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剑桥张明史 » 031、反清复明与王对王

031、反清复明与王对王

    但是如今,他公开了自己是野蛮人的身份,这给官僚们带来了苦恼,如果继续效忠,他们就如元朝的汉人官僚一样,受到敌视和内心的谴责;如果反对,那么青帮的力量那么大,岂不是找死?

    这时候,小岛皇帝张胜裕认识到他的机会终于到了,他马上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来到了大陆上。

    此刻的张胜裕,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力量。

    在经济上,尽管张胜裕失去了天地会在大陆上的势力,但是却反而能够接收到天地会在海上的势力。自从天地会的总舵主郑芝龙在应天会战惨败并且被青帮俘虏,后来遭到处死,天地会的首领就由他的儿子郑森继承。郑森是个年轻人,充满了好武之心,对于能够从应天血战出来的张胜裕非常崇拜,某种意义上而言,张胜裕完全控制了天地会。

    在军事上,张胜裕集结了足够多的武术家。之所以是集结而非招募,是因为青帮的剃发易服的政策,激起了人们曾经被蒙古人支配的恐惧,以及被视为四等人的屈辱。骄傲的武术家更加难以忍受这个政策,他们大量逃亡,投奔张胜裕。

    在政治上,青帮的倒施逆行,失去了大部分人的支持。汉人们发现,他们不仅被要求剃发易服,还被视为二等人,受到野蛮人的支配。能逃亡的人逃到舟山,无法逃亡地默默坐着准备,时刻准备迎接着张胜裕的到来。

    1660年七月,张胜裕正式出兵前去应天讨伐青帮。他指挥着三百多艘船只,近十万名将士,进入长江入海口,逆行到镇江。

    青帮凭借强大的武力,控制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在航海上并不是高手,不仅缺乏船只,更缺乏舰队作战的经验。因此,为了避免受到海上的袭击,青帮只能用铁链封锁了长江。

    张胜裕和他的军队在镇江登陆,前往应天。此刻,应天的“清朝”皇帝福临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离开应天,避免与张胜裕交战,另外一个是正面击败张胜裕。

    对于年轻气盛的福临来说,他无法容忍前者的决定,而且这个选择有非常大的政治风险,一旦离开应天,所有人都会认为他们的统治已经结束,任何效忠他们的人,都会立即离开。

    福临决定在应天城下与张胜裕展开决战,这也符合张胜裕的心。他的军队缺乏后勤,只能进行短暂而激烈的决战。

    福临指挥青帮二十万的精锐军队,与张胜裕展开了决战。张胜裕效仿先祖张无忌战胜最大敌人陈友谅的策略,挑选精锐的武术家,组成斩首部队,突袭福临的中账。

    单兵作战能力强大无比的张胜裕找到了福临的中帐,双方开始交战。福临意识到时张胜裕到来,毫无畏惧,大声呼喊着要与张胜裕展开王对王的战斗。

    张胜裕满足了他的欲望,他命令手下走开,而福临也以皇帝的骄傲,驱逐了他的手下,两个皇帝展开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场皇帝的对决。

    毫无疑问,能够从应天的重重包围中杀出来的张胜裕是胜利者,福临被他一刀砍死。张胜裕非常敬佩对手的勇气,没有砍下他的头颅,而是命令手下抬着福临的尸体,向青帮展示。

    皇帝的死亡导致青帮军心崩溃,二十万大军被张胜裕的军队追杀,应天变成了不设防的城市。

    张胜裕以胜利者的姿态,再次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城市。他不再被世人嘲笑为小岛皇帝,人人都认可了他是天命之子。

    然而漫长的战争结束,还再需要十年。

    青帮的统治崩溃以后,各地的青帮军队首领成为了军阀,他们割据一方,相互串联,又相互提防。张胜裕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逐一消灭了这些反叛者,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另外一股被视为叛逆的顺派,却受到了皇帝的赦免。皇帝命令他们,离开大明,永远不要回来,否则将全部被杀死。慑于皇帝的强大无力,顺派不得不计划离开大明,如果从大海走,来自西北的人不习惯,所以他们打算从西北走陆路,一直抵达东罗马,投靠异邦的张氏皇族。

    在首领李来亨的带领下,顺派残余的五万人,一路跋涉,从湖北赶到陕西,经过甘肃,来到了西域。但是他们听说,此时的西域,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平静了,随着罗斯人的崛起和大明的战乱,西域的张氏诸国都受到了影响,他们不可能平平安安地通过西域前往东罗马。

    无可奈何之下,顺派选择了南下,前往传说中炎热的天竺去。出乎意料,天竺富裕而弱小,顺派轻轻松松地就占领了印度的北面,建立了属于他们的国度——大顺国。

    回到东方,1667年,刚刚统一大明没几年的张胜裕,因为年轻的时候战斗激烈,受过的伤开始影响身体,他意识到了寿命即将终结,开始为之后做打算。

    然而张胜裕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继承人,他只有一个女儿,之后再也没有生下过一个子嗣,他怀疑是在战斗中伤了肾水,导致没有后代。

    按照传统,他可以选择兄弟的子孙,过继到自己的名义下,成为继承人。但是经过深思熟虑,张胜裕出乎意料地选择了张胜文的嫡长子张顺意。他认为,自己为了满足野心,偷走了张胜裕的皇位,所以上天惩罚他,让他没有子孙。而且张顺意真是顺应天意,在李自成来的时候,张顺意没有受到伤害,福临来的时候,也没有受到伤害。如果不是上天眷顾之人,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运气呢?

    现在张胜裕顺应天意,将皇位返回给张胜文的子孙。

    1668年,张胜裕驾崩,庙号世祖,世者,帝系转移;称祖,非大功不足也。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张顺意即位,意味着帝系再次传入嫡长子一系。

    张顺意立年号永历,在登基以后追封自己的亲生父亲为思宗,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