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华阿娜的跨国婚姻 » 第一百一十章

第一百一十章

    这个冬天坏天气很少,朱迪很是被惊艳到了,每天都能晒太阳,又有华阿娜的悉心照料,她的这次西班牙之行很是愉快。

    朱迪年龄太大,不能去太远的地方,Richard就每天开车带着华阿娜和二位客人在近处转悠。离他们最近的城市就是Catana了。人们知道马德里是因为它是首都,知道巴塞罗那是因为举办过奥运会,知道其他城市是因为宫殿教堂等。可是要了解西班牙,Catana其实是最有资格的了。它重建(即之前就存在的)于公元227年,已有近二千年的悠久历史了。这里是西班牙的海军基地。如果要追寻西班牙大航海时代的辉煌真的是非它莫属。

    华阿娜和Richard已经几乎走遍了Catana的角角落落,她完全有资格为朱迪他们当导游。

    Catana很美,最美的地方当然是它的海港码头及市政广场还有它的大理石步行街了。如果从华阿娜自己的角度出发,她最钟情的是这里众多辉煌的博物馆。仅在海港码头这里就有三个博物馆,海事博物馆,航海博物馆和罗马剧场博物馆。但是对于行走不便的朱迪来说,户外的美景和阳光才是她最喜欢的。

    他们是从家里来的方向进入Catana的,也就是说从东南往西北走。首先进入的就是沿着城墙边的马路到了海事博物馆附近。Richard把车停在地下停车场,然后他们就从海事博物馆这里由西北往东南漫步浏览。

    海事博物馆坐北朝南,是个巨型厚重建筑,二层楼高,楼顶还有一层顶棚一样的半开放的空间。它的墙壁少说也有一米厚吧。墙壁是用浅颜色的石头砌成的,拱形的窗户,左右窗户之间的间距有二米,上下窗户之间的间距略小一点。窗台的宽度几乎就是墙壁的厚度,窗户的外沿妆饰的是三十公分宽的大理石磁砖。建筑的正中间是博物馆的大门,也是拱形的,有四个窗户大小,门边也是大理石磁砖砌的。拱顶上面黑底黄字一块匾写着“MUSEONAVAL”,就是海事博物馆。门口左右各有一个和门等高的锚。博物馆前面是一排不到二层楼高的棕榈树。阳光从东南方向照射过来,在墙壁上写下了一层楼高的棕榈树影子。大门口的墙上则叠加了二只巨大的锚的影子和棕梠树的影子。

    博物馆外面空地有二条大马路那么宽,路面是上等宽大的地砖。和棕榈树平行相距五米处是一排和博物馆等高的柱灯,威严屹立。和柱灯相距二米外是一个和博物馆等宽等长的大水池。水池正对着博物馆大门处陈列着四门大炮筒。

    从博物馆往东南方向走,是宽阔的马路,马路二边各有一排直径五十公分的大铜球。马路南面是二排高大的棕榈树。再往南是和博物馆门前大水池一样宽的空地,空地上有旗台有灯柱连成一排,旗台上树着西班牙国旗。空地上还有一个巨大的褐色铜雕塑,是一个劳动者的形象。西班牙的很多城市里都有很多普通人的雕像。这个劳动者双手交叉抱在腿脚处,头埋在二个膝盖间。铜像闭着眼睛,皱着眉头,似乎在悲苦忧愁。朱迪拍拍铜像,颇有点同情地问他,“你还好吗,兄弟?我能帮上你什么忙吗?”

    哈,这就是朱迪,年近八十还满是少女心态。华阿娜扶她慢慢坐下,坐在铜像旁边,为她和铜像拍了合照。朱迪感慨地说,她最看不得人们受苦。如果这个铜像是个真人,她一定要想办法帮他。

    海边有一些金属长椅。朱迪和路易斯都需要休息一会儿。大家就坐下来面朝大海,海鸥在头顶盘旋,阳光在天空闪耀,海风带着咸味儿吹过,朱迪感叹,“哇,好一个神清气爽!”

    是呀,从上往下,阳光明媚,蓝天碧水,晴朗朗的天地和海水,人们的内心也是豁朗朗的。

    休息好了,大家继续行走。再往南就是港口码头了,码头停泊着数不清的大小船舶和舰艇。

    然后就到了市政大广场对面了。海边的空地上停着几辆军车,马路对面的几栋圆柱塔形建筑掩映在数不清的椰子树后面。塔形建筑顶端有三层圆盘,一层比一层小,直到最上面的金属尖角。

    一行四人跨过马路来到市政广场。市政大厅是V字形哥特式建筑。V字尖头处其实是圆柱状的三层建筑加顶端的圆顶及顶尖。非常威武气派。V字形的二边看上去就是正常的楼房。市政厅对面就是罗马剧场博物馆。博物馆的门口很小,一般人不注意根本不知道那里面是个文物古迹丰富的展览馆。华阿娜在参观过剧场博物馆后回去曾经问过西班牙邻居和她的女儿,他们居然不知道这里有个博物馆,虽然他们知道这里的罗马剧场。

    罗马剧场众所周知,可罗马剧场博物馆却长期怀才不遇,为什么?华阿娜分析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宣传,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博物馆的入口与剧场相距遥远,根本不在一条街上。博物馆的入口处于海平面,是城市的最低点,而剧场却位于城市最高点。所以当地人一般也注意不到,而外来的游客又多流于走马观花,所以被埋没就很正常了。

    朱迪腿脚不便对参观剧场博物馆没有兴趣,但是她想进到罗马剧场里面看一看。但是罗马剧场那里的门是锁着的,直接进是进不去的,只能在剧场外面看个模糊的大概。华阿娜告诉朱迪其实罗马剧场也是剧场博物馆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后一部分。建筑设计的亮点就在于当游客从高海拔位置的走廊漫步而出时,剧场突然出现在眼前及脚下,猝不及防迎头一个震撼的视觉冲击。

    具体来说就是,在进入博物馆后,经由一层二层再穿过空中走廊,而罗马剧场就在走廊的尽头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居高临下俯视整个剧场,然后走下台阶走到剧场内部,再一点一点地观看欣赏。

    华阿娜极力说服朱迪进一下博物馆。可以慢慢地看,走走坐坐。拗不过华阿娜的一再劝说,朱迪同意了。

    一进博物馆,朱迪就兴奋地象个孩子似的,她承认如果不进来一看真的会后悔的,没想到这里面还藏着这么一个宝库。她还说她其实很喜欢古罗马文化和建筑。她尤其喜欢他们穿的大长袍。

    历史走廊的文物太多,盆盆罐罐的古董、古钱币什么的,朱迪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他们在这里没有耽搁。

    穿过历史走廊,他们乘电梯上升到达第一展室。

    朱迪喜欢看雕像。她站在一个戴着面纱和穿着束腰宽大外袍的男人雕像前。看过有关罗马帝国影视片的同学见到如此装扮应该会联想到元老院里那些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元老们吧?这尊雕像尺寸为193×72×46cm,始自1世纪。

    朱迪又抬头看墙上,“咦,怎么墙上挂满了花篮?”

    “哈,错了,不是花篮是柱头,只是这些柱头就象美丽的花篮。”华阿娜打趣朱迪。

    原来这些花篮般美丽的柱头是科林斯柱式的。科林斯柱式源于古希腊,其比例纤细,柱头用茛苕作装饰,看上去就象盛满花草的花篮,因而有着很强的装饰性。在古希腊它的应用并不广泛,可是罗马人却用科林斯柱来构筑盛大的剧场。足见古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

    说起希腊和罗马的关系,有点象入侵中国的外族和汉民族的关系,因为征服者最后反被被征服者的艺术文化所征服。

    公元前3世纪,希腊文化开始直接影响罗马,100年后罗马征服了整个巴尔干半岛后,希腊文化大规模传到意大利。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希腊人被当作奴隶带到罗马,给罗马奴隶主充当家庭教师、医生、建筑师、乐师、仆人等。奴隶教化了主人,罗马人在与希腊人接触后,便感觉到了自己的野蛮、粗鲁。他们虽然对希腊发达的城邦文明深恶痛绝,但又不得不把希腊人做为教师和顾问等。帝国建立后,希腊人的建筑艺术、雕塑、绘画、圆形剧场迅速在罗马曼延。

    这正如罗马时代的一位诗人贺拉士所言:被征服的希腊人,把他们的艺术带到了土气的拉丁姆,用这种方式征服了他们野蛮的征服者。

    所以,强大的艺术文化才是真正的征服者。

    华阿娜和Richard以前已经参观过剧场博物馆了,朱迪急着想感受剧场突然出现在脚下的视觉冲击,所以博物馆的大部分他们只是走马观花匆匆经过。

    快走到空中走廊尽头时,华阿娜让Richard扶着朱迪,她则用双手从后面捂住朱迪的双眼。她说,“朱迪,等我告诉你睁开眼睛时你再睁开,我要给你个惊喜。”

    朱迪默契地配合着,闭上眼睛,又几乎屏住了呼吸。

    “一、二、三,好了,睁开眼睛。”

    “哇,MyGod,太刺激了,太惊艳了。我们就在罗马剧场头顶啊!”朱迪真的感到惊喜。

    她还不忘握了握华阿娜的手,感谢华阿娜精心的安排。

    “不虚此行,不虚此行。这趟西班牙之行真的太值了。”

    “哈哈哈,好,你满意就行。还能走得动吗?咱们去步行街找个咖啡馆去喝咖啡吃饭。”Richard招呼大家说。

    “走吧,几步路就到了。咱们就在进出口处找家店吃饭吧。步行街有一公里长呢,还有几条交叉小巷。朱迪是走不了那么多的。咱们在边边上看看就行了。”华阿娜对朱迪说。

    华阿娜然后又补充说,“主要就是这里的步行街路面全是用大理石铺的。这里的小吃特别丰富特别美味。所以咱们这一趟主要让朱迪他们品尝品尝这里的小吃。饱饱口福。”

    朱迪满心欢喜,“华阿娜总是最贴心的。好,知道了这里的地面是大理石的就行了,也不必要走很长去看了,咱们赶紧吃美食吧。”

    哈哈,大家都被朱迪的神态逗笑了。原来人老了也可以这么可爱,保持一颗童心和善意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