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剑桥张明史 » 017、张无忌以后的建文与永乐时代

017、张无忌以后的建文与永乐时代

    回到东方,1421年的时候,张无忌年近八旬,垂垂老矣。他身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去世,先是昭妃,随后是离妃。等所有的妃子都去世以后,张无忌并没有心思在收纳。统治王朝的压力和亲人离去的寂寞,让张无忌突然开始怀念童年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于是派遣了一支舰队出海寻找冰火岛。

    一年以后,舰队回到应天,汇报他们已经找到了冰火岛,并且拿回张无忌早年生活留下的物品等证据。张无忌欣喜若狂,想要返回出生地,但是理智告诉他,王朝不能缺少皇帝,何况他的身体状况也不允许长期出海旅行。所以张无忌改变了目的,下令在冰火岛修建陵寝,等自己死后就安葬找那里。

    皇帝的命令是不可违逆的,尽管前往冰火岛路途遥远而且风险巨大,但是臣民们不得不遵循。牺牲了若干船只和水手以后,明朝的舰队开辟了一条从应天到冰火岛的安全路线,开始修建张无忌的陵寝,并在皇帝驾崩前修建完毕。

    1429年,洪武六十四年,张无忌驾崩,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按照张无忌的遗愿,即位的张允炆派遣他的儿子张文奎,代替自己护送祖父前往冰火岛,安葬在巨大的陵寝之中。

    张无忌由于武功高深,寿命绵长,在他去世的时候,已经熬死了所有虎视眈眈的儿子,西面的张氏诸国,都已经进入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传承。这些国王们失去了对于东方的野心,只想守着自己的一分半亩小天地。为了保持与东方宗主国的交流,时不时派遣使者前往应天朝贡,并且贡献美女或者珍惜的礼物。

    张允炆即位以后,改年号为建文,按照惯例,年号在下一年度正式启用,1430年为建文元年。当上皇帝的张允炆已经不再年轻,他在1378年出生,1430年的时候已经年过半百。

    张允炆的统治时期比较平静,内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大明进入了繁荣时期。外部没有强大的敌人,北面的蒙古人消失殆尽,西面都是张氏诸国。张允炆在位期间的唯一一场战争就是讨伐安南人。在古代,安南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直到宋朝才开始独立。张允炆借助安南内乱,派遣军队讨伐,仿效祖父故智,将自己的次子分封在此,担任交趾国国王。

    1452年,建文二十二年,张允炆驾崩,庙号仁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其长子张文奎即位,改元永乐。

    本来按照张无忌定下的规则,为了酬谢五行旗,他的子孙后裔名字必须带有五行。但是自从张无忌消除了五行旗的影响以后,张氏皇族的后裔就不再遵循这儿原则。

    和父亲不同,张文奎是个不折不扣的战争狂,这或许与他不能修炼高深的武功有关,无论太祖还是父亲,都拥有一流的武功,堪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然而张文奎就没有这个优势,从小就修炼武功非常蹩脚,甚至被讥讽为“赵敏的子孙”。须知,赵敏一脉,很多子孙继承了她不擅长习武的弱点,武功都非常平常。张允炆也不太喜欢这个儿子,碍于祖训才不得不将其立为皇储。为了保护武功低微的皇储,张允炆特意从专为张氏皇族提供后妃的峨嵋派中,精挑细选了徐有容为太子妃。

    徐有容,出生于1401年,家庭是一个普通的耕读世家,她在1405年的峨嵋派选徒中,被认为根骨俱佳,进入峨嵋派习武,主修《九阴真经》和峨嵋剑法。1417年在应天比武之际,凭借一身出神入化的剑法,击败众多对手,被当时的皇帝张无忌御赐倚天剑。张允炆认为她可以保护武功低劣的张文奎,就建议张无忌将徐有容赐予张文奎。

    于是,徐有容成为了张文奎的正式妻子。尽管徐有容的武功比张文奎要高深,但是她性格贤淑,处处为张文奎着想,夫妻之间感情相当不错,一共生了四个子女。1453年永乐元年,徐有容晋升为皇后。

    当上了皇帝的张文奎认为自己无法在单人作战上展现武功,那么可以在战争中展现“武功”。他环顾四周,北面杳无人烟,西面全是亲戚,南面也是亲戚,唯独东边大海对面的日本国,借着大海的隔绝,从来没有向大明朝贡过。

    1453年,张文奎勒令日本前来朝贡,遭到了日本人的拒绝。张文奎根本不在乎日本的朝贡,完全是想挑起战争。于是在1454年的时候,借口日本不恭顺,东征日本。

    张文奎急于向世人证明自己,就御驾亲征,遭到皇后和官僚的反对。张文奎恣意妄为,命令太子监国,亲自前往日本作战。

    明朝强大的军队一度占领九州,日本室町幕府屡屡战败。正当关键时刻,台风来袭,明军受到重创,室町幕府趁机攻打残军,俘虏逃至长崎的张文奎,史称长崎之变。

    皇帝被俘震惊了整个大明,好在完善的官僚政治制度稳定了局势。由于明军损失巨大,一时之间无力前往日本营救皇帝。武功高深的皇后决议效仿太祖皇帝,挑选峨嵋派、武当派和少林派的武术家,组成精锐部队,前去日本营救皇帝。

    皇后和她的军队到达日本以后,手持倚天剑,斩遍整个日本,他们神出鬼没,杀人不眨眼,引起了整个日本的恐慌。但是由于情报的匮乏,一直没能够找到和救出皇帝。最后在一位幕僚的建议下,皇后转而偷袭京都,绑架了日本国的后花园天皇,用皇帝换皇帝。

    连天皇都遭到绑架,给予了室町幕府巨大的压力,他们不得不联络明朝官方,送达了张文奎的亲笔信。

    虽然作为俘虏,但是张文奎并没有受辱。出于对皇帝的尊敬,室町幕府以皇帝的礼节善待张文奎,配皇女照料。

    1455年,明日议和,日本释放张文奎,明将日本列入不征之国。同年,张文奎与日本皇女的儿子诞生,未列入宗室。

    东征的失败令张文奎颜面大失,从此再也不提战争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