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剑桥张明史 » 026、天地会的崛起

026、天地会的崛起

    1566年,日月神教在教主任我行的经营下,势力达到了巅峰。按照惯例,日月神教都会接受朝廷派遣了太监作为监军。往前的监军多半作为摆设,但是这次前来的太监东方不败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利用日月神教内部的矛盾,成功地将任我行打压并且囚禁,自己成为了新任的教主。

    然而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东方不败迷失在巨大的权力中,拒绝了朝廷的命令。无奈之下的朝廷,转而扶植其他门派对抗日月神教,特别是一直以来与日月神教为敌的五岳派联盟。

    朝廷拉拢衡山派,授予衡山派二号人物刘正风官职,皇帝甚至直接降下圣旨表彰。但是这遭到了主导五岳派联盟的嵩山派截击,直接杀害了刘正风,导致朝廷的计划失败。

    朝廷虽然恼怒嵩山派的作为,然而受限于实际,已经无法控制各个门派。但万幸华山派代表岳不群有意与朝廷合作,接纳了朝廷派遣的一名名为吴天德的参将,化名为令狐冲,加盟华山派。

    华山派与吴天德利用《葵花宝典》,再次挑起江湖纷争,特别是日月神教与五岳派之间的战争。之后吴天德暗中联络日月神教任我行派系人员,暗中将其拯救,一举击溃东方不败,使得日月神教再次落入了任我行手中。吴天德秘密在任我行食物中下毒,使其患上慢性疾病。

    1578年,日月神教与五岳派的冲突达到了巅峰,在朝廷的操作下,双方在华山再次展开决战。然而早已准备朝廷秘密在华山埋下了数十万斤炸药,吴天德点火一举炸死日月神教和五岳派数万人,终结了日月神教之乱。

    事后,岳不群、吴天德都受封侯爵,得到了莫大的荣耀。

    然而,日月神教的毁灭和五岳派的重创,只是代表着传统门派的衰弱,另一种新的门派即将崛起,成为大明的最大敌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普通常识:人都要吃饭。门派需要生存,那么要有必须的经济来源。传统的门派,主要通过封建土地制度获利。以少林派为例,少林派拥有所在地登封县近五成的土地,和尚将土地出租给当地的农民,拿到总收入的五成,以此获利。少数门派会进行部分资本经营,如武当派长期投资长江航运。但这些只是少数。

    与此同时,在东南沿海地区,一些新型的门派出现,他们并非以土地为经济基础,而是以资本为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这些门派与传统门派完全不同。传统门派根植于土地经济,要求门人长幼有序,门派内部等级分明。新型门派以资本为基础,谁最能赚钱谁就是领袖,更加强调能力。

    天地会就是一个典型的新型门派,该门派长期经营应天-日本-阿留申群岛-东土大陆金山府的航线,获利极大。由于航海方面,舵手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所以天地会的最高领袖被称为总舵主,各地的分支被称为分舵。

    但是之前受到其他传统门派的压制,并无法扩大势力,只能将势力龟缩在应天和金山府等地。在日月神教和五岳派受到重创以后,天地会得到了发展的机会。1580年开始,天地会开始大量招收门人、作为一个新型行会门派,天地会并不在乎门人的来历,因此有武当派、少林派甚至日月神教的人员加入,以前的死敌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共同从事,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天地会将手伸进了长江流域,试图控制长江航运,与武当派等产生了冲突,最剧烈的时候。天地会出动了一夜之间四万人,围攻武当山。

    天地会的强势震动了大明王朝,然而此刻的大明王朝内部,正自顾不暇。

    1580年,张武耀驾崩,定庙号为庙号孝宗,谥号达天明道纯识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其嫡长子张大展即位,年号万历。

    张武耀生前非常喜欢万姓妃子,一度试图废长立幼,确立他与万妃的儿子为皇太子,招致了官僚和张氏皇族的反对,认为破坏传统。双方僵持了数十年,直到张武耀去世,他都没有立下皇太子。

    张大展在没有确凿的皇太子身份,只是嫡长子身份的尴尬情况下即位,他的皇位并不稳固,为了避免弟弟来夺位,张大展干脆将弟弟封王。

    按照明朝的惯例,除了皇太子,任何人封王都是实封,都有封地。张大展将弟弟张大令封王,是效仿太祖张无忌故事,把他赶得远远的。

    如今大明周边,并无可以分封的地方,西域直到东罗马,均是大明兄弟之国,南方最好的两块地方云南和越南,都已经有了王者。剩下大明的土地,就只有东土大陆的金山府了。张大令被封为金山王,驱逐到了万里之外的东土大陆。

    张大令尽管心有不甘,但是不得不遵照命令前往金山府。虽然金山府在万里之外,但是依靠黄金开采与西方诸国的贸易交流,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拥有50万人口大府,非常富裕。

    作为一个把控航线的门派,天地会当然地与张大令勾连,尽管现在没有机会,但是迟早有一天,天地会可能获得张无忌时代明教一样的地位。

    张大展终于坐稳了皇位,但是回顾国内,却发现已经根本无法控制天地会的成长了。只能想尽一切办法,限制天地会的野心,避免他们成为一个新的明教。

    然而,明朝的危机并不在天地会,而在另外一面。

    14世纪以来,明朝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是陆上丝绸之路,从大明首都应天出发,离开中国本土,接下来是一系列的大明兄弟之国,经过西域诸国以及波斯以后,抵达最后一个大明兄弟之国大秦(东罗马)。沿途均为同一人的后代,以及共同的利益,保障了丝绸之路的运行。在一百多年内,丝绸之路一直是沿途各国最大的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