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郭里保 » 郭里保(四 姬明俊童试)

郭里保(四 姬明俊童试)

    光绪十六年(1890年),就在修建前台门的那一年,姬明俊始蒙学私塾,习《三字经》、《千字文》、熟读四书五经,写八股文、试帖诗。敦品励学,博习亲师,论学取友,九年小成。私塾陆先生评语曰:生而颖悟,童年读书即有推理力,故早岁学识卓越,出人头地。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二月,明俊赴LY县参加童试,五人互结,廪生作保。县试在考院举行。

    考院由沂州知府李希贤创建,李希贤,字季濂,四川长寿人,乾隆十八年由桃源同知升授沂郡,甫下车倡修学宫,乾隆十九年(1754年)倡议捐建考院,“先出岁俸为之倡”,“而七属绅士争输如云”,选址定在郡署之西曰颜家巷的官地(今LY市考棚街路北,八小集巷西,考棚西巷东)。考院创立,岁科两试,七邑士子永免赴兖(兖州府)之劳。

    考院内设考棚,考棚用丁字形木板隔成小屋,应试者坐屋答卷。县试分五场,每场一天,当日交卷。考生在棚内一坐五天,卷毕出棚。

    考试那天,考生在考院外集合,听候点名入场,鱼贯而入,入场后对号上座,分号出题,考生穷经以对。知县陈公亮主持,三四天后,发榜长案,姬明俊位在朱笔勾画姓名之上。四月府试,沂州府知府陈晋恩亲临巡监,五月放榜有名,进童生。同行者中向城保城后赵中北亦取晋。

    士子进童生后,还要参加每三年举行两次的院试,岁科二试,考中即为秀才。按清科举例制,考中秀才入郡庠,郡庠即沂州府学。明俊盘算着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丑年岁试,还有两年,时有余暇,便相邀同乡赵中北观望府学。

    府学在考院北面的前大街(现LY市兰山路),前大街东段路北,正对南门为县署,县署东边为布政司、总铺、都察院,县署西边为兵河道、营房、沂州卫等州署官衙,清廷官势威严夺人耳目。崇圣祠、孔庙在前大街西段,岱宗门前通衢大道西邻;孔庙与路南王羲之故里、普照寺隔街相望,文脉圣地更有一番历史符号的端庄。

    府学就在庠门里巷的崇圣祠内,府学大门在孔子庙棂星门东,门内为天衢之路。入门为明伦堂,堂左右为斋,以明德,新民、至善别之。

    庠门里巷西边紧靠孔子庙,庙内大成殿与巷东的崇圣祠对角相望。游完府学,两人兴致不减,便到路西的孔子庙瞻拜。庙制中为大成殿;东西为两庑,庑北为神厨、神库;南为戟门(大成门),门南为泮池,上有石梁;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万历七年知州李萼建前为棂星门,门南为照壁;庙后以东即是来时的崇圣祠。庙内大成殿正配供奉至圣先师孔子,四配为复圣颜子回,宗圣曾子参、述圣孔伋、亚圣孟子轲。另十二哲分列两厢。

    圣人庙堂,歆享牲醴,万世之师,百代敬仰。明俊和赵中北站立孔子庙前台门银杏树下,不由一番感慨,至圣余晖枝繁叶茂,庇荫后学,希冀自己来日学业有成;但又心绪黯然,此后的府道经试,乡试秋闱,会试三月,科举之路,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