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妄生:江柏传 » 第九十九章 仙灯起

第九十九章 仙灯起

    江柏带着家人,进了谪仙楼后,他没去花萼楼赴宴的消息就彻底传开了,都道,逍遥公当真逍遥,当然,江柏这些日子,处处与萧琛对着干,这些人已经习惯了。

    李宝闻讯,得知江柏正在谪仙楼后,急急忙忙赶来。

    江柏一家人正享用酒菜,李宝入雅室后,顾不上礼仪了,直接与江柏道:“公爷诶~!圣上命咋家到处寻你,太后她老人家想见你!”

    江柏顶着江武眼中的凶光,先给李宝倒了杯茶:“李公公,先喝口茶!”

    李宝接过茶盏:“公爷,咋家已寻了你许久,还请你速速动身,前往花萼楼。”

    江柏张嘴欲讲话,可出声前,又先瞧了一眼亲爹,那眼神……

    江柏一改腹中之词,对李宝道:“李公公,你这样回复殿下,就说,月圆之夜,赏灯之时,殿下陪伴太后,以示孝心,圣人以己为榜样,江柏岂敢不学,自古忠孝难两全,江柏今日把孝至于忠前,未赴宴,是为陪母赏灯,待到仙灯升起之后,江柏自去请罪!”

    李宝听闻后,暗赞江柏口舌如簧,已见过江柏抗旨不尊,他不多劝,说道:“公爷的话,咋家会如实转告给太后与殿下!”

    江柏抱拳:“多谢李公公!”

    李宝走后,一家人重新落座。

    江武不满道:“你是不是抗旨抗出甜头了?”

    “爹爹莫生气!”江柏主动给江武斟酒,“在孩儿心里,什么事情都没陪伴家人重要!”

    ……

    花萼楼内,雅歌漫舞,觥筹交错。

    李宝回来复命,将江柏所讲,一字不漏,复述给了萧琛与康宁太后。

    康宁太后闻言,笑道:“难怪逍遥公敢处处与皇儿做对,他这舌辩之才,就能使自己不失大义,旁人无可奈何,皇儿要因此事惩戒他,那便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萧琛微笑着小声道:“母后,咱们这位年轻的逍遥公,不上早朝,不伴驾,不赴宴,其实是在防着儿臣!”

    康宁太后心想,这满朝文武,不防着你的,可没几人!

    太后开口问道:“你和你弟弟,都拿他没办法?”

    “他管云妹叫长公主姐姐,管大哥叫黄叔,皇室之中,大哥与云妹的话,对他最好使,其次,是母后那两位孙女,她俩与江柏相熟,说话也好使,可大哥与云妹,还有您那俩孙女……”

    萧琛未言尽,可康宁太后将言外之意听得明明白白,笑道:“母后帮你!”

    听闻母后要帮自己拿捏江柏,萧琛心中快哉。

    萧琛转过头来,问李宝:“离吉时还有多久?”

    李宝躬身答道:“回禀圣上,马上便到了!”

    萧琛得知时间,对康宁太后道:“母后,吉时要到了,我们先去露台!”

    李宝适时驱退了起舞的宫女,饮酒作乐的百官见状,停下了筷子,停下了交谈。

    萧琛站起身来,朗声道:“吉时快到了,众卿家与朕一道去露台观看仙灯升起!”

    萧琛搀扶着太后,步向露台,萧珉与凤林随后,往后是其他皇室成员,观礼之人,公侯,百官。

    李宝已命人为太后抬来了椅榻,露台风大,太后坐下后,萧琛又为其奉上貂皮做的腿毯,覆于太后腿上,随后候在其身旁。

    二人身后,宗亲百官,自按官职爵位排列开来,等候着仙灯升起。

    东市内的放生池开闸,池水未按照原来的路径奔涌,改道去了一座大石屋,那石屋之中,便是与仙灯提供动力的大水车——天轮。

    水流的力量带动了天轮,力量通过传力装置给了仙灯。

    万灯丛中一片黑,先是一抹新绿,绿意渐浓,新绿上窜,荷叶一片片舒展,若不是冷风呼脸,观灯之人,身如临夏。

    绿意盎然一点红,荷花初现还待开,花瓣片片绽开,莲蓬初现,最后停格在莲花最盛之时,荷叶,花瓣,莲蓬,三宝与月光呼应,光耀数里。

    短短时间,一众人观了莲花由无到盛开。

    康宁太后转过头,看向观礼之人中的道袍女性,称赞道:“青云道长,此灯!妙极!妙极!”

    青云子行了一个道家礼仪:“太后过誉了!”

    “青云道长,年年设计花灯,年年不重样,不过誉!不过誉!这世间,也只有道长,有这般本事!”太后又看向萧琛,吩咐道,“皇儿,记得给道长送些用度品去!”

    青云子再次施礼:“谢太后!”

    康宁太后回头后,继续欣赏着仙灯。

    萧琛与之道:“母后,露台风大,赏了仙灯,咱们便进去吧!”

    康宁太后站起身后,又多看了仙灯几眼,才在萧琛的搀扶下,往楼内走去。

    众人归位之后,萧琛讲了段话,大概意思为,接着奏乐,接着舞。

    雅歌漫舞与觥筹交错,又回到了花萼楼内。

    这般场景之下,坐镇八方院的巫斌,在没有妨碍百官行乐的基础上,行至萧珉身旁,在其耳边低语了几句。

    萧珉身为御弟,座位就靠着萧琛与太后,两人将此事看在眼里,想法各不相同。

    待巫斌退去后,康宁太后问萧珉:“皇儿,这种时候,还要处理公务?”

    萧珉起身:“回禀母后,这些年,处心积虑想毁了仙灯的贼人,被抓住了!此事重大,因此,有人来报!”

    康宁太后喜道:“这是好事啊!不知是哪位勇士,擒住了贼人?”

    萧琛答道:“母后,今年统领仙灯事宜的,乃是逍遥公,当中的细枝末节,儿臣也不明白,还是等逍遥公到了,请他与母后讲!”

    康宁太后转头向萧琛:“皇儿,逍遥公不是在陪他爹爹和娘亲吗?怎又去捉贼人了?”

    萧琛唤来李宝:“你刚才亲眼所见,逍遥公在谪仙楼陪他家人赏灯?”

    李宝也是诧异,答道:“奴才亲眼所见!”

    萧琛心里门清,抓捕贼人的过程,他现在一套说辞,江柏来了肯定会换一套说辞,便道:“你再跑一趟,将逍遥公请来,请他与母后讲讲,这是怎么回事!”

    萧姝听闻捉拿了贼人的事,心中也是好奇,趁机道:“父皇,我也要去!”

    萧琛颔首:“你也跟着去吧!”

    接着,萧琛又对凤林道:“云妹,你亲自跑一趟,李宝与姝儿,可使唤不动逍遥公!”

    康宁太后听出了意外之意,这逍遥公,还敢找个由头,不来赴宴!

    再说听闻此事的百官们,也渐渐想出了些眉头,特别是两只老狐狸,左巍与凌德,已经确定,圣人与江柏那些看似正常的行为,是为贼人们设的圈套。

    最难受的人,是祖忠老将军,他脑袋没那帮文官快,心想,自己领的右威卫都回营去了,贼人却抓住了,这不是……

    ……

    咱们把时间倒退一下,回到仙灯升起之前。

    连接东市放生池的河道,名叫永安渠,就在这河道水下,潜伏着四人。

    除了楚国的项诩,周昂与周勇,还有一位佩剑之士,姓昌,名广明。

    项诩决定动手之后,开始寻找帮手,周昂在梁京收集情报这么些年,知道些别国安排在此地的细作,首先联系的,就是正被梁国入侵的齐国,接触之后,对方细作头目,给他们提供了昌广明。

    至于赵国与燕国,用项诩的话来讲,瞻前顾后,何以成事!

    这两国虽然派兵增援齐国,可还未与梁国正式宣战,两国的细作头目,担心与梁国彻底撕破脸皮,决定袖手旁观。

    再说说这昌广明的来历,他是齐国大将军季协的门人。

    齐国立国已快四百载,封建国家的弊病,在其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官员们联合起来,把控了上升渠道,齐国的官员,有一个现象,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

    其次,土地兼并得厉害,士族们得了土地,根据税法,可以少缴纳一部分税,甚至免税,因此,国家财政锐减,还好齐国临海,可以晒盐,齐国财政才没至于崩塌。

    宗族之争自不用多说,皇室成员,外戚,互相之间,争权夺利,杀得不亦乐乎,谁还有心情建设国家!

    至于当今齐皇田晔,是齐国大将军季协之父,季朝东,以清君侧之名,诛杀了一大批齐国皇室宗亲与外戚,扶起来的一位皇帝,这位皇帝,不出色,也不平庸,按照过往历史,处理着国中事物。

    梁国突袭齐国之时,这位齐国皇帝,不听季协劝阻,命戍京军队前往前线城池,与梁国军队争夺秋粮,燕王慕容轼趁着齐国都城空虚,一举夺下了东临,国都一失,齐兵士气大跌,燕王在齐国境内势如破竹,此势,在燕赵两国援军到了之后,才被止住。

    有君如此,季协也无良策,早早把父亲的叮嘱抛之脑后,开始养门人。

    季协之父,季朝东逝世之时,曾与季协言语,勿要养门客,选良才,此事乃君王之为,我等臣子,若行此举,乃是取死之道。

    季协为了齐国,早早就踏上了取死之道,这昌广明便是季协的门客。

    昌广明,习的是剑,练的是意,意名“报国”。

    报国之志,有死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