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人在秦时,唯一传人 » 第10章 来客

第10章 来客

    泮源村,正东,三十来丈。

    泮水边的一排松树旁。

    一名少女正与两名脸上蒙着黑布的青少年低声交流,主要是两个青少年说,少女大多在听,偶尔发问。

    颇为怪异的是,两个青少年对少女显得极为恭敬。

    这少女,似柳如絮的青丝束扎在脑后,一件墨绿色斗蓬裹住瘦小的身躯。

    一张清秀的脸,秀丽、白皙如雪,玲珑精致,小巧的嘴。

    如海水一般碧蓝的裙衫上,挂一只雕工精腻的木头鹦鹉。

    两名青少年拱手弯腰,说完了要说的一切。

    少女方才说道:“我会设法潜入谷翊家中或是泮源村内亲自打探,你们注意卫国朝堂的变动。”

    “是,鹦歌大人。”两名青少年低声应道。

    被称作“鹦歌”的少女摆了摆手,示意两名青少年离开,自己则纵身掠向了泮源村。

    ……

    泮宫旧址这边。

    谷翊与许理相视轻笑。

    两人同时得到了晋升。

    谷翊能够晋升,完全是曲辕犁铸造的名望太大太大。

    大到此前一直打压他师傅的一群人无法压制。

    但是,这群人还是出了大力。

    否则,谷翊这次的晋升,绝对不止于一介小小里正。

    当然,他的里正,可以是接任许理,也可以是出任它里。

    可是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为此发力。

    下属创造的功劳,领导在不作死的情况下,定然可以背走一部分。

    许理这一次能够晋升乡三老,无疑是借助曲辕犁造福万民。

    既然许理晋升了,谷翊又是许理手下的什长,恰恰又在这个时候晋升了里正。

    也便顺其自然的接任了泮源里的里正之职。

    而香皂这个谋利极重的物品,普通人不知个中门路,贵族和世族选择性的将其遗忘。

    遗忘的原因,无外乎他们想把这个能够谋得巨额利益的小东西,据为己有。

    谷翊不迟于任何人获知这一切,自然是飞鸟的功劳,他驭使飞禽能力的功劳。

    “哈哈哈……”许理摇头轻笑道:“先生就是先生,足不出门,却将万事了然于胸。”

    “许老此时晋升三老,挺好。”谷翊神神叨叨的念叨了一句。

    ……

    第二天,巳时。

    谷翊抽空去了趟泮源村。

    给十个什长,详细说道了一下开荒事宜。

    没错,就是十个什长。

    除泮源村四十九户人的五个什长外,还有五个来自于其他村落的什长。

    外人稍微用点时间去探究,就可获悉,别村的五个什长,都是近两年从泮源村分家搬迁出去的青少年。

    就是年轻气盛的青少年。

    他们年纪轻轻便能胜任什长,得益于许理教授的学识,及个人的处事能力。

    不论谷翊也好,许理也罢,麾下满员的十个什长中,于外村的五个什长,要比本村的看重。

    早年从泮源村往外搬迁的青壮,学识在这识字之人宛若国宝一般稀有的年代已较为可观,个人交际、应变、等等,方面皆是上乘。

    逗留于泮源村的同年龄阶段的人,唯有极个别家中长子无法远离搬迁的能够与之相媲美。

    大部分,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谷翊给十个什长说的也比较多。

    首先,开荒水利并重,堆垄施肥为次。

    开荒要开的有讲究,如今卫国与天下诸侯国关于土地的国策,基本一致。

    土地私有制背名,主流却是土地国有制。

    为数不多的私有土地,大多还是卫国贵族们所有。

    平头百姓耕耘收获,最后给贵族缴纳的份额异常高昂的税粮、租粮、等等;自己留下的,省吃俭用,也不一定能让全家活到第二年秋收。

    所以,开荒的土地,既要避免被朝廷官员收为国有,又要避免被贵族弄进他们的口袋。

    这么一来,能开荒的区域与面积,是有数的。

    曲辕犁节省人力与畜力的优势下,退去所仅有的耕牛所必需的人力外,其他人即可参与到小范围小规模的兴利水利当中。

    无论开荒还是常种的土地,肥料,永远都不多余。

    前世农村长大的谷翊,在施肥、倒茬等农事方面,相对于战国时期的农民,还是颇有心得。

    其次,养殖牲畜。

    牛、猪、羊、鸡、鸭、鹅等。

    鸡、鸭、鹅等牲畜,建造暖房,以人力加快孵化效率与速度。

    谷翊自然会给众什长详切的设计图、计划书……

    而且还是用竹纸写或画的。

    这次,曾参与曲辕犁制造现已晋升为什长的许河,注意到了特殊的竹纸;但没有追问,更没有提及。

    曲辕犁和香皂的经验明确告诉他,先生要说,自然会说。

    最后,谷翊强调了一下教育。

    依旧是里正教什长、什长教伍长、伍长教百姓的模式。

    基础的学识普及和矮子里面拔高个的人才培养计划,绝对不能终止。

    起点搞定,后续再一步一步慢慢来。

    谷翊不怕时间拖得太久,就怕步子迈得太大。

    扯着淡。

    泮源村烧完新官上任的火,谷翊兴致缺缺的慢步走回新家。

    若是他没记错,卫国快到丧失最后一块城池国土的时间了。

    届时,他又该,何去何从?

    ……

    崭新的门楣,精致的植株,空缺的匾额。

    一幕幕,显得那么陌生。

    谷翊用脚步缓缓丈量着新宅的四周,打量着附近作工百姓堪称一流的手艺所塑造的产物。

    深秋时节,绿意喜人的松树苗、小竹林、……,宛若白纸上的一点墨染,于秋日枯黄的主流风景之中,独树一帜。

    再搭配上这个世界首个四合院建筑,倒是相得益彰。

    松树之上,不时就会有几只灵动的鸟儿,跃至谷翊肩头,“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

    不知不觉中,日头已经西下,唯美的黄昏,悄然来临。

    唯美画卷内仿佛迷失自我,又仿佛与这画卷为一体的少年背后,突然传来一道朗笑声。

    “小兄弟好兴致,看的我都有些不好意思出声打搅。”

    谷翊回头看了眼早已知晓却未曾理会的来客。

    与他相差无几的身高,从头圆到脚的体型。

    内着一件绿色袍服,外搭一件暗黄色衣衫,胸前硕大的金锁,几乎占据了整个胸膛。

    尤为引人注目的,则是此人的脸庞,完全被一张蓝色的笑容面具覆盖。

    “请恕谷翊眼拙,不知阁下是……”谷翊捶着明白装糊涂,一板一眼的见礼,明知故问。

    “哈哈哈……”来人大笑回礼,“我的错,我的错,忘了自报家门。在下,农家神农堂朱家。”

    “哦~原来是神农堂的朱总管。”谷翊‘恍然大悟’道:“不知朱总管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谷里正客气了,小小一介总管,不足挂齿。朱家听闻曲辕犁这等造福苍生之物,乃是出自谷里正之手,果真是英雄出少年。”

    “朱家心有仰慕,故冒昧前来拜访,还望兄弟莫言见怪。”朱家见其依旧是那呆滞繁琐的礼节,便回之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