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牵丝仙缘 » 第十一章 暂时落脚

第十一章 暂时落脚

    “呵呵。让施主看笑话了。”

    老僧随即释然一笑。

    “施主既无处可去,又帮了老衲这么大的忙。可愿暂留在我万安寺歇息几日再出发?”

    宁远摸了摸口袋的几文钱,暂时在这里落脚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转头一看,小莲已经和一旁的孩子们说起了悄悄话。

    “也好。”宁远点点头。

    “请!”老僧向宁远做了个请的手势。

    在老僧的引导下,两人往大堂走去。

    “还未请教大师名号?”

    “老衲,无相。”

    “在下宁远。那个是小莲。”

    ……

    来到万安寺的内堂,宁远仔细打量着这里。

    内堂最中央自然坐落着一尊金灿灿的大佛,面前的鼎炉中插着两寸厚的高香,也让佛身周围弥漫着浓浓的香火味

    在往前并排摆着六个金丝蒲团,供人跪拜使用。

    无相大师取来两支香,引燃后递给了宁远。

    “宁施主与佛有缘,烧两支香吧。”

    “多谢无相大师。”宁远接过香,随意插在了面前的香灰炉中。

    无相大师的眼睛微微睁大,似乎有些诧异。

    宁远似乎也看出无相大师的欲言又止,然后解释:“大师莫怪。宁远不信神佛。一生不跪天地。”

    无相微微点头。

    这个小子不简单呀。

    莫说是寻常的平民百姓,就连达官显贵见了佛祖金身,那也是恭恭敬敬的。

    每个人都会遇到苦难。当官者也会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于是神佛便成了人们心中的寄托。

    再不信者,也会顾忌几分。

    如此率真不卑不亢的年轻人,实属少见。

    “哈哈。老衲唐突了。”

    无相微微一笑,随即站了起来。

    “宁施主一定是一个内心世界强大的人。”

    “那照无相大师这么说,那些神佛的狂信徒,难道就是内心世界弱小的人吗?”宁远反问道。

    “倒也不是,遇见了不可抵挡的事情,他们能做到的只有祈祷。”无相的神色认真起来。

    “宁施主或许不信神佛,但是我这万安寺的众人,却是因缘而聚。那些孤儿却是因佛祖的香火钱,才有了一日三餐。”

    “佛能渡人。”无相的声音坚定。

    宁远微微点头。

    无相的话不无道理。

    但自己小时便跟着父亲出来卖艺,没少经历别人的白眼和社会的毒打。面对困难,宁远依靠的只有自己。从来没求过神佛。

    不过对于那些因为信仰聚集起来的善良的人们,宁远永远会抱有敬意。

    “刚刚屋子里的孩子们,都是大师收养的孤儿吗?”

    宁远问道。

    无相大师微微点头:“都是些苦命的孩子。”

    “这两年朝堂动荡、外敌来犯。光是这长安城,家破人亡的孩子就不计其数。”

    “老衲能做,也只有这些了。”

    宁远依旧有些疑惑:“长安城是大夏的核心,怎会冒出这么多的孤儿呢?”

    “一部分孩子是像宁施主一样,从别的郡县流离而来。另一部分么……”

    无相大师微顿:“另一部分孩子多是受了迫害,变得孤身一人了。”

    宁远微微颔首。长安城乱。

    刚刚来到城门外,他就已经见识到那些达官贵人的无情了。

    皇城脚下的一名禁军,就敢杀大夏的子民。内部是怎么样一番场景,也就可想而知了。

    “还好宁施主来的及时。老衲听说长安城已经完全封闭。再想进来,可就比登天还难了。”

    “听说那帮鹰犬已经把刀挥向难民了……本自同根生,相加何太急啊。”无相大师痛心无比。

    宁远自然是知道这些事情的。

    “他们这么做,难道不怕引起内乱吗?”

    要知道,城外的难民越来越多,杀是肯定杀不完的。堵了百姓的活路,到时候城门还没有被南国攻破,就先被自己人破开了。

    “哎。估计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听说他们引导难民们继续北上,往伏虎城去了。”

    宁远微微点头。伏虎城史天火郡十三城之一,距离长安城不算太近。

    让难民们冒着大雪北上,身子弱的肯定扛不住,但总归是有了生存的希望。

    如此看来,大夏已经危如累卵,内忧外患。

    宁远在心中微微叹息。

    从开阳城出发时,自己是为了活下来。

    获得神奇力量之后,心中就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一定要来到长安。

    但看着表面繁华,实则危机四伏的长安城,宁远也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了。

    “快到辰时了。一会儿开寺门后,寺里就忙活起来了。宁施主随便参观参观即可。”

    “住的地方么……小莲就和孩子们住在一起,侧卧的床铺还有空闲。至于宁施主你……只能暂时住在柴房了。我会让人把房间尽快收拾出来。”

    “目前寺中实在是没空房了。还请宁施主多多担待。”

    无相大师不好意思道。

    “大师客气了!宁某能有一安居之所就知足了。”宁远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

    辰时。万安寺的大门也完全开放。

    将生病的丸子安顿好之后,孩子们也都四散开来。

    小一点的孩子们聚在了后堂的菜园子中玩乐,小莲也在其中。

    大一点的孩子们则来到了内堂帮忙,做一些杂事。有的扫地,有的整理经书,有的擦拭木鱼香炉……

    宁远发现,即便是寺门开放后,在寺内活动的和尚也不过十个左右。

    而整个寺庙的运转,竟是有一半靠那些孩子们支撑。

    投我以木李,抱之以琼玖,想必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寺庙运作开后,人们也陆陆续续来到了这里。

    外面依然大雪纷飞,但客流渐多。

    “咦?”

    宁远朝着大门定睛一看,几名商贩打扮的人挑着扁担,轻车熟路地来到了这里。

    但是他们没有来到内堂,而是来到前方的宽阔道路上,将扁担卸了下来。

    将扁担中的东西取出,宁远再熟悉不过。

    大小不一的展子,卷成棒状的红字招牌,还有千奇百怪的手工具。

    皮影戏、陈记糖人、丹青字画、李记木器、袁氏狗皮膏药……

    各式各样的小商铺有序地在道路两旁铺展开。

    细细数去,总共有七家不同的店铺。为万安寺又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也让宁远的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