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华夏传说之野史 » 第011章 中国野史集成·路史47卷 十一

第011章 中国野史集成·路史47卷 十一

    禅通纪

    史皇氏

    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龙颜,侈哆,四目灵光。上天作令,为百王宪。实有睿德,生而能书。及受河图绿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掌指,而创(刱)文字形,位成声具,以相生为字,以正君臣之分,以严父子之仪,以肃尊卑之序。法度以出,礼乐以兴,刑法以着,为政立教,领事辨官,一成不外。于是而天墬之蕴尽矣。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文字备,于以存乎记注,乃着绩,别生、正名、孚号,而升封于介丘,纪文字以昭异世,而文乱日昌矣。

    仓颉是史皇氏,名叫颉,姓侯冈。他长着龙一样的面貌,宽嘴巴,四只眼睛灵光闪耀。上天命令他做百王的先师,实在有睿智的德性,生下来就会写字。到受了河图绿字时,于是穷尽天地间的变化,仰头观察奎星圆曲的趋势,低头察看龟背的花纹、鸟雀的羽毛、山川的形貌、手掌的指纹,而创制了文字的形象,规定了声音和读音,用相生的办法造字,用来区分君臣的尊卑,严明父子的秩序,整齐尊卑的序列。这样法制就建立起来了,礼乐也兴起来了,刑法也施行了,用来处理政务、设立教化、管理百官,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的。于是天地的蕴藏都显露出来了。上天降下粟米,鬼怪在夜里啼哭,龙也潜藏起来了。文字创制完备了,用来记载事情,于是成绩卓著,可以分别万物,使万事万物有正确的名称,人们有了信誉,于是又在介丘封仓颉为神,记载文字来显扬后世,文字的作用从此就日益显明昌盛了。

    乱百有一十载,都于阳武,终葬衙之利乡亭南,书,人禋之。后有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

    在位了一百一十年,死在阳武县,最后被埋葬在衙县的利乡亭南面。在碑上刻字,人们祭祀他。后来有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

    【呜呼!图出河、书出洛,天墬之所以畀圣人也。而其末流祸天下亦深矣。三代而上,用而不恃,文字之所用,坟典、鼎之外,亡施焉;三代而下,有说命,有政典,然后文字亡所不用。既着文字,而六经托。六经之托,圣人之不得已也。降至后世,句连、苦窳、牢苫毕,而后淫辞诐说始蔓。羡霄块间矣。奇它至目如秋荼,而民亡所措手足。章句之学,如凝脂,而士不知所税。驾文者侮俗,而奸者舞文,至于读易,卜奸、诵诗、抇冢,亡所不至,人皆陲之,而不至所陲者。彼市祅夜哭,谓鬼亡知。吾得信诸。】

    “呜呼!河图出于黄河,洛书出于洛水,这是上天赋予圣人的。可是河图洛书的流传,给天下造成的祸害也很深重。夏、商、周三代以上,人们运用河图洛书,但不迷信它,文字的作用只限于记载祭祀、占卜、征伐等大事,写在简册、钟鼎等器物上,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用处了。三代以后,有了《说命》《政典》这类书,于是文字就被无所不用地滥用起来了。文字既经滥用,六经也就产生了。六经的产生,是圣人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到了后世,滥用文字的现象更加严重,于是出现了连篇累牍、粗制滥造、杂乱无章、荒谬绝伦的文章,邪恶的言论、怪诞的学说也开始泛滥。文字的作用简直大到天上去了。那些荒谬绝伦的文章,就像秋天里的枯草一样,令人眼花缭乱,老百姓不知如何是好。繁琐的章句之学,就像凝固的油脂一样,使人头脑发昏,学者不知怎样去研究它。玩弄文字的人侮辱了世俗,奸邪的人歪曲了文字。至于读《易经》去占卜凶吉,读《诗经》去盗墓挖坟,真是无奇不有,人们都鄙视这些行为,但人们又做不到不去鄙视它。这就像市场上有人妖言惑众,夜里有人装神弄鬼地哭泣,说是鬼没有知觉。这话能相信吗?”

    栢皇氏

    栢皇氏,姓栢,名芝。是为皇栢。出搏日之阳,驾六龙,以木纪德。为而不有,应而不求,于正阳之南,是为皇人山。其后为栢、有栢氏,常为皇帝地官。栢亮,又为颛顼师;栢昭,为帝喾师。尧治天下,有栢成子皋,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栢成子皋辞为诸侯而畊。逮周之世,有栢囧为太仆正。又有栢侯氏、栢常氏、白侯氏。

    栢皇氏,姓栢,名芝。是为皇栢。出搏日之阳,驾六龙,以木纪德。为而不有,应而不求,于正阳之南,是为皇人山。其后为栢、有栢氏,常为皇帝地官。栢亮,又为颛顼师;栢昭,为帝喾师。尧治天下,有栢成子皋,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栢成子皋辞为诸侯而畊。逮周之世,有栢囧为太仆正。又有栢侯氏、栢常氏、白侯氏。

    柏皇氏,姓柏,名芝。这就是皇柏。柏皇氏出生在太阳升起的东方,驾着六条龙,以树木来记载功德。他有所作为但并不居为己有,应对事物但并不刻意追求,他居住在正南方的皇人山上。柏皇氏的后代有的姓柏,有的姓有柏氏,他们常常担任皇帝的土官。柏亮,又做了颛顼的老师;柏昭,做了帝喾的老师。尧治理天下时,有柏成子皋,尧立他为诸侯。尧把帝位让给舜,舜又让给禹。柏成子皋辞去了诸侯的职位去种地。到了周朝的时候,有柏囧做了太仆正。还有柏侯氏、柏常氏、白侯氏。

    【学者皆言五运尚矣。自伏羲以来,以斗精受命者,七神得间气而生者,又二十有八。所谓三十五际者也。而终始之传,乃谓大庭栢皇,悉有所纪,何邪?天墬之大者,在阴阳,而五行为之次。同符合证各象其类,兴亡之箓以次相代,岂偶然哉?是以皇天眷命,必先几见于下民。圣王感运而兴,必求合德以为之表。】

    学者都说五行之气早已存在。自从伏羲氏以来,以北斗星精为天命承受的人,有七神;因受天地之气而生的人,又有二十八个。这就是所说的三十五个阶段。但《终始传》却认为大庭氏、柏皇氏等古帝,都各有所本,这是怎么回事呢?天地间最大的道理,在于阴阳二气,而五行则排列在其次。天符、岁会等,同气相求,彼此符合,各种征象都表现出它相应的类别,国运的兴亡,也按次序互相更替,这难道是偶然的吗?因此,上天顾念下民,先把征兆显示给下民。圣明的帝王感应天命而兴起,也一定要寻求符合天意的人来作为自己的榜样。

    【昔者黄帝之世,天先见大蝼大,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雨金栎阳,禹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事用金。然其受命荷帝、玄玉,故其色尚黑。下至汤,代金刃,先生于水,汤曰『金水胜』。『金水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水。及夫武王,火乌流社,武王曰『火气胜』。『火气胜』,然其衰在木,火生于木,故其色尚赤,其事则木类。固相召,箕丽而风,毕动而雨,云从龙,风从虎。其气炎,则有以取之矣。伏羲、高辛俱感巨迹,神农、唐尧俱感赤龙,黄帝、有虞咸因大虹,少昊、伯禹咸繇流星。与夫摇光贯月、而颛汤若,有同于券钥者,殆叵信邪?抑又取之刘季断虵而遂感赤龙,叔达继水而复惊灵迹,顾岂有司之者哉?往哲遗疑,然物之来固可得而知邪。苍姬祖弃,既本迹瑞。偰先汤,修嗣嬴俱膺,玄鸟之祥孰难见哉?喓喓草虫,趯趯阜螽,鼋鸣泮隰,鳖应渊中,马牦截玉,梧桐断角,承石取铁,毒冒噏,娠临门彩,味蔑媍在,军皋鼓噎,嫛婗号,母乳泏,匏血动,痼疾发,蚕饵丝,而商弦绝,缘类而升,固有不期然。而然者,狼狥齿、鹤矢中,汇汇使虎、伸虵、令豹止搏劳施,虵守宫、弭蠇,螳螂捕蝉,即且甘带,故曰:『道之制,在人;物之制,在气。』】

    从前黄帝的时代,天先出现大蝼大蚯蚓,黄帝说:“土气胜。”土气胜,所以黄帝朝崇尚黄色,办事都取法于土。到夏禹的时代,雨金于栎阳,夏禹说:“金气胜。”金气胜,所以夏禹朝办事用金。但是夏禹受天命继承帝位时,接受了玄色的玉,所以又崇尚黑色。下至商汤,代替金刃工具,最先出生在水,商汤说:“金水胜。”金水胜,所以商朝崇尚白色,办事都取法于水。及至周武王,火红色的乌鸦飞入周朝的社庙,周武王说:“火气胜。”火气胜,然而它的衰落在于木,火生于木,所以周朝崇尚红色,办事都取法于木类。这些互相感应的道理是确实存在的,箕星主管风,毕星主管雨,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随着虎出出。其气炎热,就有火与它相应。伏羲、高辛都感应到巨大的足迹,神农、唐尧都感应到赤龙,黄帝、有虞氏都感应到大虹,少昊、夏禹都感应到流星。至于摇光星贯穿月亮,而颛顼帝和帝喾又像得到符券和钥匙一样得到它,这些大概是不可相信的吧?不过也有取信于刘季斩蛇而感应到赤龙,叔达继承水德而再次感应到灵迹的,看来哪里有什么主管这些事物的呢?过去的圣人遗留下来的疑惑,然而事物的出现本来就可以推求而得知。苍姬即伏羲,他的母亲女娲,是根据足迹的瑞象而感孕的。商契的母亲简狄和有娀氏的两个女儿,都感应到玄鸟的祥瑞而怀孕。这些瑞象哪里难得一见呢?草虫鸣叫,蚱蜢跳跃,鼋鱼在沼泽中叫,鳖在深渊中应和,马的额上生白毛如截断的玉,梧桐树断了枝条,从承石山取得铁矿,毒气冒出而蛇虺生,怀孕的女子临到生产时梦见彩虹,品尝了美味的东西因而怀孕,军人得了鼓胀病而食物噎塞,少女怀了孕,母羊生了羔,葫芦瓢剖开而血出,痼疾发作,蚕开始吐丝,商弦断绝,这些同类的感应,本来就有不是出于人们意料的。然而也有这样的感应:狼狥的牙齿、鹤的矢都射中了目标,使虎汇汇而舞,使蛇伸直,使豹停止搏击而劳神施力,使虵蟠伏不动,使蠇虫之毒消除,螳螂捕蝉时却不知有黄雀在后,所以说:“道的制约在人,物的制约在气。”

    【其生以是,乃或闇乎其数矣。若夫距王而兴,不能复禹之迹者,非道残百年之命,则五神之余气也。纬以八元三百四岁为德,运七百六十岁为代,轨千五百二十岁为天墬,出符四千五百六十岁为七精,反初以文命者,十九而哀,以武兴者,六八而谋。天人相应,若合符节,而正统之论烦结,至于相承失次,共工、嬴秦俱不得簉,而魏、隋、五代仍去仍留,遂使应运之王,当南反北,人符天瑞不得其时。稽之作者之猷,不如太上之无也。】

    【人君生逢这样的时运,所以有时对于天数还不甚明了。至于那些推翻王朝而兴起,却不能恢复夏禹功业的,不是天道残废了百年气运,就是五行之气余留的余气。用八元三百六十岁作为德运,以七百六十岁作为气运的一代,以一千五百二十岁作为天地的运数,以四千五百六十岁作为七政之精,回复到初以文德立国的,十九代就衰败了,以武功兴起的,六代八代就发生谋篡之事。天道人事互相感应,如同符节一样吻合,但关于正统的论述却纷乱纠缠,至于相承的次序错乱,共工氏和嬴秦都不能列入,而魏、隋、五代时去时留,于是使应运而生的帝王,应当南统的反而北统,人的符瑞与天象相应,却不能得到适当的时机。考察这些论述作者的意图,还不如效法古圣先贤,以为最好的办法是不谈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