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边疆轶事 » 第二十五章:永远挺立的白杨树

第二十五章:永远挺立的白杨树

    每当听到歌唱家闰维文唱起《小白杨》这首歌时,每每读到著名作家茅盾所写的《白杨礼赞》一文时,内心的那棵白杨树就会在我的心里摇曳,回想起六十年前,沪上知青在边疆农场的劳动生活场景。

    那时,有二十位知青统一被分配到农科所工作,过了隆冬时节已到了春回大地的季节,但边疆的天气仍然很寒冷,尤其是地面还未完全化冻。这时,上级领导下达任务,要求知青们到新修筑的公路段两旁挖树坑植树!说实话,这项劳动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知青们是从未体验过的;但是,也得把它干好了!

    有一日,知青们在所长的带领下三五成群地扛着铁铣前往新公路地点,所长请了一位园林队技术员,他先为大家讲解如何按要求的距离挖一个树坑,而且坑的深度及坑口都是有严格要求的,以便树木栽种后成活几率大。那位技术员先给大家作了一个示范,大家看后就领会了。

    技术员先用铁铣用脚蹬着挖一个树坑表面,其实地面还是有点坚硬的,更不要说挖下去有多费劲呀!但是知难而上的知青们也紧跟着效仿着,俩人一组拉开距离用铁锨慢慢地挖,总会挖好的!

    哎约!真的很费劲呀!挖的树坑深度要求是30公分,有的地方土质还稍微松动一些,但有几个地方确实太难挖了!有一组知青小李和小云想出一个办法:“我们去附近修理厂门口废料堆里挖两块废铁边角料来慢慢地铲土吧“!就这样,几组知青们都想尽办法,在新挖的树坑边蹲下身来慢慢地铲土再把土掏出来,太费劲了!戴着的手套都磨破了!手也挖伤了!但所长下达的任务是必须要当天完成的。

    那一天食堂老炊从老远的地方挑着馍馍筐和蔬菜桶到知青们的工作点给大家送饭,挖坑到中午确实有点饿了,大家领了馍和菜都团团围坐在公路边大口吃着,有几位知青还带着行军水壶客气地让大家轮流边喝着温开水边吃饭。

    中午体息片刻后,知青们又开始挖树坑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总算克服了难关,挖好了二十个树坑,任务终于完成了!技术员挨个检查树坑,他很满意,竖起大拇指夸奖知青们不简单,好样的!大家听后十分高兴,扛起铁铣行进在大路上。有一位爱唱歌的女生领头唱起《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歌,歌声响彻空旷的原野!

    过了一周,天气渐渐转暖,园林站的工人运来一些小树苗,所长要求知青们用木制拉拉车装几棵小白杨树苗去新公路,那里距知青住所有一公里路。时间是不等人的,到那里,大家径直找到自己先前挖好的树坑,俩人一组拿着从附近三干渠汲取的水轮换地灌进树坑里,然后由一人将小树苗扶正栽进坑里,另一人铲些土用铁锨筑牢拍紧,拍实坑边泥土,再用两只脚不停地踩紧,就这样,不到两个时辰,棵棵小白杨对就挺立在了公路两旁。当时知青们开玩笑说,给这些树取名就叫知青树吧!

    小杨树裁好后,后续的维护管理仍然交给知青们,而且所长又给了新的任务,还要再挖树坑再裁些小杨树,因为当时公路两旁不断扩大延长,需要绿化来抵御戈壁的风沙。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知青们都陆续被调往各个单位了,公路两旁知青们亲手栽种的小杨树逐渐长大了!有的知青虽然被分配到远离原住所的十几公里外的单位,但大家约定每年植树节时再去故地重游,看看自己曾亲手栽培过的小杨树怎么样了?

    看后,真的太令人欣喜了,小白杨长成钻天杨了!因为已是五年之后了!再后来,一些知青们陆续成家,不少人调离了原单位,还有的调到内地去了,但是在疆的知青们每次聚会都会相约驱车去看看曾经栽种过的小白杨,喔对了!已是钻天杨了!因为时间己飞逝了十余年,农场的建设也在突飞猛进,旧公路已开阔了,而且宽广的公路两旁是大片的棉花田,而两旁甚至四周种植的白杨树已是绿荫连绵,公路上呢,人来车往很是热闹,真的是今非昔比呀!

    当年种植的小杨树正印证了那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功劳不可磨灭!无论过去了多少年,在当年知青的心中都有一棵永远挺立的白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