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边疆轶事 » 第十九章:八个子女的母亲

第十九章:八个子女的母亲

    现在闲暇时,有一个年轻时真实的场景总是浮现在眼帘,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的事了。

    当年,我因为工作调动,从会统班培训结束后,被分配到地区水电站工作。当时单位初建成还未正式运行。单位里迎来许多陌生面孔,但日子一久,大家逐渐相处关系比较融治了。水电站座落在一座较大的水库边,附近也新建一家水管所,因为两个单位职工住所较近,平时都能见面。时间一久,就结识了水管所所长,那是位高大粗壮的山东汉子,人很和善,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所长夫人也很好相处,见到几位在水电站工作的沪上知青,总会热情地邀请空闲时去她家坐坐,后来了解到她也是早年与丈夫一同从山东进疆的,自与她相处后,大家都亲如一家人似的,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啊!

    以后的一段时间,我每次去区里办业务,常骑单车路过她家门口,只见屋内会有俩三个小男孩走出来,见到我会叫“阿姨好!”这么懂事的孩子!

    所长夫人姓郝,很少有人称她”郝大姐”,都会叫她“大葱”,后来知道山东人爱吃大葱就着煎饼,她也乐意人家这样叫。

    起初,我以为她家只有三个小孩,因为平时总看到从屋里走出来长相很像的几个男孩,后来又看见稍大一点的一个男孩拿着几根柴禾去灶间里。之后,又走出一位长得较高挑约十四、五岁女孩领着年幼的妹妹,我不由得纳闷:这位山东大姐究竞有几位子女?想来也不好随便打听她家事情,再说又不在同一单位。

    正巧到了那年盛夏,七月流火季节。水电站不远处的一家农场正值小麦丰收季节。区领导要求各单位抽调一些人员支援农场抢收小麦,于是我与几名工人师傅都积极报名参加。

    第二天清早,我们领到库房管理员分发给我们的草帽、行军壶、镰刀。于是就三三两两步行出发了,但在那高温天,骄阳似火又行走在戈壁滩上,听说要走一公里多的路程,实在有点吃不消,也只好克服一下吧,我正朝前走着忽然身后响起自行车的铃声,回头一看,是郝大姐骑着车过来了,她一见我便跳下车,拉着我到自行车后座上。我真不好意思,但她带着我很快地便骑到农场的小麦田边,我很感谢她。

    等大家到齐后,农场领导给我们分了工。每人一行条田,我一看,哇呀!600米长的条田一眼望不到头,不知怎样使用镰刀割小麦?大姐在我左边条田,只见她很熟练地手拿镰刀弯下腰着小麦,她看我不动弹,走过来教我,说什么左手抓把小麦、右手拿着镰刀旅转着一割,割多了后就用几根麦秆将小麦整齐地捆好放在一旁,但懂得割麦要领只是理论上的,大姐为我作示范后,就用力干吧!

    快近响午了,大姐见我还没割麦到头,便过来帮我完成了。真是热心人呀!

    后来农场领导吹哨要求大家到田头休息,只见两位大食堂炊事员挑着馍馍筐和装菜的大铁桶走过来了。我们一起去打了饭菜,坐在田埂上,这时大姐无拘束地与我边吃边聊。我这时大胆地问她家中有几个小孩?因为看上去她不到四十岁,但她对我说在不到二十岁时就与丈夫结婚了,现在年岁三十六,家中呢共有八个小孩是三女五男。说出来后我大吃一惊,真是一个光荣妈妈呀!大姐也太辛苦了!要养育八个孩子真的是不容易啊!

    我真是“替古人担忧的感觉,但只听她谈起自己的孩子们显得很轻松的,什么老大老二、老三都能帮大人干家务带弟妹呀,稍大一些的也会拾柴禾、喂鸡等家务。而且,大姐空闲时会捻羊毛线织毛衣等。

    她说也不太累,孩子们都很听话的。丈夫整日忙于工作,家庭重担其实都落她的身上,可是大姐却很轻松地描述八个孩子的特点。噢忘交代了!第五胎是双胞胎男孩,真不简单哟!

    大姐说,平时每当烧好饭菜后,端上桌时,要清点下孩子的人数是否都到齐了;夜晚睡觉前,除大儿带着妹妹睡在另一小间,其他几个全睡在大通铺上,要数一下都齐了没有。我真觉得他们家可太有趣太热闹了!但要晓得:事非经过不知难,大姐如此豁达豪爽呀!真佩服她!

    在与郝大姐两天劳动相处中,觉得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她对家庭对孩子们如此的付出!浸注无数之爱,挑起家庭重担。无论是她的身心及经济上都承受重担的,而且默默无闻地支持丈夫的工作,确实是妇女们的榜样!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直到如今,我还会想起那位大姐,不知还健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