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一不小心成功了 » 第一章 初露锋芒

第一章 初露锋芒

    7月的早晨,太阳才刚刚出来,梧桐树上的知了已经开始卖力地鸣叫,孙夏今天第一天去上班。从小喜欢运动,个子有一米八,身体结实匀称,穿上体恤和西裤,显得干净利落、帅气俊朗,自己也觉得精神抖擞。

    二十世纪已经走向尾声,从小山村走出来的孙夏,大学毕业后,被海浦公司录用,是省城的国有大企业,主要业务是乘用车零部件。。

    这家企业正在高速发展,需要大量人才,但录用条件还是很严格的,孙夏被安排到下面一分公司实习。

    到了一分公司,发现环境相当不错,建筑整齐漂亮,道路宽敞整洁,绿树成荫,鲜花开放。准备进入行政大楼,却见一辆铮亮的白色轿车缓缓驶近,停在大楼前中间的空位上,车上下来一位高挑的年轻女子,举止优雅,清澈明亮的眸子,弯弯的柳眉,长长的睫毛,白皙无瑕的皮肤透出淡淡粉红。

    有人正从对面走来:“叶总好!”

    年轻女子回了声“好。”就匆匆进了大楼。

    孙夏心想:看上去和自己年纪相仿,是这里的总经理?不简单。

    孙夏来到人事部报到,人事部进行了简单培训后安排孙夏来到了四车间。

    四车间主任是个五十多岁和善的男子,姓王,王主任以为孙夏是新招聘来的工人,把他交给了一工段,说是新来的,工段长是个二十三四岁的姑娘,叫李雪虹,白白的圆脸上长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普通的短袖工作白衬衣与牛仔裤,穿在身上,挺拔健美,说话办事显得干练而泼辣,看来这家企业很重视年轻人。这是个焊接工段,早中两班,因人手紧张,工段长有时也要上岗操作,李雪虹就让孙夏跟着自己在40工位上操作。

    生产线上有很多焊接机器人,孙夏毕业设计课题就与机器人焊接有关,而且他动手能力本来就很强,所以很快就对李雪虹说:“我来操作吧,你去忙别的事情好了。”

    李雪虹见他上手确实很快,很高兴,心想看来工段里可以多把好手,压力可以减轻一点,就说:“注意产品质量,有事叫我。”说完就想去看看别的工位。

    这时,一个健壮的小伙子急匆匆走了过来,对李雪虹说:“工段长,我那边连着几个件都有焊接缺陷,不能做下去了。”

    “你的50工位是工段的瓶颈,昨天已经欠产,今天再停,不要说工段,这个月车间的生产任务也完不成了,调整工这几天都病假,还是老办法,你快到二工段把你的山东老乡老胡叫来,他可是我们公司最好的调整工。”李雪虹急道。

    “老胡昨天来看的时候已经说了,这台设备是老大难,一时半会调不好,昨天调了一个多小时,才做了一天不到就不行了,他太忙了,说再叫他要和车间主任打招呼,否则他很为难。”小伙子说道。

    李雪虹皱起了眉头:“我去找主任。”

    孙夏刚来就认识这个叫张卫国的小山东,看上去踏实勤快,而且很机灵,对他很有好感,便对李雪虹说:“我们先去看看?”

    50工位在下道,孙夏这里是40工位,再做下去工件就要堆起来了。李雪虹便道:“那我们就去看看吧。”

    转过拐角就是50工位,孙夏发现很多工件上的焊缝都是气孔,属于不合格件。孙夏知道气孔最常见的原因是保护气体流量不够,其他原因还有焊枪轨迹、姿态等等。检查保护气流量表,已经冲顶,说明流量足够。取下机器人示校器,尽管很久没碰,但基本功还在,调了各种姿态轨迹,气孔基本消除,但还不是很稳定。

    张卫国很激动:“好了好了,比昨天老胡调的还快还好,我先做下去了,有不好的我会挑出来。”

    李雪虹吃惊地看着孙夏:“你会调机器人?”

    “会一点,不过根本原因没找到。”孙夏并不满意。

    已经到吃饭时间,李雪虹带着孙夏到餐厅,两人各买了一碗馄饨,对面坐下,李雪虹舀了几个馄饨到孙夏碗里:“我吃不了这么多,你今天辛苦多吃点。”孙夏看了一眼李雪虹,觉得到一个新的地方,第一天就遇到这样的领导,心里暖洋洋的。

    “吃完饭你陪我去机修组借点东西好吗?我想把50工位的问题彻底解决掉。”孙夏说。

    “行。”李雪虹有点好奇:“你以前做什么的?”

    “打杂。”孙夏随口回答。

    午饭后他们到机修找到组长,借了一个气体流量表和一些接头、气管,回到50工位,用这些东西连起来测了一下焊枪输出气体流量,显示16个单位,而设备上的流量计最大刻度是35个单位,且指针已超过这个刻度。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说明从流量表到焊枪输出口的气管漏了,一般很少有人注意到。”孙夏对李雪虹说道。

    李雪虹对一直在边上看着的张卫国说:“小张,你到机修去把情况说一下。”

    李雪虹和孙夏回到40工位开始准备下午的工作。

    过了没多久还是刚才的机修组长走了过来:“你是孙夏吧,我叫王坚,刚才也没有互相介绍,你的办法真不错,50工位的老大难问题应该解决了,以前我们都没想到。”

    王坚四十多岁,修理技术是一把好手,机械、电器、编程都很精,平时话不多,机修工互相谁也不服谁,但都服他。

    “没什么,我也只是试试。”孙夏赶紧谦虚地说道。

    孙夏学的是自动化专业,按兴趣应该学文科,但考虑将来就业,还是工科比较方便一点,而且对理工科也有些天赋,学起来不会太累。

    孙夏从小英语就好,高中毕业后看了很多原版书,词汇基础很扎实,班里有几个外籍学生,学校为了外籍学生有更好体验,专门让英语好的孙夏住进留学生宿舍,和他们共同生活学习。为了更好地与这几个同学交流,孙夏在口语和听力上还很下了一番苦功。

    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学校要求学生一边写毕业论文一边自己找单位实习,孙夏找了一家著名外资企业,这是一家国际化企业,总部在A国,在省城的企业规模不大,但营销、产品开发、生产都很出色。

    面试官是一位老外,公司要求工作语言是英语,孙夏扎实的英语能力让他很容易地通过了面试。

    孙夏上班后,因为各方面能力出众,很快被安排担任工程技术部总监的助理,学到了很多国际先进的理念和知识,看到了国际先进企业是如何管理的,对如何把企业做好发生了浓厚兴趣。在此期间,孙夏自学了很多管理类书籍。

    实习结束后,总监告诉孙夏,今年公司没有招聘指标,希望年底来参加明年的职位应聘,一定优先录用。

    对总监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孙夏愉快地回到了学校,并没有太多遗憾,觉得世界很精彩,应该不局限于一隅。

    在行政大楼会议室,总经理叶林正在分公司领导班子会议上传达公司半年度工作会议精神:“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总部要求下半年各分公司劳动生产率提升百分之二十,加大市场拓展力度,特别要加大国际合作,实现海外市场零的突破。我们要发动全体干部群众,集思广益,尽早谋划,坚决实现公司目标。大家先考虑一下,过两天开一次干部大会把任务布置下去。”

    几天过去,李雪虹已经习惯每天中午叫上孙夏一起吃饭,觉得这个新来的小伙沉稳、聪明,在一起很开心。

    这天午饭时李雪虹对孙夏说:“我们工段有个调整工辞职回老家了,我和车间主任商量,明天开始你顶他的位置,负责设备调整和维护。”停了停又说:“下个月产量增加三分之一,我们工段本来产能就紧张,公司已经决定我们下月开始翻三班,人员马上开始招聘。”

    “做调整工没问题,翻三班有很多坏处的。”孙夏看了李雪虹一眼:“增加很多新手培训压力大,夜班容易疲劳出质量问题,对我们更直接的影响是人员增加比产量增加多,按现在的分配制度,奖金反而下降,大家工作积极性受打击。”

    “你有什么想法?”李雪虹对孙夏很有信心。

    孙夏想了想说道:“这几天我观察了一下,只要我们把几个瓶颈道序打开,产量可以提高三分之一,关键是大家干的活多,是不是可以增加三分之一收入?”

    “具体怎么做,你先说服我,我去说服领导。”李雪虹回道。

    “几个瓶颈道序机器人焊接节拍不平衡,把焊缝重新分配一下,可以大幅提高节拍,我们多数工位都是机器工作时间长,人工作时间短,而且工位靠得很近,这样就有可能一个人做两个工位,我们把多余的人用来休息和吃饭时顶班,机器不停,还可以派人晚上保养设备,保证白天不出故障,现场要进行严格整顿,规范物料摆放和流动,否则节拍一快要乱。最后,要进行全员培训,做到一岗多人,一人多岗,培养设备保养技能。如果领导同意了我们的方案,多余的奖金也要按照贡献来分配,明天我做个详细方案给你。”

    孙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看着李雪虹的反应。

    “你这个计划听起来牵涉面很广,操作起来工作量很大。”李雪虹有点担心。

    这时两个人饭都吃好了,孙夏边站起来说:“走吧,你放心,我有把握的。”

    李雪虹感觉眼前这个人很奇特。

    孙夏现在一个人租房子住,当天下班回家后,孙夏花了两个多小时做好了详细方案,包括岗位设置、人员培训、设备调整、现场整顿。

    第二天孙夏把方案交到李雪虹手里。

    李雪虹说:“一起去吧。”

    于是两人一起来到车间主任室门口,李雪虹敲了敲门推了进去。主任见两人进来微笑道:“大清早找我什么事啊?”

    “王主任,我们商量了一下,下个月产量增加三分之一,我们不加人也不翻夜班做下来,具体方案在这里。”李雪虹把方案递了过去。

    王主任接过方案看了起来,边看边问,孙夏一一解释。看完后王主任想了一会后说:“设想很大胆,挑不出毛病,这件事意义很大,有推广价值,现在主机厂都在增产,各个车间各个工段都在增人增班次,万一以后主机厂减产,多余的人就是大问题,像你们这样主动提升效率非常好,我去向公司汇报,等我消息,你们也再想想,关键是设备不能出故障、保证质量、确保安全。”

    “还有一点很重要,奖金要保证。”孙夏笑着说。

    当天傍晚,在会议室里,正在召开各部门一把手会议,叶林传达公司的要求,讲话已接近尾声:“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上级要求我们今年完成劳动生产率提升百分之二十的目标一定要达到,否则就有被市场淘汰的风险,考验我们干部智慧的时候到了,大家好好干吧。”

    大家都皱紧了眉头,最近两年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已经到了极限,再提升百分之五都难。

    会后王主任走进了叶林的办公室:“叶总,有事跟您汇报一下。”尽管叶林年纪很轻,但各方面的能力很强,为人既谦和又果决,让一众干部很佩服,王主任对她很尊敬。

    叶林微笑着示意王主任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王主任,是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难度?”

    “难度是不小,不过我们车间今天有个工段主动提出提升劳动生产率三分之一,这是具体方案。”王主任把孙夏做的方案放到叶林面前:“我想在这个工段做试点,成功后全车间推广。”

    看完方案,叶林抬起头:“提出这个方案的人是谁?”

    “是个刚招进公司的年轻工人,叫孙夏。”王主任回道。

    “哦。”叶林有点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