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独夫朱厚照 » 第36章 中旨传边

第36章 中旨传边

    京师城外的官道边莺飞草长,两侧的空谷幽林之中不时传来几声空寂如天籁般的鸟鸣声。

    如梦如幻的氛围并未持续多久,远处而来的马蹄声打破了这静谧的气氛。

    马上的人头戴平顶方巾,身穿箭袖青衣,身上背着一根竹筒,上面插着三根羽毛,他用力的挥舞着马鞭,胯下的骏马如不知疲倦般的向南方奔去。

    在度过了一个令人沮丧的夜晚之后,朱厚照绕过内阁,发出他即位之后一道中旨。

    这封旨意给的是浙、闽、粤三布政司的市舶司太监和地方官,中旨的内容是:命藩国进贡并装货泊船,榷十之二,勿执旧例阻遏,商税解京及存留饷军者,可俱如旧例。

    这是朱厚照前几日在文华殿与韩文交谈时,韩文提出的建议,朱厚照的中旨依旧是略显保守,仅仅规定了藩属国的船只可以近泊靠岸贸易,还没对非藩属国放开。

    不过好在历史上的非藩属国,像佛郎机人第一次来华,还得推迟到十年之后了。自己没必要着急,未来几年再想想办法,把海禁完全放开。

    宋元旧例早就证明,放开海禁,对国家来说是大有裨益的,但可惜我太祖高皇帝和太宗文皇帝定下的祖制限制住了太多大明君臣的思维。这二位皇帝在陆地上英明神武,可是对于海洋的看法还是显得目光短浅。

    正如同正史里七十年后的隆庆元年,明穆宗在福建月港放开的小口子一样,那个为了解除海禁的迈出一小步,但对于大明,甚至是泱泱中华来说,是前进了一大步。

    当然朱厚照也有自己的一点私心,昨天牟斌的低级失误,让他意识到,自己绝不能再待机而动,必须要主动出击选拔心腹了。

    这封中旨绕过了内阁,要的就是考察各地太监和布政使们的决断能力,看看当今天子的话对他们来说管不管用,如果有听话的人执行了朱厚照的意思,那不管他是文官武将还是宦官之流,一律提拔升官。三个地方,总会有聪明人的吧?朱厚照这么想。

    也不怕京城的那些文官知晓,这封旨意发出去,他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半,等到三地的布政司衙门把情况汇报到京城,百官们再写成奏疏,最少也是两个月以后的事情了。最坏的打算,无非是三地官员都拒绝执行,但这也能帮朱厚照试探清楚这些人的忠诚度,以后这些人自己肯定是不会提拔的。所以不管这个政策的后续如何,朱厚照肯定是不会吃亏。

    同时,西苑那边也传来好消息,丘聚的行动效率十分出色,朱厚照让他从流民里面找的些良家子组新军,他用了不到三天,就把五百人便全部找齐。

    两件事总算让连日来愁眉苦脸的朱厚照开心了一下,自己在前人划定的小范围里闪转腾挪,终于是找出自己的空间。

    他在丘聚的带领下赶到了西苑西北部的内校场,六百个穿着统一样式短衫的少年,散落的蹲在内校场的皇城城墙边上,每人两个高粱馒头吃得正香。

    丘聚有意在朱厚照面前显露本事,便扯着嗓子吼道:“都他妈别吃了!皇上来了还他妈吃!赶紧跪下磕头!”

    皇上来了?

    少年们面色惊异,三三两两的都跪了下去,但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孩子都想瞻仰一下天子的圣容,一个两个全都盯着朱厚照看,对丘聚让他们磕头的命令置若罔闻。

    丘聚有些丢了面子,恼怒地一脚飞起把身边一个盯着朱厚照看的少年踢的老远,翻了几个滚才停下来。

    “愣着干什么?赶紧磕头!”

    少年们这才乱糟糟的磕起头。

    朱厚照当即皱眉,丘聚心领神会赶忙矮身解释:“陛下你说了让奴婢练他们,奴婢小时候也是这么练出来的,不打不长记性啊。”

    朱厚照有些苦恼,他练这批新军的最初目的算是为了防身,想想同样是改革,嘉靖二十年颁布了《宗藩条例》《优免则例》,规定京官一品优免役粮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以下递减,这个政策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缓解了底层矛盾。然后就是老道士南巡三次失火,壬申宫变,三大殿失火,次子朱载壡离奇身亡。一系列变故之后老道士算是明白了不少,一下子搬到西苑里面躲了二十年。

    所以说啊,这批少年未来几年的任务,就是防止自己失火或是落水。

    既然是天子亲军,那就必须要有天子亲军的气质,虽然他不懂怎么练兵,但他总觉得丘聚的方法不对,太监要的是听话,精兵要的是血性,拿训狗的方法必然练不出狼。

    他又把目光转向那些少年,见他们一个个肤色黝黑、面露菜色、身形枯槁,没鞋的都占了一大半,身上穿的短衫估计是丘聚刚发给他们的。

    这形象,说他们不是流民估计都没人信。

    朱厚照问丘聚:“你从哪找的这些人?”

    丘聚赔笑道:“陛下,奴婢说句不中听的,北直隶这地界,找别的或许不一定,但流民到处都是。”

    确实真不中听,北直隶京畿之地居然这么多流民,不就是打皇上的脸吗?

    “你找他们的时候许诺每月多少饷银?”

    “一个铜板都没许诺。”丘聚耸耸肩。

    “最开始的时候奴婢想的是每月给八钱银子,但流民太多,一听说管吃管住,连钱也不要了就往死命前挤,奴婢从里面挑了些勉强能看的就带回来了。”

    “这些人身世都干净吗?”

    “这个,奴婢也没办法他们的户籍,想分辨就只能一个个看他们的身子了。”

    “看身子?你怎么看的?”

    “让他们把衣服都脱了,上身晒得黑的,手上脚上都有茧子的,那必定是农家子弟,没少干过农活的。”

    好办法!朱厚照心中叫了声好。

    封建时代农村生产力低下,一件衣服穿兄弟姐妹几人都算常见,再加上下地的时候容易出汗,衣服鞋子不洗会粘身,洗多了会洗坏,如此反倒不如不穿,现实中的农民也大多是这么做的。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嘛!白居易自然不是乱编的,这句诗用来描述农家子们非常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