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不落王朝 » 第二十二章 认识内廷

第二十二章 认识内廷

    朱祁镇的二月几乎就是,日讲,学习处理政务,锻炼,处理政务,忙碌充实的日子过得很快。

    不过到了三月他就不止是在学习中度过的,毕竟此时的皇帝和大臣们已经不是洪武朝那样,干一年,休三天了。

    自仁宣以来,自古以来的休沐制度,在皇帝的肯定下,几乎就确定下来了,像宣德十年这种特殊情况,也就才会像现在一样从正月忙通二月而几乎无休的。

    这样到了三月朝廷一切事宜,都有回归常态的趋势。

    朱祁镇说是每天处理政务,其实对现在的他来说,这些政务烦扰不到他,他主要还是在观政,虽然他的见解时常为太皇太后所喜欢,但在朱祁镇还没有理清朝廷一应人事,以及各种或明或暗的规则的时候,太皇太后也不敢真放权给他处理政务。

    最重要的是现在又不是大明危在旦夕的时候,有的是时间够皇帝成长,太皇太后也不想他过于劳累,毕竟皇帝还在长身体。

    朱祁镇如饥似渴的吸收着这个时代的各种知识,再与脑海中未来的知识互相印证,每天都在成长。

    但正因为这样,他越发明白,要引导大明这样一个达到时代天花板的王朝,绝非他一人之力,提出一个或几个点子,就能够让大明随着他心中的方向前进的。

    也只有现在这样他才体会到历史上汉文帝,为什么不用书生贾谊提出来的看似很好的策略。

    世界自诞生文明以来,就唯有华夏文明圈,有这样传承久远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放眼世界其他文明圈之国家,几乎都是上千年不变的,以血统论及宗教为先导的有层次的分封制度或部落联盟式的奴隶制邦国。

    治理这样一个当前生产力水平下,几乎做的了,对当前国土臣民能够有效统治到极限的王朝,朱祁镇深刻的认识到了后世所谓的先进制度根本不适合大明,大明当前的制度体系几乎已经算是最适合的了,虽有不合时宜的,但时代受限啊。

    未来所谓文明的文明制度也不会有,有效治理这样庞大王朝的经验,他们所用的方法在华夏文明中一对照,也只是蒙元的进阶版罢了,要不是他们站在了风口上,且有人在替他们负重前行,他们那低效放任的方法,早就在他们文明派生出的历史周期之下彻底毁灭了。

    迷信后世的理论,人亡政息都算是最好的结果。

    朱祁镇迷茫过才惊觉,千年前的祖先早就为他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后世的文明拨开外衣,也只是进阶版的春秋战国罢了。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自己总有不如人的,有所选择且把人家好的地方学了,自己就会永远比别人强,这才是孔夫子之所以广博有力的原因。

    朝政不好插手,观察一月,看到考成法初具成效后,朱祁镇也就没有继续像刚开始那样,紧盯着朝政了,能短时间看清的已经看了个大概就已足够了,不能看清的也不是一天两天能看出来的。

    于是在三月的沐休期间,朱祁镇就把目光转向了内廷。

    这还好是他的皇位传承的很顺利,而太皇太后又是可以信任的,不然作为一个新皇帝,优先把握内廷才是第一要务,不过现在去了解也不算迟。

    朱祁镇是这样和太皇太后商量的。

    慈宁宫中,每天例行的讨论政务,等到政务暂时处理完。

    “奶奶,明天先生沐休,事物也较少,我想自己做点事行不。”朱祁镇为太皇太后沏茶。

    太皇太后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没好气的说道:“说吧,你想干什么事。”

    朱祁镇讪讪一笑说道:“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天来,我观看奶奶和内阁诸位师傅处理政事,感觉还是大有所得的,但这终究是纸面上的得到认识,真正处理事务我并没有做过,但朕考虑到朝政不是能轻易当做练手之用的。”

    “嗯!”太皇太后点点头,笑问道:“那皇帝是准备用哪里练手呢?”

    “内廷。”朱祁镇轻轻说出。

    太皇太后稍一思量:“皇帝为什么这么想。”

    这也是常态了,不论太皇太后清不清楚朱祁镇的想法及原因,太皇太后总是要问问原因。

    早已准备好的朱祁镇,轻松的说道:“内廷各个衙门,比之朝廷来说并不差太多,区别只在使用的人,而且内廷之事外臣也不会多参与。这样一来我如果在处理内廷之事时,有所偏差,也不至于在朝野造成不好的影响。”

    给太皇太后捶肩的朱祁镇说完,又加了一句:“这样的好处相信奶奶一定可以看到的。”

    “合着哀家要是不同意就是睁眼瞎了!”太皇太后笑骂道。

    “孙儿怎么敢如此说奶奶,奶奶最好了。”朱祁镇很是亲呢的说道。

    太皇太后思量一会说道:“皇帝这个想法很好,哀家基本同意了,内廷中你有些地方你不能随意插手。”

    “我听奶奶的。”

    “那就是司礼监、御马监,各地镇守太监,还有后宫之事,这些都不适合你动,明白吗?”太皇太后伸出手指在朱祁镇眼前比划道。

    朱祁镇欢喜的说道:“我记住了。”

    太皇太后这样安排也是为了朱祁镇方便,司礼监与内阁直接对接,随意变动,只会让外臣们不适应和笑话。

    而御马监,其实是护卫皇帝的最后一道力量,其中之人都是久经考验的,皇帝虽然表现不错,但始终还年幼,威信不够,贸然掌握这支力量,对双方都没好处。

    至于后宫自然还是皇帝身体年幼,宫中宫女为了邀宠什么狐媚手段都能使得出来,万一皇帝因为这些人,伤了身子骨,那就无法挽回了,最好就是不让皇帝与后宫多做接触。

    “皇帝指挥内廷做事,其他地方只要不出大事,哀家是不是出手帮你解决的。”太皇太后想了想又说道。

    其实她还有一半没说,就是皇帝该试试下面小人物的油滑,皇帝的命令不是那么好使的。

    朱祁镇给太皇太后捶肩更勤快了:“奶奶放心,我会注意的。”

    大明内廷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加起来就是所谓二十四衙门。

    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四局: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

    八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其外零散的,如有内府供用库,司钥库,内承运库,十库,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承运,广盈,广惠,赃罚,御酒房,御药房,御茶房,牲口房,刻漏房,更鼓房,甜食房,弹子房,灵台,绦作,盔甲厂,王恭厂,午门,东华门,西华门,奉天门,玄武门,左、右顺门,左、右红门,皇宫门,坤宁门,宫左、右门。东宫春和门,后门,左、右门,皇城、京城内外诸门,提督东厂,提督京营,文书房,礼仪房,中书房,御前近侍,南京守备,天寿山守备,湖广承天府守备,织造,镇守,市舶,监督仓场,诸陵神宫监,其外之监军、采办、粮税、矿关等使,不常设者,不可胜纪也。

    朱祁镇在认真了解内廷机构后,也是着实被惊了一下,曾经的他真不知道皇家还有这么一个堪比朝廷的一套机构,小时候的他不知道这些,到了后世这些东西也隐没于故纸堆中。

    真正了解内廷的机构,朱祁镇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大明朝的皇帝,不用像唐时那样给宦官兵权,却能够驱使宦官制衡文官了。这内廷完全就是一小套朝廷班子,财政直接独立,衣食器物,乃至军工甲兵应有尽有,也难怪万历那小胖子和文官闹掰后,还能躲到皇宫玩乐到死。

    这些衙门要是用好了一点不会比外廷差,其实本来洪武朝时这些内廷机构还大多由女官在管,但永乐朝后渐渐都归宦官了,这也难怪宣宗要开设内书房,没点文化大大小小的太监怎么能管理好这庞大的内廷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