二十章 春节的烟火

    当在姨妈家暂住了一年后,在一个临近春节的时候,父亲先打工回来了,父亲来到大爷姨妈家见到了我和妹妹。

    我和妹妹在大爷家的这段时间,生活费由父母向大爷支付。我和妹妹学习用品上的各种开支,则先由大爷家垫付了,每买一次我和妹妹都各自在课本的背后记下物品和价格,就等父亲回来一起给大爷结算。

    到了这年春节过年,母亲也从广东回来了,一家人又照例春节在老家团圆。

    童年的春节是充满了无限快乐的。

    年前,父亲会骑着那辆二八单车,一家人一起到集市上置办年货。零食有花生、瓜子、甘蔗、麻糖、饼干,而祭祖用的纸钱、香、红烛、鞭炮、酒年年都不能少,还要买些烟花等除夕夜燃放。而我和妹妹过年穿的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更是年年都没少,一切都在小镇置办妥当了,父亲再用单车驮回老家。

    大年三十之前,农村家里都要照例清扫屋里屋外的清洁卫生,清理扬尘、扫地擦桌椅,让家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到了大年三十,父母要一早起来,开始准备一年中最为丰盛的一顿午餐。

    掌厨的人是父亲和大爷,厨房里用上了平时少用的煤炭灶,随着熊熊煤炭的燃烧,锅里的各类香气四溢的菜正在备至。在农村年夜饭中常常少不了,有鱼肉、鸡鸭肉、烧白、扣肉、回锅肉、滑肉、油豆腐、香肠、腊肉、青椒肉丝、萝卜、青菜等。

    这顿要穷尽各家各户掌勺人全部手艺的年夜饭,在父母与子女常年分居的农村人看了,以被寄语了深厚的情感依托。

    这是一顿象征着家庭团聚、阖家幸福、安康顺遂、风调雨顺、学业有成、事业兴旺的一餐,饶是平日里再节约的人,在这顿饭上,也要不吝食材。

    到了中午饭的时候,全村各家烟囱都是炊烟袅袅、飘香四溢,各家的小孩都是满心欢喜的盼望着满桌的大鱼大肉。

    等要吃年夜饭前,照例还要燃放一挂鞭炮,寓意驱邪避祸、招财纳福。随着鞭炮声的燃尽,在一片喜庆的火药味中,一家人围桌一起,一顿年夜饭就开始了。

    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节目。随着电视里欢声笑语的回荡,新年的钟声正在慢慢靠近。

    到了晚上还要一个环节,也是我和妹妹最喜爱的,那就是放烟花。

    将提前准备的各种烟花带上楼顶,随着第一颗烟花在村子的空中炫彩的绽放,随后第二颗、第三颗,直至满村都是各家燃放的烟花,七彩缤纷的绚烂,灿烂了漆黑的夜空,春节的味道也在烟花散发的火药味中,浓郁铺展。

    而燃放过的烟火棒,仍是舍不得扔掉了,常常是我和妹妹一人几根当金箍棒拿着玩耍。

    等到大年初一的早上醒来,开开心心的穿上崭新的衣服、裤子、鞋子,然后就是高兴的接过爸妈和奶奶给的红包。

    大年初一的早餐是吃一种糯米制成,馅儿有猪肉、油豆腐剁碎包在内部的大粑。凡是盛到碗里的大粑都不能浪费,全部都是吃完,大年初一当天产生的剩余用水也不能直接倒掉,要先留着,寓意“留财”。

    吃完了大粑就要开始重要的祭祖环节,首先要祭的是村里的祠堂和家里的灶神,祭祀自然离不开香、纸钱、红烛、鞭炮、贡品的加持。

    在纸钱的红火燃烧中,摆上贡品、焚上香、点燃烛、倒上酒,父亲还要念念有词的对着神龛说:“祖宗在上,来给你们拜年了,福来远接,祸来远送...”,然后再虔诚的作三个揖,然后母亲、妹妹和我也跟着进行作揖。

    作揖完就赶紧走开,父亲就把准备好的鞭炮点燃,在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中,随着飘洒的红纸屑和混杂火药味的烟气弥漫开来,便宣告一场简单祭祠堂仪式的完成。

    祭完了祠堂和灶神,然后要祭奠的是祖母、祖父的坟墓,然后就是爷爷的坟,爷爷生前对我最是疼爱,每年给他祭坟我都尤其的虔诚。

    祭坟的环节和祭祠堂类似,每年都是用上香、红烛、酒、鞭炮、贡品,还有三个揖。

    祭祖的流程每年都是不变的,而在变化的,除了坟头的草木在几经枯荣,还有逐年长大的孩子和渐渐衰老的父母。

    在数十载大年初一的祭祖中,一代人与下一代人的归根思绪得以绵绵传承,而且仍将继续延续下去。

    祭完祖后,就可以将贡品拿出来吃了,我和妹妹吃着平日里少有能吃到的各种零食,心里自然是美滋滋。

    接下来就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了,我便找到同村的玩伴们,大家拿出压岁钱去村里的小店里买些炮仗。

    一群小伙伴围着水潭、瓶子、牛粪,用炮仗一颗一颗的扔进去,实验炮仗爆炸的威力。其中最刺激的还是属炸牛粪,

    找个还没完全硬化的牛粪,先将炮仗完全插进去后,用打火机小心翼翼的点燃,等点着了引线一窝小伙伴就撒野似的四散逃跑。

    随着一声闷响,漫天的牛粪就从天而降。要是跑的时候没跑远炮仗就提前爆炸了,还要被炸起的牛粪溅落满身。然后就是在同伴的嘲笑中灰溜溜的回家,等着家长的一顿责罚。

    因为手里有了压岁钱,对于平时没钱买的零食过年则可以好好吃上一顿,至于过年的压岁钱,从来也逃不过被母亲收缴的命运,而且都是美其名曰先替我和妹妹攒着,等以后上大学再用,尽管每次都是万分的不情愿,但总要被母亲用各自办法拿去,在母亲眼里小小年纪的我和妹妹,是没有能力支配过年的压岁钱的。

    有一回过年走亲戚,拿到了压岁钱我为了不让母亲把钱收缴去了,偷偷把钱藏到了我的袜子里面。饶是如此,还是被父母给找到了要了回去。

    所以过年的压岁钱,我和妹妹永远都只能是过手一下,还没来得及焐热都要被母亲拿走。

    过完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二就是该走外婆家的时候了。早上吃过了象征来年长寿平安的面条后,一家人都穿戴整齐的去外婆家拜年。小时候,基本都是步行走路去外婆家,尽管是隔壁的小镇,但是走小路还是要爬坡上坎,但童年也不觉得累,一路走一路玩,也是说不尽的快乐。

    到了外婆家也是先去祭奠外公外婆这边的先祖,然后就是在外婆家住下,童年时代每逢寒暑假我和妹妹都要到外婆家待上一段时间,舅舅家的老表和表妹又跟我和妹妹年龄相仿,所以大家每次都是玩得不亦乐乎。过年又有好吃的饭菜,而且走亲戚这几天又可以不做寒假作业,可谓最为欢快的时光。

    大年初二的外婆家,有舅舅一家人,还有姨妈一家人,在加上我们一家人,大家聚在一起,连洗脚都要分做几波,在一阵阵欢声笑语中个,热热闹闹的春节氛围一下就拉满。

    尽管老家和外婆家路程相隔并不算远,但是小时候每年去外婆家都要住上两天,外婆家一直都是烧柴火做饭,我每每都要挑选几个红薯,趁着柴火还在燃烧的间隙,放几个生红薯进去埋到星火红艳的灰烬里,等着预热慢慢烤熟。

    等到烤得差不多了,再用铁钳将红薯从灰烬中夹出来。趁着烫手的热温,先抖一抖红薯上的草木灰,再扒开红薯皮,软糯香甜还烫嘴的烤红薯,永远是童年在外婆家的一道美味。在外婆家或许是到处跑动饿起来格外的快,总是每次到外婆家都能多吃不少米饭,总感觉外婆家的柴火饭菜要格外的香一些。

    除了烤红薯,烤鸡蛋更是美味至极,先摘一片大的叶子,夏天可以是荷叶或者南瓜叶子,冬天可以是白菜叶子,总之能将鸡蛋完全包裹住的叶子就行。先将鸡蛋放入叶子中央,用细线密密的缠绕住,再小心翼翼的放入做完饭后尚有余温的灶里,同样用刚刚燃尽的草木灰埋起来。

    然后静静地等待着鸡蛋的烤制,等微微闻到了鸡蛋的焦香味,就基本烤的差不多了。同样用铁钳取出鸡蛋,拨开外面已经被烤焦的叶子,瞬间一股浓郁的鸡蛋焦香直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直咽口水,带着略微有点烤焦的外表,拨开鸡蛋壳后,趁热一点一点细细品尝,才会发现一枚小小的鸡蛋,竟又如此好的口感,让人直呼过瘾。

    除了烤制的红薯或者鸡蛋外,过年外聘家的香肠、腊肉、油豆腐永远都不会缺席,小时候,外婆家仅有一张餐桌在用,我和妹妹还要表哥、表妹、两个老姨兄都是没有机会上桌吃饭的,都是盛好米饭再一次性夹好喜欢的菜到碗里后就下桌

    ,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津津有味的吃起来。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初二的既定流程二十来年都基本保持不变,有些许变化的,是随着我和妹妹的长大,从我念初中二年级开始,家里的年夜饭就由我来掌勺了。

    要做一顿有模有样的年夜饭,不是到了大年三十才开始,往往我要提前两天先构思确定年夜饭的菜品。我还煞有介事的列了个菜单,比如:水煮鱼、回锅肉、鱼香肉丝、煮香肠、炖排骨、香辣鸡丁、扣肉、炒白菜、油豆腐汤、凉菜等等。

    等确定了要做的菜后,就是根据各自菜来准备所需的各类食材。做一顿年夜饭最难不是最后炒菜,其实关键还是准备的环节。从大年三十早上起来让母亲按我菜单需要去菜市场,将做年夜饭需要的食材都准备就绪,菜买了回来我就要统筹做好时间管理,将各样菜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需要油炸的就提前炸好,有洗的菜都一起洗好,要切的肉我和妹妹都提前切好装盘,需要炖的肉也先炖着,米饭也提前煮好。

    等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再加大火力,再最短的时间内,让全部的菜集中一起上齐。因为大年三十毕竟都是冬天,只有尽快让全部的菜集中上桌了,才能保证全部的菜吃到嘴里都是热的。

    每次做年夜饭,也少不了妹妹帮厨,连平时几乎不下厨的父亲都要来打帮手,每次年夜饭都是从早上起来到中午,一个上午都要围着灶台打转,连双腿都能站得发疼。我在年复一年的执掌年夜饭中,到如今已经十几年的时间了,到妹妹念高中时,她也都能主厨做两年的年夜饭了。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为了这一桌年夜饭,我们往往需要等待一年。

    小时候是我和妹妹盼着在外务工的父母,到如今我已经参加工作,妹妹也念研究生了,同样的是等待,只是角色变成了父母等待我和妹妹的回家。

    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逐步提升,对于同样的一场春节,常常有人会慨叹,现在过年感觉越来越淡了,少了往昔过年的年味。

    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一直都是持否定态度的。

    诚然,随着各家各户钱包鼓起来了,往年只有在过年才能吃上的大鱼大肉,才能穿上的新衣服,到现在随时都能享有,所以对于过年的期盼值确实下降了不少。

    但是,过年最珍贵的意义,其实不在于身上穿戴的服饰,也不在于餐桌的美味佳肴,更不在于可以放下手头忙碌的工作。于万千普通家庭而言,过年最为弥足珍贵的是家人的团聚。

    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在一年中,我们或埋头追求学业,或努力打拼职场,在课堂、在公司、在旅途、在异乡,我们都在努力的向前,追寻前方的光亮。当一年的漂泊在外,只要是听到了过年的讯息传来,不论我们身处何方、所忙何事,条件允许下,都是想着在大年三十之前赶回家过一个团圆的春节。

    一张包含憧憬的机票、火车票、客运票,不管需要几次辗转,不管路途有多拥挤,不管行李有多沉重,每一个春节赶往家的旅人,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正在一步一步靠近心心念念的那个家,哪些熟悉的至亲。

    对于每一个在外打拼的人而言,春节的年味都是浓郁的,因为亲人团聚的味道永远不会减淡,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随着聚少离多的寻常,随着父母的逐年衰老而愈发的可贵。

    一年春节就这样平淡又充实的过去了,当离别的这天在弹指一挥中悄悄临近时,在需要重新装好行囊离开家的时候,不舍的情愫总是难掩的溢出。

    但生活还要向前,人生不是万事都顺心如意。

    于是,游人们在期盼着下一个春节的希翼中,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孤寂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