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 第六章 大儒王溤(一)

第六章 大儒王溤(一)

    又一年后

    建初四年

    雒阳

    白虎观

    “琅琊王音与会,见过诸君。”

    “太原王骏与会,见过诸君。”

    “弘农杨震与会,见过诸君。”

    “汝南袁安与会,见过诸君。”

    “清河崔恪与会,见过诸君。”

    “荥阳郑众与会,见过诸君。”

    “河内司马钧与会,见过诸君。”

    “辽东王溤与会,见过诸君。”

    “颍川荀遂与会,见过诸君。”

    “南阳……”

    来自天下各地的士人前来参加皇帝刘炟主持的“白虎观会议”,他们无不是当地的俊才,有些还是名门望族。

    这些人有的才十五六岁,有的已经四五十岁,但都是儒学士人。

    甚至连伏波将军马援的儿子都来了,他在一个月前刚刚生下一个孩子,取名为马融,然后顾不得疼爱孩子,就赶着来到雒阳白虎观参加会议。

    王溤,字若水,是王瑞唯一的儿子,今年刚满十六岁。

    由于爱屋及乌,所以王枔很是疼爱自己的这个曾孙辈后代,让其在中原跟随大儒袁安学习经学。

    而今天,王溤便跟随自己的老师袁安一同前来参加会议。

    袁安之所以肯接纳王溤这个学生,一来是王溤天资聪慧、喜爱儒学,二来是王家有一位活着的传奇——王枔!

    云台二十八将里的二十七个都死了,只剩下年纪最小的王枔还活着,而且王枔还是二十八将里唯一的女将。

    袁安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他的祖父袁良还曾经被王莽重用,后来王莽覆灭,袁家人担心自己家族受到牵连,于是隐居了十几年,直到刘秀统一天下后,袁家才重新出现,并开始广收门徒、传授经学。

    “老师,昨日您讲授《孟氏易》的第九篇,学生没有听得太明白,可以为学生再讲解一遍吗?”王溤跪坐在袁安的旁边,对其虚心请教。

    王家自己建立的学府虽然也教导经学,而且珍藏了许多抢来的儒家书籍,但经学在王家属于【选修课】,不是【必修课】,所以这些年来,只有那些想当官的王家子弟才会去学习经学,大部分王家子弟都学习的【兵家】【道家】【墨家】【医家】【农家】等等。

    王家学府教授的那些经学,当官足矣,但想要成为一代大儒是不够的。

    不是缺书,书籍王家多得是,王家的儒家经学书籍比中原的那些名门望族家里还多,毕竟连续两百多年对中原落魄贵族和士人们的劫掠不是白费功夫。

    主要是缺少专门教授这些书籍内容的大儒,王家自己没兴趣培养大儒,毕竟大儒又不能给王家创造经济价值,而中原大儒也没兴趣去荒凉偏僻的辽东。

    这导致王家子弟空有成堆的儒家经学书籍,却没有大儒专门教授,只能自学才成。

    王枔本来是想让王溤跟他的父亲王瑞一样学习【航海学】,以后去海外当个探险家。

    但王溤却对王家这两百多年来归纳总结出来的【航海学】不感兴趣,反而是对王枔看不上的那些【儒家经学】非常感兴趣。

    如果是其他家族子弟这样子,王枔也就懒得管了。

    但王溤太受她的宠爱了,所以王枔才会动用自己身为云台二十八将的声望,强行把王溤塞给中原大儒之一的袁安去学习。

    “若水啊,会议快要开始了,明天再讲授吧,哈哈~”袁安微微一笑,抚了抚自己的胡须,对眼前的这个学生很是满意。

    他也很希望能把王溤教育好,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来是增加自己的名望,二来是讨好辽东王家那位活着的传奇。

    “陛下到!”

    众人议论纷纷、相互打招呼交朋友时,维持秩序的官吏对一众士人们大声呐喊。

    随后,上百个来自天下各地的士人们纷纷站起来,朝着那位姗姗来迟的皇帝刘炟行礼恭敬道:“万岁!万岁!万岁!”

    “诸君请坐。”皇帝刘炟轻轻笑着,他不仅是大汉的皇帝,也是一众儒生士人们的精神领袖。

    从光武帝刘秀开始,大汉就有意识地将自己塑造为天下所有儒士的精神领袖,因此刘秀、刘庄、刘炟都对儒学专研很深。

    朕不仅要在肉体上统治你们,还要在思想上统治你们!

    不过现在的儒学也分两种,一种是今文经学,一种是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就是董仲舒等人的那一套,古文经学则是王莽和刘秀(刘歆)发掘出来的那一套。

    前汉的成帝时期开始,古文经学风靡一时,但随着古文经学领袖王莽篡汉以及改革失败,整个古文经学的名声都彻底恶臭了。

    刘秀继承的是刘汉的正统,覆灭了王莽政权,所以他当然要推崇今文经学。

    现在有的儒生学习今文经学,有的儒生学习古文经学,还有的儒生更离谱,直接自创经学流派,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

    而皇帝刘炟召开白虎观会议的目的也是进行思想统一,把天下人的思想紧紧团结在今文经学上面。

    “既然如此,我们就开始对五经进行讨论吧,一条条讨论下去,看看哪些是不合时宜的,就把它删除,看看又有哪些是需要加进去的,就把它加进去。”

    皇帝正式召开会议,让大家畅所欲言。

    “春秋第十一篇有问题,我认为圣人的原话应该不是这个,圣人他绝不可能说这种话,根据我对其它书籍的了解,这句话可能是在口口相传时出现了偏差,历史上真正的原文应该是……”

    “《周易》的第九篇有歧义,我认为《孟易经》里同样的第九篇才更适合作为《周易》的官方内容。”

    “邵公此言差矣,《孟易经》不过是一家之言,怎可作为推翻现有《周易》原文的依据呢?”

    “非也,如果按照现有的《周易》,我们根本无法解释通【刘秀当为天子】这句谶纬,而在《孟易经》里,有许多对谶纬的研究,用《孟易经》里的一些内容来替换现有《周易》的一些内容,才更符合我大汉的国情呀!”

    “《尚书》的禹贡篇曰,华阳、黑水惟梁州……和夷厎绩。这句话我认为可能也是有偏差的,我在一本古文经学书籍里,看到了不一样的句子,而且那本古文经学书籍里的内容才更符合原汁原味的对上古圣王时期的描述。”

    一众儒生士人们相互争执,他们都有各自的祖传书籍,比如光是《易》就有不同的版本,每个人都坚持自己家祖传的版本才是最符合古时候真实情况的版本,并认为其他人的祖传书籍可能是假冒伪劣。

    这场讨论断断续续持续了一个月,虽然不如前汉的盐铁会议那么重要和激烈,但时间也是挺久的。

    盐铁会议的讨论双方讨论到后面差点就要打起来了,双方都跟吵架似的

    而白虎观会议就相对文明优雅很多了,无论再怎么讨论,大家也都是和和气气。

    这主要是因为,盐铁会议的讨论关系到讨论双方的切实利益,而白虎观会议只是学术讨论,没有太大的利益纠纷,所以大家才能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