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从将夜开始的万界旅行 » 第107章 各方态度

第107章 各方态度

    宁缺和桑桑进入了棋盘世界,消失踪迹后。

    大师兄没有如原轨迹那般,游遍诸山,阅尽四海,盲目的在世间寻找他们。

    反正棋盘世界束缚不了桑桑。

    再者、他觉得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人在棋盘世界,便没有变动。

    能困住一段时间便是一段时间的安宁。

    所以他回到了书院。

    …

    书院后山镜湖旁的茅屋里,

    夫子拎起微温的小酒壶,凑到唇边啜了一口,说道:“既然知道了,你为什么要犹豫?”

    林长安回道:“因为本分,有了资格做棵墙头草,不确定的情况下就要随风摇摆,不然会死的很惨。”

    夫子听到这些扯犊子的话,瞪着眼睛看了过来:“孽徒,你在说为师?”

    “哈哈…”林长安笑着,放下了手中的螃蟹:“老师:您这是哪里话!能做墙头草的人这可不多呀?这世间可不多。”

    夫子笑了笑,继而又问道:“那、这就是你要的结果?”

    林长安摇了摇头:“现在不是了。

    弟子计算错误了,按桑桑这个情况估计是不行,还是得顺其自然。”

    夫子没有再问,隔着窗户,望向了北边的天空。

    余帘想了想,问道:“如果棋盘里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个空间,那么如果棋盘毁灭,小师弟和桑桑会不会也随之毁灭?”

    “佛祖的棋盘世界是一个佛国,哪有那么容易被毁掉的。

    只是不知岐山大师给定了多少时间?”

    林长安思绪后又道:“以岐山大师如今的境界念力,想来也只能一两年吧。

    不过以棋盘时间流速加成,人间一年,这在棋盘里可能就是十几年,几十年……”

    便在这时一阵风起,人未到声音便先到。

    “老师,您可知道棋盘在哪?”

    大师兄走进了茅屋。

    夫子回道:“棋盘自然在棋盘里。”

    千里之外一道直入主题的声音响起:“小师弟和桑桑会出现在哪里?”

    夫子回道:“不知道?”

    君陌:“老师,您也不知道?”

    夫子又喝了一口酒水:“尚在棋盘世界里,我又怎么能够知道。”

    君陌顿了片刻,又问道:“师弟,你呢?”

    “具体在哪出现我也不清楚。”林长安想了想又回道:“但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规律可循,我猜最终会在西荒出现吧。”

    君陌说道:“西荒和瓦山之间要横穿整个大陆,棋盘能将他们送得这么远?”

    李慢慢若有所思道:“是因为烂柯寺的来历吧。

    传闻当年佛祖在瓦山修行时,感应到瓦山与悬空寺有某种隐通之处,便砌了座石塔。

    数千数万年过去,石塔没了,法阵没了,但两地空间相通没有变化。”

    君陌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岂不是离悬空寺很近,我们得在佛宗之前找到小师弟。老师、要不要我现在就去西荒?”

    夫子看向林长安,下了一个不符合他以往处事风格的决定。

    “君陌你先回来,等出现在世间后,让十二亲自去。”

    “是。”

    “是。”

    …

    几声回复同时起,林长安也作揖回复起来。

    ~

    ~

    昊天道南门观的庭院中,

    微黄的落叶随着秋风的拂动,在空中翩然飞舞。

    国师李青山静静地站在这里,目光不离皇宫城墙的方向,脸上浮现出一抹忧虑之色。

    烂柯寺的消息,早已通过天枢处密报传到他耳边。

    多年来,人们一直警惕着冥王的降世,但如今冥王之女的降临,杀掉她成为了人间的共同心愿。

    为了维护人间的安宁,杀死冥王之女似乎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命运。

    作为昊天道南门观主李青山深知这个决定的重大意义。

    冥王降世的事件将对整个人间带来巨大的挑战,而杀死冥王之女则成为了眼下唯一的选择。

    然而,这个决定所带来的代价和后果又是何等的艰难和困顿,这使得李青山的内心矛盾重重。

    宁缺若执意要与冥王之女同生共死,按书院一贯作风,肯定是要护着宁缺的,那便是要与整个世间的意愿相背。

    书院是唐国的根基,唐国必然深受其扰。

    稍有不慎,唐国,将要陷于举世皆敌的局面。

    ~

    烂柯寺事件过去数日后,

    书院没有向朝廷表露过什么。

    天下诸国修了很多书信来唐国施压,希望唐国官方能表达出对冥王之女的态度,共遣军队剿之,以正正道。

    面对这关乎国之根本的事情,大唐的朝臣恐生祸端,有不少都纳书上述意见,表态支持。

    但皇帝陛下立场似乎十分坚定,对于诸国的言论始终置若罔闻。

    朝廷中人众说纷纭,开始反对书院的立场,夫子的态度是怎样?

    陛下的选择,又值得与否?

    唐国如何战胜整个世界?

    …

    …

    今日,曲妮玛娣带领着一众白塔寺随从来到了唐国,双手扶着宝树大师的棺木,在宫门外述说着烂柯寺事件。

    作为月轮国白塔寺的代表,曲妮在世俗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她以一种高贵而令人敬畏的姿态,向唐国官方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尽管唐国官方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因为妮玛娣身份的崇高,在官方不敢轻易驱逐她。

    禁闭的城门前,曲妮开始以优美言辞,口吐芬芳,向大唐皇帝表达她的不满与愤怒。

    金碧辉煌的太和殿内,国师李青山恭敬地向龙椅上的唐国皇帝行礼,并汇报了他已经安排好了曲妮和她的僧人的住宿事宜。

    然而,陛下对国师的安排似乎并不满意。

    他对着李青山皱起了眉头,心想:这老太婆竟然抬着棺材来我宫门口闹事,而你作为我的国师,竟然还给她包吃包住。

    李仲易愤懑道:“这老太婆什么意思?将棺材抬到朕的宫门口,她想干什么?信不信我一把火将它烧了。”

    李青山放下作揖的双手,面色平静地解释道:“陛下,这棺材内躺着的是悬空寺的戒律首座,宝树大师。”

    李仲易微微冷笑了一声:“你是说宝树大师的棺材就能放在我的宫门口?因为一个宝树大师,难道唐国千年来到了我这里,宫门外就要有了殡仪业?荒谬!”

    国师李青山心知陛下的心性,论整个唐国对书院的信任程度,恐怕找不出第二个比眼前这位陛下更深的。

    不能与皇帝起争执,只能再次低头说道:“陛下明鉴,这是曲妮以抬棺举动表达对唐国态度不满的方式。但宝树、曲妮毕竟在修行界有些身份。”

    李仲易看一眼他,回道:“什么身份,一个什么戒律首座,朕听闻,讲经首座都受过书院一箭。”

    国师李青山默然无言。

    李仲易的目光转向禁卫统领徐崇山。

    “处理掉,赶紧处理掉。”

    “慢着。“国师伸手阻止了转身要去搬棺材的徐崇山,然后对唐王拱手道:“陛下,请恕我直言,不能这样行事呀!宝树大师是悬空寺大德,他有着无数的信众。如果我们草率处理他的棺材,便是有理也难言了,可能会引起不可预料的后果。”

    李仲易静静地注视着国师。

    “陛下宽厚仁德,我建议您索性忍受一时的屈辱,让全天下的人看看我们的唐国的气度和雅量。”

    李仲易伸出右手的掌心,语气坚定地说道:“那个老妪抬着棺材来辱骂我唐国,对待她,当以实际行动来表明我们的态度。”

    历代帝王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秘史,而李仲易的立场自然是十分坚定。

    “上次那个道石和尚入都城刺杀书院弟子的事件,朕已经下达了禁止悬空寺和尚进入都城的命令。

    这一次,朕决定将此禁令推广到整个天下,严禁所有佛宗僧人踏入唐境一步。”

    国师李青山听后咳嗽了几声,苦恼地说:“陛下,此举千万不能行啊。”

    “青山啊,若不是因为黄杨的关系,我都想颁布旨意灭佛。

    这件事你不必再议论了,你要做的是去控制住那个曲妮,不要让她再引起骚乱。”李仲易语气坚定地吩咐道。

    国师李青山默然无语,心中焦灼。

    李仲易将手中的月轮国国书随意地放在一旁,走了下来,表情不屑地说道:“冥女降临,永夜将至,这纯属胡言乱语。

    都是传说,有谁看见了?

    先前西陵的卫光明说宁缺是冥王之子,现在又有人拿个铃铛出来说他家小侍女才是。

    这些言辞,如何让人信服。”

    李青山略带担忧地说道:“但是书院迟迟没有表态,我们是否应该去问一问,确认一下呢?”

    李仲易摆了摆手,静静地思索了片刻,然后轻轻拍了拍李青山的肩膀。

    “国师放心,那个卫光明不是仍在南门观养老,有什么疑问你可以去问问他,书院那边就不必询问了,烂柯寺一战,书院大先生和先生都过去了,不就是表态了。

    再说宁缺和桑桑是我唐国子民,朕如果连唐国的子民都无法保护,还谈什么泽惠天下,谈什么好济苍生。

    唐国的子民是绝不可抛弃的。

    唐国的士兵就是为了保护唐国的子民,不惧什么祸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