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科幻灵异 » 探案山海经:神隐谜局 » 第一章 受灵书空音传天机

第一章 受灵书空音传天机

    神爵四年,二月廿三日。

    云水村,有星孛于虚、危。

    孟子邻,一名16岁的少年,正往村东头山麓的月浮草堂走去。

    等待他的,将是一桩来自天界的命案。

    然而,眼看约定之期将至,他依然没有熟练掌握灵引之术,想到这里,孟子邻在路上放慢了脚步,想着为自己找借口争取点时间,免得再被师父训斥。

    “日沉月浮,星隐辰出;世间万物,同归殊途……”

    行至半路,他听到一个声音,隐隐约约仿佛从天上传来。这声音如风灌耳,萦绕在脑海里嗡然作响、回声阵阵,清晰而又空灵,让孟子邻感到一阵炸裂般的头痛。

    从记事开始,每年这一天,他总会听到这句“空音”在耳边响起。虽然早已习惯,但带来的痛感却不曾消减,更不知道其中的缘由。

    此时的他双目紧闭、缓气定神。

    过了一会儿,声音渐消,孟子邻下意识地抬起头,看了看天帝自从夺权后,执掌了刚满一年的云端,一种莫大的压迫感顿时从天而降。他这才想起师父叮嘱过的那句话:

    日中午时,切莫看天。

    云端之上,世间之外,别有故事。

    故事的起点,从孟子邻所站的脚下这片土地上开始延展。

    虽然跟随师父多年,孟子邻对这个世界的构成和运行有了初步认知,但是,时间和空间带来的扭曲感,依然让他觉得离了个大谱。

    犹豫片刻之后,耳边的声音已经杳无踪迹。孟子邻索性将这般奇异的感受抛诸脑后,转身径自步入草堂。

    “上边传来一宗命案,要我们前去调查。”

    东山先生手持火杖,拨弄着炭炉,头也没抬,轻描淡写地对刚刚跨进草堂的孟子邻说。

    瘦削的脸上波澜不惊,两只不大却炯炯有神的眼睛在犀利地盯着炉火。

    所谓“上边”,指的就是天界,师徒俩在人间的对话,一般都这样称呼。

    听到这里,孟子邻心中窃喜,这次竟然没有开口就问自己的修习进度,庆幸自己躲过一劫。

    然而,听到东山先生说有案子传来,孟子邻撇撇嘴,又转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他早就对前往天界查案失去了兴趣。

    郑重其事地穿梭于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就只是忙于为天上列位神仙寻猫找狗。

    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既不扑朔迷离,也不紧张刺激,连内心自动生成的BGM都充满了反差的滑稽感,这让孟子邻颇为泄气。

    也正因如此,加之刚才在草堂之外奇怪的感觉,孟子邻只是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并没有像前几次那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命案?莫非……上次西王母走丢的那只龟首马尾虎皮宠物狗被毒死了?”孟子邻暗想。

    “一具女尸,案发现场极为惨烈。”

    东山先生依然拨弄着炭炉,漫不经心的口吻,一边说着,一边时而将跳动的火苗引在掌心把玩,时而将其投入炉内。

    赤红的火光映在东山先生古铜色的脸上,硬冷的轮廓显得格外诡异。

    这时,炭炉突然咳了两声,连烟带火差点喷到东山先生脸上。

    孟子邻听到师父说是一具女尸,紧接着补了一句说:

    “女丑?被十日曝晒而死的那个?”——能用“惨烈”形容的,也就只有女丑之尸名副其实。

    说这话的时候,孟子邻眼眸里闪现出一丝惊异的神色——他早就盼着有朝一日能经手碑林中记载的大案,起码要能查得到名姓的。

    没想到的是,期望来得如此之快,有一种备考的知识点全都出现在了试卷上的惊喜。

    东山先生没有接话,起身将火杖递给铜炉,走到中堂悬挂的《噬灵乾坤全舆卷》前。

    只见他轻轻振了振宽袍大袖,伸出手臂,对着中堂扎开五指。

    泛黄的巨幅画卷,从水墨丹青勾勒出的云海山峦之间,缓缓吐出一支卷轴,浮在空中,朝东山先生缓缓游弋,稳稳地落在先生手中。

    在一般人眼里,《噬灵乾坤全舆卷》只是一幅普普通通的山水图。

    这种隔空取物的把戏,在现代被称为近景魔术,在当时被称为手彩,不过是眼疾手快的障眼法而已。

    但是,这对于东山先生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法术,世界观早已被颠覆的孟子邻已经见怪不怪。

    东山先生顺手把卷轴递了过去。

    这卷轴就是所谓的“灵书”,此天界与东山先生传信之用,孟子邻第一次见到如此郑重其事地下达任务,态度也端正许多,接过卷轴,展开读来。

    -----------------

    天枢按察使东山道人:

    帝以荒隅之身,持天道,平乱局,吊民伐罪、罢战息兵,人之所向、入主天界。

    初执乾坤,治世以文,戡乱以武。今寰宇既定,保泰持盈;边尘不惊,九野清平。

    然天人之战未远,萧墙之祸可鉴。所遗卷宗,疑团莫释;鬻矛誉盾,率尔成章。

    因鉴于此,故重启“女丑之尸”一案,委天枢按察使东山道人携弟子裁断是处。

    抽钉拔楔以绝患微,患自无生;削株掘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

    唯安不忘虞、犁庭扫闾,绝薪以止火,涤地而无类,以致盛德不泯、日月经天。

    东山道人知之。

    -----------------

    “女丑尸案,不是已经结了吗?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死于户外高温作业,‘十日炙杀’嘛,碑林里记载得很清楚。”

    孟子邻收起卷轴,无意中带着戏虐的口吻,让东山先生心生厌恶,微微皱眉。

    其实,女丑案并不是他真正期待的,孟子邻更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亲手侦破夸父死因之谜。

    可惜的是,从云水村的人间纪年来看,这个时候的夸父在那边还活得好好的,甚至没有萌生去追逐太阳的念头,更别说死了。

    这里不得不插一句,自从正式拜师,委身于东山先生门下之后,孟子邻一直对夸父的死因耿耿于怀。

    碑林中关于他的生平记载和个人恩怨,虽然只言片语、七零八碎,散落在不同的碑文中,但是孟子邻对他了如指掌。

    可以这么说,此时的孟子邻,比夸父还了解自己——至少,他知道夸父在未来一定会面临两种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