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回十岁:技工的坑爹日常 » 第三章 突如其来

第三章 突如其来

    已经是开学第三天,孟然几人包括小妹孟冰都已经适应了新的学校生活。

    郭老师把孟冰弄到了她的班里,享受着和孟然当初一样的特殊待遇——办公室加座,孟冰也很懂事,除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基本没让郭老师操什么心。

    这几天孟然充分利用了外交官3这个技能……和动物沟通……,效果不咋滴,果然任何人的喜怒哀乐是很难相通的——人和狗也是……。

    每天上下学路过的那家商店养着只大黄狗,它和老家杨叔家的大黑一个德性,喜欢冲人叫。

    孟然偷偷地和它“交流”了一次以后,它再见到孟然就不一直叫了,只是每次都用充满蔑视的眼光一直目送孟然走进旁边那条巷子,然后吐出一声。

    “傻吡……。”

    动物们都把自己当做这个世界的主人,其他物种在它们眼里都是为它们服务的,其实这和人类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

    孟然今天又要出门了,还是去燕京,张院士没说清楚是什么事,直接联系教育局的丁局长把假都给孟然请好了——一个星期。

    丁局长因为上次热光石的事是知道一点内情的,给学校随便扯了个理由,说是去燕京参加个什么会议。

    这次显然也是需要保密的,按照张院士电话里的安排,孟然一大早就直接去了楚都市的地方武装部,还是辆挂军牌的轿车,检查过孟然那本学术顾问的证件后就把他一路送到了江汉市的机场。

    飞机落地再上车,到中科院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孟然早上没吃早餐,在飞机上吃了点饼干,这时倒也不太感觉饿。

    门口的保卫用电话通知张院士后,直接把他带到了一个小会议室,里面暂时还没有人,孟然找了个位置坐下慢慢等着。

    他这次来还有个重要的事要做,就是前几天任务奖励的那个电池技术,正好这边的实验设施很完善,孟然就想着把那电池的实物做出来看看。

    坐了没一会,会议室的门开了,张院士和上次孟然在家见过的李国星、林腾走了进来。

    “张奶奶,李伯伯,林伯伯,又见面了,你们好。”孟然连忙站起来问好。

    三人看起来心情都不错,笑着和孟然打过招呼,然后围着会议室里的方桌坐下。

    “孟然啊,一路上累坏了吧?这次多呆几天,我让人带你在燕京好好转转。”张院士对孟然一如既往地亲切。

    “对对对!孟顾问这次一定要多呆几天,回头去我们所看看,给点意见。”李国星也连声附和。

    “孟顾问啊,想不想去部队里参观参观?我带你看看真正的坦克?”林腾则是另辟蹊径,拿男孩子都喜欢的武器装备在诱惑孟然。

    孟然有点懵,到底出什么事了,这几位怎么看起来……像是在……巴结他?

    “张院士,李工,林主任,这……到底怎么了?你们这……我胆子小,你们别吓我。”

    张院士呵呵一笑,伸手摸了摸孟然的脑袋,她不紧不慢地说道,“孟然啊,别急,还要等一个人,放心,是好事。”

    既然张院士这么说了,孟然也就按下好奇心,和三人聊起了他交上去的那些资料。

    大约过了十来分钟,会议室的门响了,几人转头一看,一个五六十岁样貌威严的男子走了进来。

    “哟,都到了?这就是孟然吧,坐坐坐,都坐下,今天又不是公开场合,我们随意点。”

    那男子操着山东口音,边说边风风火火地走到会议桌前,把手里拿的两个厚厚的档案袋放在桌上,然后坐了下来。

    “哦,孟然你好,我是现任华夏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宋康,今天是我请你过来的。”

    刚坐下,他就向孟然做了自我介绍,并没有什么领导的架子。

    “我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这尼玛不就是科技部部长?妥妥的大佬啊,找我来干什么,不会真要切片吧……。”孟然的心里直打鼓。

    他正想着怎么回答,宋部长又说话了。

    “人到齐了,那就开始吧,你们先汇报下这段时间的进展,张院士,你先来吧。”

    张院士应了声,翻开身前的一叠资料,开始了汇报。

    “从八月六日孟然同志将热光石及新型核电技术资料转交到我们手里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二十七天。由于孟然同志上交的资料中对热光石的各种特性的描述极为准确,相关应用的构想也十分合理,我们在研究中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进展顺利。”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理论验证,并于八月二十七日建成了第一座新型核电机组,当日开始试运行至今,完全正常,相关数据我们正在加紧分析。预计运用此种技术的核电站的发电效率能达到普通核电站的三倍以上,同时还有体积小,污染小、不依赖水资源等不可替代的优点。”

    张院士说得很简短,具体的内容都在资料里面了,她边说,宋部长一边在翻着从他面前其中一个档案袋里拿出来的资料。

    “也就是说,风险小,收益大,以后的核电站采用此种技术是必然趋势?”

    宋部长是研究金属材料方面的院士,并不是光伏、核物理这些方面的专家,他抬头问了张院士一句。

    张院士很肯定地回答道,“对,甚至毫不夸张地说,这项技术的成熟会改变我国以后的能源结构!”

    宋部长一拍桌子,“好!那就抓紧完善技术,另外,一定要做好安全保障和保密工作,核能这东西,用好了是利器,用不好,老大哥的教训就在眼前啊。”

    说完,宋部长的目光转向李国星和林腾,手里也把面前那叠资料下面的那部分拿到了上面,继续说起了他们这边的情况。

    “李工,林主任,你们这边的研究主要是和国防部那边挂钩,具体成果方面我就不多了解了,来这之前我也和国防部的马部长通过电话了。我可是答应他了,技术方面我们做研究的一定要拿得出手。”

    “宋部长,您放心,多亏了孟然顾问,他交给我们的资料涵盖了几乎所有与装甲兵器相关的内容。很惭愧地说,我们所里有43项相关研究直接下马了——结论都出来了还研究啥?”

    李国星有点脸红,但更多的却是兴奋。

    “就这一周多的时间,我们所集中大半的研究人员对孟顾问交给我们的这份资料做了详细的理论验证,结果是惊人的,这份资料上的所有技术都通过了验证,虽然很多都是现有工业条件达不到的,但起码也给我们国家的装甲兵器发展找好了方向。”

    “我们所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只需要在这份资料里选择适合的部分进行生产技术攻关就行了,孟顾问,你这可是砸我们饭碗啊……。”

    李国星说着说着,还开起了孟然的玩笑,喝了口水,继续汇报。

    “目前我们根据孟顾问的建议,正在进行试验车的生产组装,预计十月中旬就能将第一辆试验车组装完成,开始整车的性能测试。”

    坦克是个大铁疙瘩,上面的炮管、装甲、悬挂、传送甚至发动机上,哪哪都是金属,这可是宋部长的老本行。

    “还是那句话,武器装备的具体成果我不过问,但是那些特种金属的冶炼、锻造、加工技术,回头整理好了交一份上来,军用的降一个档次就能转民用,我粗略看了下,这里面有很多东西可以深挖。”

    宋部长很有远见,确实,按照孟然前世所知的历史,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军转民”都是国内这些军工企业的主旋律。

    听完两边的汇报,宋部长终于把目光转向了孟然,脸上带着赞许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