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官居七品,开局获送万民伞 » 第295章:李隆基的权谋!

第295章:李隆基的权谋!

    洛阳商会,世人皆以为这里是执掌天下商铺的中枢。

    实际上这里却是情报司秘密聚会的据点。

    黑虎节堂。

    此时的这里站满了身穿布衣的汉子,这些人个个虎背熊腰,气度不凡。

    虽然只有几十人,气势却是不怒自威。

    如果朝廷官员在此定然可以认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幽州军的统兵将领。

    其中林铁,黄旗更是神机营和重炮营的统兵大将。

    “哼,哪个***说燕王殿下殉国了,这不是好好的回来了么?”

    “老林消停会吧,伏俟一战我们损失了两万名兄弟,你还嫌燕王殿下不够上火么?”黄旗不满的说道。

    “好了,你们都少说两句吧,王爷来了。”

    周龙咳嗽一声,刚才还桀骜不驯的众将立马站的笔直,手托盔甲看向迎面而来的范信。

    “末将幽州军统领黄旗,率三十二位兄弟参见王爷!”

    目光在这些人身上停留了一会,范信眼中哀伤一闪而过。

    仿佛看见了张欢,曹卫,六子姜吉和死去的兄弟身影。

    许久。

    范信收起思绪甩了一下袖袍。

    “都起来吧。”

    “谢王爷!”

    众将起身后,个个面露激动之色林铁摸摸头发疑惑道。

    “王爷,您既然还活着为何不告诉公主殿下,让她们也……”

    “此事说来话长,稍后我再解释,本王问你幽州军培养的怎么样了?”

    相比个人私事,范信更关心幽州军的成长,毕竟官当的再大也有被朝廷罢免的时候。

    只有军队和银子才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

    “回王爷,幽州军按照您的指示,已经完成了改编。”

    “共计二十万人,分为一百个营,每营二千人。”

    “其中步兵营十万人,骑兵营五万,重炮和神机营五万,全都是训练有素的精锐!”

    “另外,为了防止引起猜忌末将把幽州军的主力驻扎在契丹境内,只在幽州留守了八千人马。”

    听到自己不在这段时间,黄旗把军务整理的井井有条,范信脸上露出一丝赞许之色。

    “不错,本王没有看错人,你果然是个帅才,过几天让李锴固的契丹军归建到你的麾下再组建一个契丹骑兵营。”

    黄旗大喜,当即抱拳。

    “末将领命!”

    示意众将坐下,范信淡淡道。

    “想必诸位都知道,本王离开朝堂这段时间,朝廷把洛阳大营清洗了一遍。”

    “所有效忠太上皇的武将都被赋与了闲职。”

    “就连本王掌控的南北两衙十六卫,也只剩下一个千牛卫。”

    闻言,众将重重一哼,同仇气概道。

    “王爷,您数次力挽山河于狂澜之中,朝廷非但不知感恩,反而处处排挤我们。”

    “末将们早就忍不下这口恶气了!”

    见众将面色通红,范信笑着敲敲桌子。

    “好了,本官知道你们有怨气,但现在还不是时候,等哪天朝廷准备对我们动手时再说。”

    “本官要跟你们说的是另外一件事。”

    众将不解。

    “王爷,什么事让您把我们全召集来了?”

    谈起正事,范信脸色难得认真起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大唐很有可能会发生政变。”

    “本王希望你们能够打起精神全力备战,把驻扎在营州的朝廷大军给我牢牢盯死!”

    这番话一出口,众将眼中闪过一抹兴奋之色。

    都是久经官场的老人了,王爷明显是在告诉他们,随时准备出兵镇压一切叛军!

    秘密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众将才藏在粪车里离去。

    等到屋内只剩下范信和李朗时,后者迟疑了一下开口道。

    “王爷,营州驻军是朝廷的军队,您让众将盯着他们这是为何?”

    范信瞅了他一眼解释道。

    “按照大唐律制,一州驻军不得超过一万。”

    “李隆基为了增强实力让陈玄礼以朝廷的名义暗中招募了十万军队。”

    “表面上看只是稍稍违制,实际上却是一招厉害的杀手锏。”

    “一旦洛阳发生变化,向南可以快速进入京师镇压,向北可以铲除我们留在幽州的八千人马。”

    “你说李隆基厉害不厉害?”

    嘶!

    李朗倒吸一口凉气,脸色非常难看。

    如果有一天营州大军发动,后果简直难以想象。

    “好了,眼下李隆基还不会动手,等什么时候太平公主陷进科考舞弊案时,才会撕破脸。”

    “你去把周通叫来,本官有事要交代他。”

    与此同时,燕王府同样在举行会议。

    “公主殿下,经过长达数月的准备,从考场看守以及阅卷大臣全都被我们打通。”

    “换句话说我们想要谁考上谁就能考上。”

    宰相窦怀贞捋着胡须笑道。

    “昔日太宗皇帝曾言,天下士子,尽出我门。”

    “现在殿下的成就已经快追赶上先人了。”

    萧至忠跟着附和道。

    面对众臣的喜悦,太平公主笑吟吟点下头。

    “两位相国说的不错靠科举赚钱只是一方面。”

    “本宫的真正用意是培养几个有真才实学的士子为晋王所用。”

    “可笑李隆基和安乐公主还以为本宫只是一个视财如命的女人。

    提起李隆基大厅内的气氛凝重了少许。

    窦怀贞拱手道。

    “殿下不可小觑此人,据老夫所知朝廷已经有好几位大臣投靠了他。”

    “我们万万不能掉以轻心。”

    太平公主冷笑一声。

    “窦相多虑了,当初本宫帮助宁王李成器,为的就是压制李隆基。”

    “即便他真有什么心思,在羽林卫由我们掌控的情况下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你们与其把精力浪费在一个黄口小儿身上,还不如想想怎么把三天后举办的科举考试办好。”

    “臣等仅遵公主殿下之命!”众臣齐身拜倒。

    就在太平公主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时。灯光昏暗的相府里一名瑟瑟发抖的书生跪在李隆基面前。

    “学生李辞拜见王爷!”

    “你不必紧张,起来吧。”

    李隆基温和一笑,亲自将李辞扶起来。

    “这次本王把你叫来,是想请你助我一臂之力,一起铲除考场上的害群之马。”

    “不知你敢不敢跟本王破一破这股贪腐之风!”

    不得不说李隆基确实有着一股强大的人格魅力,短短几句话便让惶惶不安的李辞激愤起来。

    没有人比他更痛恨考场上的***。

    因此一听到王爷相召,顿时义正言辞道。

    “王爷相召,学生有何不敢!我早就看贪官不顺眼了!”

    李隆基哈哈一笑,拍了拍李辞的肩膀。

    “不愧是本王看中的人,你放心,铲除这些害群之马后,你会进入国子监研读三年,然后出仕。”

    李辞大喜过望,当即跪倒在地。

    “王爷在上,学生必定肝脑涂地孝犬马之劳。”

    “好了李公子,你不能长时间留在这里,赶紧去给崔缇送礼吧。”

    打发走李辞,李隆基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高力士,我们的计划安排的怎么样了?”

    “回王爷,陈玄礼麾下十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随时都可以控制洛阳!”

    “至于羽林卫也成功被我们策反,现在只差宁王那边了。”

    “大兄么…”

    李隆基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冷意。

    “给本王拿衣裳来,我要去见一见宁王!”

    “是,王爷。”

    李隆基换上黑色蟒龙服坐上轿子向着宁王府行去。

    李成器这个人他太了解了,跟父王一样性格胆小懦弱。

    只要晓以利害,应该知道怎么做。

    “卑职参见王爷!”

    “嗯,大兄睡了么?”抬起头看了一眼牌匾,李隆基淡淡道。

    “回王爷,宁王殿下正在为太上皇抄写佛经。”

    李隆基眼中闪过一抹诧异随即笑迎破门而出的李成器。

    “三弟参见王兄!”

    “呵呵,兄弟之间哪来那么多礼数,快进去,外面风大。”

    李成器一把抓住李隆基的手向大殿走去。

    感受到大哥话中的真挚,李隆基心里有些犹豫了。

    两人来到书房,李成器吩咐下人去热点酒菜。

    “老三呐,王兄听说你整日吃些清汤寡水的东西,这怎么行呢。”

    “正好皇姑送给我几坛子腌制的咸鱼,你走的时候带回去。”

    李隆基微微一笑,拱手道。

    “多谢王兄关照,三弟就不客气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隆基擦擦嘴,苦笑道。

    “皇兄有所不知,并非臣弟清汤寡水,而是最近太忙了。”

    “兰州段刺史你知道吧,这厮联合朝中不少大臣暗中倒卖官爵。”

    “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前去抓捕的人已经启程了。”

    说到这,李隆基一拍脑门似乎想起了什么。

    “对了,我听说这次涉事主谋有一个是吏部侍郎,他好像是王兄的妻舅吧?”

    李成器右手一抖,满头大汗的点点头。

    “三弟所言不错,这个侍郎确实是李妃的娘舅,不过和我们并没有往来。”

    “臣弟自然相信他和王兄没有往来,可大臣们不信……唉,真是难办啊。”

    李隆基摇摇头,看了一眼月色起身道。

    “大哥慢用,臣弟先回去休息了。”

    望着他的背影,宁王妃柳眉微蹙道。

    “王爷,李隆基这是什么意思啊?”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老三这是在逼本王让出未来的皇储啊!”

    说到最后李成器嚎嚎大哭。

    回望宁王府上方的牌匾,李隆基神色愧疚道。

    “自古皇家无亲情,对不住了大兄,为了皇图霸业臣弟别无选择!”

    一旁的高力士小声道。

    “陛下,我们已经掌握了李侍郎给宁王送钱的证据,要不要把他给…”

    高力士眼中凶光一闪,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李隆基暗叹一声。

    “算了,既然他愿意让出未来的皇位,就留他一条性命吧。”

    “本王不想像太宗那样成为一个逼父杀兄的皇帝。”

    ……

    随着时间流逝,三天时间转瞬即过。

    一大早上数千名全副武装的羽林卫进驻考场。

    紧随其后的是在贡院外维持秩序的洛州官差。

    鼓声响起,数千名考生来到贡院门外排起长队等待验名证身。

    “范人言,沈辞,王维,李贺,杜甫,李白你们进入贡院后会被分配到天字号考间。”

    “切记好好答题,上报天恩降德,听见没有?”

    今日的崔缇一改往日随和,背着手板着脸道。

    “学生谨记教诲!”

    考生们躬身一礼,拎着小筐向贡院走去。

    途中李辞来到范信身边,冷笑了一声。

    “范人言,离家时本公子说过,三年河东,三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没想到吧,我李辞也能走入这贡院大门。”

    “不知你有何感想?”

    在李辞脸上瞅了一眼,范信目光中带着一丝惋惜。

    “小辞,看在你姐的面子上,本公子劝你一句,早早收手还来及,不然刀斧加身时,没人能救得了你。”

    李辞脸色微微一变,咬牙切齿道。

    “就行你贿赂考官,为何我不能?废话少说,这个大唐状元我当定了!”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见李辞一心想要跳入死局,范信摇摇头走进了贡院。

    “哼,谁死谁活还不一定呢!”盯着范信的背影,李辞冷笑连连。

    自唐以来举行考试时,大部分都是在长安和东都洛阳贡院同时举行。

    后来朝廷延续了这种传统,把主考场放在了洛阳。

    贡院考场划分为天地两大区域,每个区域一千九百个考间,呈回形排列。

    范信的考间是在天字号第二排,一个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位置。

    仅次于李辞的一号考间。

    将毛笔和砚台放到桌上,范信打扫了一下考间。

    狭小的号房里除了一张供休息的木床外,还有个炉子用来给考生取暖热干粮。

    收拾好东西,见距离考试时间还有一段距离,范信从青砖暗格里摸出一本早已准备好的《论语》看起来。

    上面不少地方被人标注了红线和批语。

    所料不错的话,这些批语应该就是此次考试的答案。

    随着时间的流逝,贡院大钟悠然响起。

    紧接着大批羽林卫涌入进考间。

    “陛下有旨,考试即刻开始,关门落锁,发放试卷!”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