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修仙:从山村少年开始 » 第3章:入学

第3章:入学

    约莫片刻功夫后,几名仆人上前,让众人排好队,分别由先生叫进去测验。测验的先生名为柳河,有举人功名,今年四十有余。

    测验不难,只要孩童能识数,有逻辑的将事情说出来,就算是成功。

    可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测验,却近乎刷下去了七八成孩童,可见孟家对于这些孩童挑选,还是很严格的。

    其中也闹出了不少笑话,有的非要给先生捶背按腿,但掌握不好力道,几手下去,使得柳先生痛呼一声。

    同时还有一人,惹得柳先生十分生气,这孩子死犟死犟的,非得将手中的菜瓜塞进先生怀里,不然就哭闹。

    仅是一个时辰不到,就将柳先生弄得疲惫不堪,原本在场近三十人,如今只剩下了五人。

    “你们五个今日起就住在私塾,明白吗”柳先生对着几人吩咐道。

    “明白了”几人同声答道。

    正当柳山起身准备外出散散心时,突然又有一道声音响起,不禁让柳山心中一紧。

    “先生”

    “何事?”

    “狮子厉害,还是老虎厉害”徐海怯生生的问道,一旁的李虎顿时也来了精神,从旁竖起了耳朵。

    柳先生顿时满脸黑线,随即回应道“都不厉害,读书人能知今晓古明未来,得圣人庇护,方是最厉害的,明白吗,尔等日后要好好学习,莫要耽误了大好时光”

    柳先生这句话看似对徐海说,但也嘱咐其他四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等先生走后,徐海李虎二人对着先生所言念念不已,随后眼前一亮。

    “我明白了,先生的意思,读书才是最厉害”徐海先是说道,

    “我先明白的”一旁的李虎也是不甘示弱的说道。

    徐海白了一眼李虎,随后看着赵林道“你果然聪明,难怪能和我们一起留下,先生果然知道谁才是最厉害的”

    赵林心中不禁一动,这话怎么听起来这么奇怪,但还是笑着道“我叫赵林,来自五里屯”

    “我叫徐海,家就在东城,徐记糖铺”徐海笑着伸出手拉住赵林说道。

    “我叫李虎,我家在北城,李记肉铺就是我家”李虎也上前说道“今天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等回头得了空,去我家,吃肉去”

    另外两个少年,一个叫姜米儿,住在城南,父亲是孟记车马行的力夫;另一个则是名为王叶,住在城外,家中有田数十亩。

    如今被孟家选上,可入私塾学习,不是休沐日,自然不可以外出了,被选上的五人,也有其他仆役递话,告诉家人安心。

    当在外面等了许久的赵德海,听闻侄子被选上后,当即打赏仆役百枚大钱,也令周边人羡慕的不行。

    其实说是广招福清县内幼童学习,但多是在县内招收;但凡出了城,偏远一点的位置,若是没有像赵德海这样的传话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大概十天后,孩童招收完毕,这次一共才有四十人入围,其他落选或是迟到者,无不叹息悔恨。

    不过连续招收几次,倒也让这些小孩形成了不少小团体,像赵林五人第一次被选上的,就一直在一起,无论吃饭还是睡觉,都走得颇近。

    从柳先生第一次讲课开始,孩童们的兴趣就开始逐渐被消磨殆尽,上课也是开始出现了走神,睡觉等事。

    但柳先生并没有多管,只是偶尔提醒一下,同时观察着每一个孩童反应。

    那南城的刘琦虽然愚笨了些,但很勤快,让柳先生印象深刻,五里屯的赵林也行,中规中矩,那城西的李同不好,看似认真但实则神游天外,梁家堡的梁兆不错,也颇为刻苦,管得住自己。

    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在柳先生心中留下了些许印象。

    好不容易熬了一个月后,有了一个休沐的日子,赵学德也早早来此接赵林回家,不过当赵林刚一到家,顿时惊喜万分,不只是父母从乡下赶来,就连大哥赵金,二哥赵岩都请假来此。

    家宴席间每人都乐得十足,各自述说着最近发生的事情。

    “三弟如今也是读书人了,这一个月可曾学了什么”二哥赵岩问道,平日里在铁匠铺整日打铁,对于读书也是好奇的很。

    其他人闻言,顿时纷纷向着赵林看来,毕竟这是家中第一个读书人。

    赵林虽然有些害羞,但还是起身,轻咳两声道“先生一个月来,教我等背诵【劝学】”

    “背来听听”赵父也是笑道,其他人也是竖耳倾听。

    赵林也不怯场“咳咳~~~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两段劝学背诵来,引得众人很是惊讶,看来学到了真东西,结束后,大哥赵金也是第一个喝彩“好~~~~”

    与家人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仅仅只是休息一日,第二天就要继续学习,下次休沐,顾及要月余之后了。

    孟家此举为百年树人之计,收拢天才孩童,造以功名,打上孟家印记,送入朝中为孟家做事,或者送入孟家门下各房,总之都会留下。

    这也是孟家决定从地方豪族向着世家大族进行转变。

    故这学堂自然不可能是做善事,但凡学习不努力,成绩测验不合格之人,都会被退学,不过课堂人数确是愈发增多,从最初的四十人,变成了六十人。

    这里面近半乎新生都是从外地、外县被孟家寻来,不过只有蒙学孩童在孟家内私塾学习,被教导要怀恩孟家,三年之后方才离开孟家私塾,去往外面孟家私塾学习。

    春去秋来,冬日至;风来雨去,漫天雪。

    三年时间眨眼就过去了,原本的幼童终日学习,褪去不少稚气,行事举止也温文尔雅,成为那翩翩少年。

    赵林如今十一岁,也长高了不少,但是稍显瘦弱,可见学习之苦;这三年来要是问赵林什么变化最大,定是头的变化最大,足足大了一圈,只因每天重复要做的就是,背诵经史典籍。

    不过也有相反之人,看那李虎,日益壮硕,可见平日里吃的不错,烦心事也少,长得属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