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航海(四)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航海(四)

    一个来自桃园行会的提案,引起了议会的激烈讨论。

    提案的大体内容是,攻打摩罗游国,打通前往天竺的商路,在沿岸建立贸易中转站。

    经过讨论后,绝大多数人都同意了这个提案。

    “山不转水转,中原海禁,不让我们做生意,那我们便去天竺做生意。”

    燕国四百三十三年冬(643年)

    燕国三千大军,其中大部分是行会雇佣兵,向摩罗游王国发动偷袭。

    与此同时,燕国还联合了室利佛逝王国,双方约定,战争结束后,摩罗游王国的沿海地区归属燕国,内陆地区归属室利佛逝王国。

    室利佛逝王国,出兵一万,协助燕国,共同攻打摩罗游王国。

    起初,摩罗游国王并没有在意,还信誓旦旦要击退燕国和室利佛逝王国的联军,并且乘胜追击,吞并室利佛逝王国。

    直到火炮的炮弹轰击在王城城墙上时,摩罗游国王才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愚蠢。

    打不过唐虏,还打不过你一个小小的摩罗游王国?

    燕国对中原王朝唯唯诺诺,但是对摩罗游这种小国,可不会丝毫客气。

    轰!

    砰!

    巨大的石弹从一门青铜巨炮发射,瞬间便把城墙轰塌了一大块。

    这是燕国专门制造的一门超级大炮,名叫【高句丽巨炮(乌尔班巨炮)】。

    听名字就知道,原本是用来对付高句丽的,但是却被摩罗游王国提前享受了。

    原本还信誓旦旦可以坚守到天荒地老的摩罗游国王,当即派出使者,向燕国请降。

    “之前的一切都是误会,我们愿意与贵国友好相处。”摩罗游王国的使者前来议和,表示愿意开放海峡自由通行,乞求结束战争。

    燕国有人懂天竺语,所以交流还是没问题的。

    对于摩罗游王国的请降,燕国同意了,但是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那就是割让海峡沿岸所有土地,同时还要支付一万青壮年劳动力给燕国当开荒奴隶。

    “就目前而言,彻底吞并摩罗游王国是比较难的,需要进行长期的治安战,镇压当地的起义,而且摩罗游王国覆灭后,在星岛上,室利佛逝王国将会一家独大,这对我们是不利的。”

    燕国自然不怕摩罗游王国和室利佛逝王国,但燕国的重心在东方,不在这里,所以不可能投入太大的精力防备这里的地头蛇。

    因此,让当地地头蛇们互相制衡,互相被燕国利用,才是长久之计。

    否则,燕国在星岛上的驻军连一百个都不到,如何能抵挡岛屿上上百万的土著人呢?

    燕国总兵力才一万,大部分还在东方防备中原和草原,在香料群岛的兵力只有一千,在星岛的兵力只有三十。

    星岛(苏门答腊岛)的面积,比之中原的河南地区还大,人口上百万,可是燕国在这里驻扎的军队,仅仅只有三十人。

    因此,依靠蛮力是无法统治星岛的,必须懂得借力打力,用蛮夷制衡蛮夷,以夷制夷。

    星岛上的土著们,平日里只见过燕国的行会,至于燕国的官兵,才三十个,所以,他们下意识地认为燕国实力并不强大。

    直到燕国偷偷从本土调遣三千军队前来作战时,他们才知道了燕国的恐怖力量。

    为了防止中原趁机搞偷袭,燕国的这次出征是偷偷摸摸进行的,就是为了防止外自己攻打摩罗游王国时,中原趁机进攻自己,搞得自己两线作战。

    “当初我们的先祖,仅仅带着两百二十个士兵,就征服了人口六十万的三韩,如今,我们这些子孙后辈们,为什么就做不到用三十个人征服星岛百万土著?”

    几百年前,王家仅仅带着两百多个士兵,就征服了六十万人口的三韩,这是王家的荣耀,也是王家崛起的重要里程碑。

    征服的办法,无非是借力打力,跟弱小的土著部落结盟,甚至是称兄道弟,打压强大的部落,让三韩始终处于分裂割据混战的局势,最终被王家一口一口蚕食。

    带着土著打土著,这是征服海外的一种手段。

    之前,王家想要在中原复刻这种征服模式,但是不幸遇到了李世民这个特殊情况。

    摩罗游王国割让海峡沿岸所有土地后,便开始调集兵力,全力抵御室利佛逝王国的陆地入侵。

    而燕国,也开始在海峡沿岸,用火山灰建造更加坚固的城堡,从本土移民人口过来开荒。

    最重要的便是,在海峡最狭窄的地方,那里有一座还算大一点的岛屿,被燕国朝廷占据,并且在上面建造城池港口,方便对过往的商船收税。

    燕国对行会收的税比较少,但是对天竺过来香料群岛做生意的天竺商船,那就不客气了,必须重税对待。

    我跟你做生意,可以!你跟我做生意,不可以!

    这座堵住函谷海峡的港口城市,也被命名为函谷关/函谷港/函谷城。

    随后,燕国官府的船队,在探险家兼航海家郑和的率领下,继续向西航行,沿着先祖王瑞的航线,在航线上寻找可以建造贸易中转站的地点。

    贸易中转站需要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一、距离上一个贸易中转站有比较远的距离,不能功能重复,那样就浪费资源了,但也不能太远,否则就无法及时为过往的燕国商船提供补给;

    二、贸易中转站附近需要有充足的水源,可以提供给过往的燕国商船,还要有充足的食物来源,最好是耕地,实在不行,渔场、狩猎场、果林也勉强可以,这样才能保证贸易中转站能够自给自足,同时为过往的燕国商船提供食物补给;

    三、贸易中转站最好远离当地的地头蛇/土著部落,免得被土著部落给消灭,燕国不可能大老远,在万里之外时时刻刻保护一个贸易中转站,距离太远了,不划算,而且也很难保护得了

    四、贸易中转站必须是一个优良的无风港湾,可以给商船停泊休息;

    五、贸易中转站必须处于航线上,否则便没有存在的意义。】

    别看航线上到处都是土地,但是想要同时满足以上所有条件,还是很苛刻的。

    贸易中转站,可以由朝廷经营,也可以委托给别人经营,反正一旦航线稳定下来,这些贸易中转站,都可以依靠着给商船提供服务来赚钱。

    比如高价出售淡水、水果、食物,提供青楼服务,提供商船维修服务,提供水手医疗服务,提供最新的商业情报,等等等等。

    郑和是个资深探险家加航海家,所以,燕国朝廷才会雇佣他,让他去为朝廷寻找可以建造贸易中转站的合适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