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一不小心成功了 » 第十章 一场风波

第十章 一场风波

    一天下午,叶林突然把孙夏叫到办公室:“嘉世公司质保到我们公司另一家分公司进行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发现焊接线工艺调整后没有报客户批准自行生产供货,被警告,并要求立即恢复,对已供货产品进行风险评估,这件事很严重。现在要弄清楚两件事情:第一,我们的焊接线有没有类似问题;第二,我们写的焊接工段最佳实践有没有问题。”

    孙夏并没有紧张:“在做焊接线调整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客户批准的事情,但后来意识到了这件事,我们调整完以后正好产品变更,重新认可,新产品早就切换了。至于最佳实践写的是以节拍平衡和设备自我维护为基础的生产线优化方案,并没有提到产品如何得到客户批准,这部分按流程文件执行,我上次修改的基于同步工程的流程文件也专门提到,任何工艺更改都必须重新按产品生产批准流程实施。”

    “看来这个最佳实践最好在项目启动时就用,投产后比较麻烦。你再帮我查一下,看看有没有问题,要有书面证据。”叶林叮嘱道。

    孙夏去查相关文件,都没有问题,汇报给了叶林。

    第二天上午,有人通知孙夏,主管技术的分公司副总陈耀光请他去一下办公室。

    孙夏不知道什么事情,快速到了陈耀光办公室。

    孙夏平时都是跟谢明利汇报,和陈耀光接触不多,此时见陈耀光坐在办公桌后面的椅子上,没有请自己坐的意思,也就老老实实站在办公桌前。

    “孙夏,是谁让你改变生产工艺的?”陈耀光一上来就语气不善,孙夏被问得一时语塞。

    孙夏心想,此事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了,当时方案是按规矩逐级汇报并得到允许的,以当时孙夏的地位还够不到陈耀光,孙夏也不想牵扯到别人,特别是叶总,叶总支持这个方案,陈耀光一定知道,看来陈耀光对叶总是有看法的,现在极有可能要打压自己,于是也不愿废话,回道:“请陈总指教。”

    意思是:事情大家都清楚,你想怎么样直说。

    此时,陈耀光要借这件事情给叶林添点堵,见孙夏态度不善,便提高声音,严厉地道:“公司做事情是有规矩的,不是你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年纪轻轻不踏踏实实工作,总想着搞点花架子一鸣惊人,我看你也没什么前途,就这样吧,回去准备接受处分。”

    孙夏很想当面争辩几句,但还是忍了,尽量留下回旋余地。离开陈耀光办公室,孙夏觉得很疲惫,这种心理上的疲惫比身体上的疲惫感觉更无力。

    孙夏离开后,陈耀光拨通了一个电话:“刘总,我是陈耀光,下午我过来汇报一下工作。”

    不久公司本部召开了专题会,会议由刘志伟副总经理主持,相关部门总监和分公司总经理参加,讨论工艺调整后没有报客户批准自行生产供货这一事件,会上质保部相关领导做了事件调查报告,其中提到,孙夏的焊接工段最佳实践完全是错误的,现在已经造成严重损失和恶劣影响,必须追责。而且已经把最佳实践作为原因写入事件分析报告发给客户。

    会上刘志伟要求各分公司回去细查,不要发生类似事件,要求叶林回去进一步剖析问题,吸取教训,及时改进。

    张俊杰作为公司质保部质量管理科科长助理,负责此次事件调查,分析报告正是出自张俊杰之手。

    这些话听起来毫无问题,但仔细琢磨,叶林连带着孙夏从旁观者变成了背锅侠,领导已经被洗了脑,任何解释和辩驳都是徒劳,叶林没有解释也没有表态,回了分公司。

    孙夏找到叶林,问情况怎么样,叶林如实说了,并补充道:“这些事不要太放在心里,严格讲一开始我们是有纰漏,以后要引以为戒,当然现在是有人甩锅,我想大家都能看明白,我们还是要把手头的事做好,我们干活的就像打仗一样,不断地立军功,就能冲垮一切乱七八糟的东西。”

    听得出来叶林心里也有气,只是她的眼光和胸襟不会被这些事影响太多。孙夏工作以后第一次碰到这种极不讲理的事,不过想想也正常,人的运气不可能一直都好,不好的时候挺过去,好的时候牢牢抓住,也许就是人生赢家,不过此事也不能就这么听之任之。

    孙夏想起后备干部研讨会上认识的赵鹏飞就是嘉世公司的,找机会给赵鹏飞打了个电话,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赵鹏飞听了马上说:“我们公司质保部总监吴锐我熟,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就是他带的,我找他说一说,我认为你没什么错。”

    孙夏没想到赵鹏飞还真能帮上忙,道:“非常感谢,不过你也不要勉强,我也是跟老大哥汇报汇报思想。”

    两人再聊了一会才挂断电话。

    几天后,这个事件还没结束,嘉世公司通知,质保部总监吴锐后天要亲自来海浦公司下的三家相关分公司检查,吴锐素以严厉著称,工作上的事决不讲情面,不知多少供应商的干部被他当面开炮,甚至有因此调离岗位的。

    公司高度重视,此次如果查出重大问题将影响今后新产品的订单。一分公司也在检查之列,叶林专门开会做了布置,质保部主要负责,技术部和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孙夏虽然不是部门主要负责人,但也被分配了很多任务,孙夏也是憋了一口气,这次如果查出问题,就会产生和前面问题的叠加效应,如果查不出问题,前面的事情也会淡化一点。检查前一天直到深夜,所有需要检查的东西都反复检查完毕孙夏才回家。

    吴锐一整天检查,公司相关领导都全程陪同,最后一站是一分公司,全部检查结束7点多钟,到会议室集中,公司领导和三家分公司领导都到场,孙夏等因为是东道主,有幸被安排在后排旁听。

    会议开始,吴锐首先发言,没有微笑客套,直接指出了今天看到的问题,要求三天内提供整改报告,一分公司涉及一项现场管理问题,是最少的,而且听起来并不严重。接着话锋一转,讲到此次工艺变更未经批准直接供货事件:“之所以我今天会来,是因为我从你们的事件分析报告里看出,相关人员和领导根本没有认真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把所有责任推到最佳实践,我还专门请人把你们的最佳实践找来看了一遍,这是一份写的非常好的方法介绍,我告诉我下面的工作人员,如果我们的供应商都能这样动脑筋,相信产品质量是可以保证的,我听说这是一分公司搞出来的,所以你们看,今天这里的问题最少,而且我还听说这是刚进公司不久的大学生写的,我倒很想见见他,听听他是怎么考虑的。”

    吴锐讲到这里,眼睛看向对面的叶林,叶林马上微笑着说:“孙夏在这里。”说着回头看向孙夏。孙夏马上站起来:“请吴总多指教。”

    “好,开完会我们交流一下。”吴锐微笑示意孙夏坐下。

    吴锐的讲话使某些领导很尴尬。

    这次事件基本告一段落,只要后续事情按要求做好,便可逐步平息下来。

    孙夏估计赵鹏飞起了作用,事后打电话去感谢了一番。

    转眼到了2000年7月,新项目通过严格的生产验证,投产供货,专利还没有授权,K公司已经明确表示,放弃欧洲供货,这其中可能也有中方知识产权的因素。项目前期已经做了两手准备,只要稍作调整就能满足欧洲市场需求,项目由于做到了精益投资,扩大了销售规模,重新测算下来经济性好于大部分项目,公司领导非常满意,叶林也受到梁一涛的表扬。

    项目获得嘉奖,孙夏在项目中的贡献有目共睹,奖金分配拥有一定建议权,他没有忘记在项目实施中辛苦付出的人,三坐标测量的李文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梁一涛最近一直在考虑一分公司的干部调整,叶林各方面能力很强,工作积极,也善于领导之道,但副总陈耀光没有起到好的作用,此人为人精明,善于算计,技术上却一知半解,仗着资格老,工作上常常凭个人好恶瞎指挥,最近几个项目都做得很差,随着行业的发展,项目会越来越多,一分公司会越来越被动。

    而且陈耀光与刘志伟走得很近,梁一涛很厌恶这种拉帮结派的做法,必须做出调整。可以替代陈耀光的有几个人选,但都不太理想,最近一分公司的K公司项目做得不错,项目的关键人物孙夏表现很好,虽然年轻,资历浅,但为人沉稳,功底扎实,办法多。

    去年底评先进工作者的时候没有仔细审核,孙夏没有评上,倒让刘志伟的外甥评上了,想起来就跟吃了一只苍蝇一样难受,为这事还跟叶林提了一下,报上来的先进要严格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