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猎宋 » 第十八章 粮仓失火

第十八章 粮仓失火

    现在看来赵元佐成功了,那没有办法,自己只好装聋作哑,反正杨业没有死,自己等人也不算是大错,受的惩罚也就小了很多。

    赵元佐是一个性情中人,什么东西都摆在脸上,他冷哼一声道:“咱们回雁门吧!”说着打马进了雁门关。

    “殿下,恁不应该这么对潘美他们啊!”关炜赶上赵元佐,轻轻的劝说道。

    “怎么?我难道还要对他们笑脸相迎吗?”赵元佐很是不高兴。

    “殿下恁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怎么做都没有问题,不过恁是官家的长子,最有希望继承大统的。以后还要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喜怒不形于色就是你的最基本要求。不能让被人总是轻易地就猜透恁的心思。

    殿下,这个治国如烹小鲜,讲究君臣佐使;首先要做到兼容并收,还要讲究平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缺点,殿下要做的是发扬他们的优点,摒弃他们的缺点,做到人尽其用。

    就像潘美,除了这次失败,他也不失为一个大将。此人爱慕虚荣,殿下可以在这上面多夸奖一下,也可以在这方面惩罚他。

    王侁刚愎自用,不过是一个知兵的大将,殿下不可以给他太大的统军权利,倒也可以一用。”

    “子正,你真的只是一个山野的猎户吗?”赵元佐觉得这个家伙粘上毛都能成精了,什么东西都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好像没有他不知道东西。

    “天下万物都是一理!我从小是一个孤儿,曾经被一个道士收留,他道士教给我不少的东西。其实这些我只是知道,嘴中说说而已。如果让我去做却是做不好,我最大的能力还是捕盗抓贼。有机会可以让殿下见识一下。”

    “好!有机会见识一下子正的本事!”赵元佐是个性情中人,一下子就忘了刚才的不痛快,情绪高涨起来。这种人最怕的就是钻牛角尖,看来还得想办法开导一下他!

    “殿下,这个兵符已经没有用了,还是还给他们吧!”

    “你说这么丢人的事情,他们还好意思接受兵符吗?”赵元佐看看后面的潘美等人,脸又沉了下来。

    “殿下放心,他们的脸皮厚的很!所以活得时间也就长!不信恁试试。他们肯定会心照不宣接受了恁的兵符。”

    赵元佐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听得进别人劝说,既然同意了关炜的意见,也就很快的付诸了行动。

    潘美和王侁果然痛快的接受了令符,带着大军开始撤退。赵元佐主要职能是监督大家后退,那个管勾粮台是也不用他一个王子亲自出马。

    所以大军在雁门整顿完毕之后,将救回来的百姓交给代州的知府管理,然后大军开始南返回京。

    不论胜败,终于活着回来了,这些士兵还是很兴奋的。一路上也早有地方的官府提供粮草,大军行进的速度很快,很快就进入河东。

    大军一路南行,通过忻州进入石岭关。石岭关是忻州与太原的分界点。东靠小五台,西连官帽山。山势峻险,关隘雄壮,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太原通往代、云、宁、朔的交通要冲,素称太原忻定出入之门户。

    当时太原还没有改名,依然被称作并州,不过赵光义灭掉了以太原为都的北汉政权,最终统一全国。由于憎恨太原军民对宋军的顽强抵抗,及恐惧太原“龙城”的美誉,遂下令火烧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城为废墟。现在的并州是在原先的基础上重建的,规模要小了很多。

    大军到了石岭关的时候天就已经黑了,他们就在石岭关驻扎。石岭关属于阳曲县管辖,他们的粮草供应现在就着落在阳曲县的头上。

    “殿下,阳曲县的粮草今天没有送到。”

    赵元佐虽然没有亲自去管粮草的事情,不过毕竟管勾粮台的事情落在他的头上,出了什么问题点检饮食的官员还是要向他汇报。

    赵元佐一开始并没有在意,他点了点头道:“这一路山道崎岖,也不准就出了什么事情就耽误了。军中还有多少粮食?”

    “还有两天的口粮,目前军心稳定,如果明日再不到,我们就要逐渐缩减军中的粮草。”

    “也好,明日里我去阳曲县看看情况再说。”

    赵元佐并没有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嘱咐一句让手下人下去。

    不过阳曲县内可就是不一样了,县令洪宣正在和手下主簿,押司等官吏商量事情。

    “各位!这个军粮本来应该由常平仓来支付,不过常平仓的情况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上一次征粮还是将义仓的那些发霉的粮食充数糊弄了过去,现在官家又有旨意到了,大家说应该怎么办?”

    洪宣看看这些人,不过他们一个个眼观鼻,鼻对口,口问心皆沉默不语。

    洪宣见了大怒心中暗恨道:“哼!都等着看我笑话呢?一个个守财奴,让你们拿出一些粮食就这么难吗?”

    洪宣知道事态紧急,如果今天他再没有动作,明天大军进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各位咱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跑不了我,也跑不了你。我知道大家善财难舍。不过有钱还要有命花才行。众位要赶紧想一个办法啊!”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主簿陈曲叹了一口气道:“相公不是我等不愿意拿出粮食,只是因为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旧粮刚刚卖出去,新粮又没有着落。这可是数万大军的粮食,不是十石八石,我们现在是实在没有办法,就是现在去买也是来不及啊!”

    “是啊!是啊!”众人听了纷纷的附和道:“就是没有地方去买啊!”

    “那咱们就等着人家来砍脑袋吗?”洪宣恶狠狠的骂了一声。

    众人再次低下了头,默然不语,这时在最后面坐着一人站了起来道:“相公,小人有一言,不知道应不应该说。”

    众人回头一看却是常平仓的仓头黄大,此人本名黄达,因为在家排行老大,大家叫的顺口,都称呼他黄大。按说这种人是没有资格参加他们的会议的;不过这个黄大一直再帮着他们办事,又是该管的人员,所以才被破例允许参加。

    黄大也是急于进去县太爷的法眼,希望自己能够真正进入他们的圈子,所以站了出来要表现一下。

    “黄大?”洪宣知道这个人,自己还真就没有想到他会出什么注意,不过现在也是病急乱投医道:“有什么话,尽管说说看!”

    “黄大,有什么话尽管说,我们今天就是商量对策,言之无罪!”

    黄大有些激动地道:“相公,既然粮食凑不齐,不如来一个绝户计!用一把火,把他化成灰烬,到时候看他们怎么办?”

    众人相顾骇然,孔宣眉头紧皱道:“黄大,滋事体大,你有什么把握吗?如果真要是有什么风声露了出去,咱们可是一个也跑不了。”

    黄大嘿嘿一笑道:“相公放心,死人是永远不会露出口风的,只要制造一个因公殉职的假象就可以。”

    “好吧!这件事就交给黄大来处理了,一定要做好,千万不能出了纰漏!等这一关过去了,我必有重谢!”

    “请相公放心!小人醒得!我这就去安排!”黄大说了一声急匆匆的走了。

    屋里这些人看着黄大的背影冷笑不止,这帮家伙那个不是人精,怎么会想不到这个办法呢?只是不想做这个出头鸟罢了!现在有人自告奋勇去做,当然就免了他们的麻烦。

    “看看说得多好啊!死人是永远不会露出口风的,只要制造一个因公殉职的假象就可以。陈押司你应该学着点啊!”

    “相公放心,卑职知道怎么做了!等这件事过去,就让他因公殉职。”陈曲从牙缝里恶狠狠地挤出来一句话。

    赵元佐第二天并没有等到阳曲的粮食,反而传来了阳曲县常平仓失火,所有粮食都被烧毁的噩耗。

    赵元佐大惊,一面带着大军直奔阳曲县,一面命人紧急从并州调集粮草前来支援。

    “卑职死罪!”洪宣带着满城的大小官吏到门口迎接,见了赵元佐跪下磕头行礼,眼泪止不住的滚滚而下,真诚的已经没有办法更真诚了。

    赵元佐看到一躬到地的洪宣,发现他的穿着青色的官袍,这身官袍都已经破旧,有的地方还开了线,甚至还有一些补丁。

    宋朝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十分注重节俭的皇帝。曾经有人们劝过赵匡胤为什么不换一下自己破旧的轿子装修一下自己的宫殿。

    赵匡胤说:“我就是用黄金堆砌宫殿,用最好的锦缎装饰轿子也没有问题,可是我是天下的表率,怎么能这么做呢?又让天下人怎么看呢?”

    赵元佐一直以自己的伯父为榜样,不仅勤习武功,而且最喜欢节俭的官员。见了洪宣这样的官员,天生就有着几分的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