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只愿再也不识君 » 第一章 辍学

第一章 辍学

    E市二零零三下半年的某一天。

    临近晌午,一缕微弱的阳光洒在京门学校初一六班的楼道上。

    天气虽不是很晴朗,却有些微光。

    宋宁心和她的妈妈李静雅两个人站在楼道上小声的说话。

    李静雅:“我是来接你回去的,你别读了。”

    宋宁心有些错愕的看了眼她的妈妈,有点不敢置信。

    “难道就为了那五块钱吗?为了五块钱就让我不读了?”宋宁心语带哽咽,有些难受。

    李静雅没有直视宋宁心的眼睛,轻轻叹了口气,“你也知道你爸爸的脾气,我劝过他,但是劝不了。”

    宋宁心虚岁十三岁,虽然平时学习成绩垫底,也猜测父母可能让她读完初中就不读了,但是从未想过初一还没有读完就让她辍学。

    她有些难受,不知所措,还有深深的茫然。

    其实宋宁心也不太想读书,天赋问题,特别是数学,看到那些数字就头疼。

    即使她再努力,在学习这块却跟榆木脑袋一样。

    宋宁心虽然不想读书了,但自己不愿意读,和被迫辍学是两回事。

    说起那五块钱,是这么回事。

    因为这一年正是闹非典,学校让每个人每个星期交三十给老师当伙食费,不愿意的学生可以自行在学校小卖部买饭吃。

    宋宁心的爸爸就觉得学校在搜刮钱财,说学校在大肆敛财,所以不肯出三十元。

    晚上一家人家庭会议,宋宁心的爸爸主张自行解决生活问题。

    于是乎,宋宁心自己拿着二十元兴高采烈的去学校了。

    小孩子家看见零食想吃是天性,更何况金钱方面从小就被父母管得特别严,宋宁心也是极力克制着。

    心想着不能乱花,要是乱花完了,她爸爸肯定会打死她。

    这里有些夸张了,意思却是这个意思。

    因为她爸爸脾气很不好,生气了就喜欢打人。

    别人吃饭的时候,宋宁心就买点饭买点麻辣烫辣条之类的当菜,也不贵。

    就这样过了五天,学校放星期所以放假了。

    这时候的宋宁心里有点儿慌,因为她手里面只有五块钱了。

    五块钱虽然不多,却也足够两天的花费。

    但是按理来说,她是超花了,只是自己控制着。

    所以宋宁心当时忐忑了一下,随即想开了。

    都过了五天了,应该也没事。

    等到了放学时,宋宁心打开抽屉的锁却有些六神无主。

    因为,她夹在书本里的五块钱不翼而飞了。

    当时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完了,我的钱被偷了,我要怎么回去跟我爸爸交代。

    周围的同学看出她的异状询问怎么了,宋宁心无助的哭诉,“我的钱不见了。”

    她没有说是别人偷的,无凭无据。

    而此时学生们陆陆续续走的差不多了,宋宁心的同桌还在那关心的问,“怎么了?钱丢了”

    说实话。宋宁心从她脸上看出来心虚了,因为小孩子是不会掩饰的。心不心虚一眼就能看出来。

    而且,有一天宋宁心忘记锁抽屉了,看见同桌正翻她的东西,所以宋宁心一直对她怀有戒心。

    但是,那一天她检查过并没有丢失。

    后面每次离开桌位都把抽屉锁的好好的,再三检查的。

    所以,怎么还会丢呢?

    宋宁心盯着同桌看,同桌连连摆头,“不是我拿的啊,你别乱想,我只是看你着急关心一下。”

    说着同桌赶忙溜了,宋宁心可以百分百肯定就是她拿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但是人家拿了肯定早就花光了,既然没有证据闹出来只会说是诬陷。

    宋宁心气结,郁闷的背起书包回到家。

    结果可想而知。

    宋宁心的爸爸发了雷霆之怒,拿起晾衣架狠狠的抽打她的屁股。

    宋宁心被打的直躲,她爸爸一边打一边骂,说她乱花钱。

    宋宁心一边躲一边哭,一边捂着屁股解释,“我真的没有乱花,是别人偷了我的钱。”

    宋爸爸暂时停手忍着怒意问,“偷了多少?”

    宋宁心心虚说道,“五块。”

    见她爸爸面目狰狞,赶紧又补充,“但是我算的好好的,本来是够用的,谁知道钱会被人偷了。我也不是故意的。”

    宋爸爸才不听她狡辩,继续抽打她,一边打还一边骂。

    “你算的好好的,就算被偷了五块也还有剩的,你自己瞎用了怪别人偷了你的。看我今天不打死你!叫你乱花钱。”

    宋宁心挣脱不了,被抓着打。只好哭着求饶,“我本来算的好好的,谁知道会出这种事,我错了。我错了还不行吗?”

    宋爸爸继续打,嘴里骂着各种难听的话。

    李静雅也不敢帮忙劝,她一向听宋爸爸的话。

    只是看着打的狠了才帮忙拉,结果根本不听她的劝,她也不想管了,站在一旁看着。

    宋宁心的爷爷本来不想管,听到这么响的动静赶紧跑来劝,怕宋爸爸真把孩子打出个好歹来。

    因为宋宁心的爸爸就曾经打死一条不小心咬了她哥哥的一条狗,就因为人和狗闹着玩,不小心被狗蹭破了点皮,就把那条狗往死里打。

    那条狗当时没死,后面还是死了,打的太重了,肚子里的狗崽崽都死了。

    宋爷爷把宋宁心护在身后,虎着脸说教宋爸爸,“孩子已经说知道错了,怎么?还想把孩子往死里打?”

    宋爸爸手里拿着衣架还没有放下,“她乱花钱,今天不改过来,以后更会无法无天。”

    “她花了多少钱?不就二十块吗?你一个星期给二十块,她花了五天,还有五块被人偷了。别人不偷她也能过完一个星期,你这就是在借题发挥。”

    宋爸爸被说的哑口无言,宋宁心一直哭。

    宋爸爸也有点立不住,就瞪着眼睛看着宋宁心,恨不得把她生吞活剥了。

    宋宁心吓得瑟瑟发抖,往宋爷爷怀里钻。

    宋爷爷硬是挡在前面,“你不就是觉得孩子花了你的钱吗?这二十块我出?我出行不行?别打孩子了,都快打毁了。”

    宋爸爸这才不打了,把手里的衣架放下。

    宋爷爷拉着宋宁心到了门外,叫她别惹她爸爸生气,说完就去自己房里拿药去了。

    宋宁心蹲在大门前的地上默默流泪,一声不吭。

    宋爷爷一走,宋爸爸就开始破口大骂。

    打是不打了,各种难听的话不堪入耳。

    什么以后就给我打工去,家里不养闲人,不做事就得饿死,只能吃茅坑里的屎,不做事吃茅坑里的屎都没人给你。

    事情闹得太大,住在隔壁的小叔一家也知道了。

    这时候,宋宁心的小叔拿了两块钱给她,因为前段时间小叔的女儿,也就是宋宁心的堂妹宋小美偷拿了宋宁心藏在棉絮下的两块钱。

    宋宁心问是不是送小美拿的,要是拿了还回来,她说没有。

    宋宁心看到小叔送来的钱没要,让他拿回去。小叔放下钱就走了。也没说啥。

    宋宁心默默看了眼钱,还是拿起来了。

    她知道这不是钱不钱的事,是压根宋爸爸不想让她读书了而找出来的借口。

    之前她父母就说过,让她把初中读完了就不读了,家里供不起。

    其实不是家里供不起,是不想供。

    当时宋宁心的爸爸打一种鱼很能赚钱,以前几百块钱一斤,至于是什么,大家可以猜一猜,或者查一查百度。

    过完节,宋爸爸可以说是把宋宁心赶去学校的。

    因为他们没有给一分钱,让宋宁心就这么去了学校。

    到了学校,宋宁心同她一七班的好姐妹加同学张雨晴说。“我上次回家去发现钱不见了,我爸打了我一顿,这次来我爸妈没给我一分钱,我爸说要让我饿死算了。”

    张雨晴同学心生怜悯,很是同情,她对宋宁心说,“你爸妈怎么这样?丢钱也不是谁愿意的。这样吧,我每次吃了早餐给你带点馒头油条来,你将就的吃。”

    宋宁心满怀感激,就这样过了三天。

    宁心以为事情都过去了,没想到父母早就在家里商量好了要将她送去c市去她姨妈厂里学做服装。

    三天过去,李静雅要搬走入学前替宋宁心在学校买的书桌和椅子回家。

    因为是上课时间,宋宁心觉得非常尴尬,小声和李静雅打着商量,“要不然还是等下课吧?这么多人看着不太好。”

    李静雅不容拒绝,“既然都不读了,还等下课做什么?”

    李静雅搬东西的声音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就问她,“这是干什么?”

    李静雅勉强笑了笑,“家里有事,不读了。”

    老师说,“这马上都要考试,这就不读了?出了什么事?说出来也好解决。”

    李静雅也没有多解释。宋宁心也没有多说,她当时觉得应该跟好姐妹打声招呼再走。

    可是,李静雅搬起桌椅就走,根本没给宋宁心告别的机会。

    两个人默默走在校园的走廊上,宋宁心的内心一片沉重,她没有多说一句话。

    两人走了一会,遇到一名老师。因为是上课时间,老师肯定会问怎么一回事。

    李静雅讪讪回了句,“不读了,家里面有事。”

    宋宁心还记得当时老师说了一句话,“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让孩子把考试考了再走也不迟啊!”

    老师还在劝,李静雅却连连拒绝,“不考了。不考了。”

    就这样,两人出了校门,从此宋宁心再与校园无缘。

    或许会有人问,为什么宋宁心不去争取下?看这对父母做的事就能知道,他们决定的事没人能改变的了。

    读书的镇上离家里有三十里左右的脚程。

    走在镇上的集市上,宋宁心看到卖地瓜的,有的地方叫凉薯,白薯。

    白色的皮剥开白色的肉,水分很足。

    宋宁心从来没有开口买过吃的,想到要去遥远的c市,以后不知道能不能吃到地瓜,问李静雅能不能买个地瓜吃,以后可能就吃不到了。

    是的,宋宁心内心是悲观的,只是不愿意说出来。

    李静雅买了个地瓜,两个人分着吃。

    母女俩一边走,李静雅一边说,“你不要怪我们,也不要恨你的爸爸,我们也不容易。”

    宋宁心其实心里有点恨宋爸爸,如果不是好姐妹三天接济她吃喝,恐怕她早就饿死了。

    但是她违心的说了句我知道。

    知道爸爸是难,但这不是借口。

    如果不想孩子读书了。大大方方说出来。她可以谅解。

    用这种方式结束上学生涯,你们能谅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