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宋篡位指南 » 第九章 赵构御驾亲征

第九章 赵构御驾亲征

    “完颜亮此时已率军临江,我军仍可凭借采石矶(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的险峻山势拒守,金主分四军攻我大宋,其三路皆拉锯之势而臣之前所言仅一路劣势,是因王权临阵脱逃导致的。并非我军无力应对。而刘锜病重,只需换一良帅便可保临安无忧”

    我们的陈康伯同学深入浅出的给完颜构分析了眼下局势,实在是没必要逃跑啊。

    完颜构看陈康伯连家人都接来临安,分析的也算有理便安下心来说道:便依卿所言,暂居临安。

    “官家圣明”陈康伯见赵构松口也是长舒一口气。便告辞去准备接下来的安排。

    第二日,还在家中的陈康伯便收到了赵构旨意,“如敌未退,散百官”。陈康伯一看这旨意血压一下就上来了。

    妈的,老子跟你心连心,你跟老子玩脑筋是吧,昨天说的好好的,不跑。睡一觉你又要跑路?

    愤怒的陈康伯憋的满脸通红,却也不敢骂出来。双手一用力将诏书撕成两半:来人啊,给我烧了,备车。

    陈康伯带着黄中虞允文等主战派来到文德殿,见到赵构就直接发问:官家昨日还答应微臣,今日就下诏要遣散百官,岂无信乎。

    赵构也是老脸一红,毕竟被当着这么多大臣面揭老底也不好看不是。

    卿家误解我了,我说的是“如敌未退。散百官”。赵构硬着头皮解释道。

    陈康伯一听更来气了,还尼玛如敌未退,你啥也不干金人就能自己退,你这不就是想跑路。

    但是也不能明骂不是,陈康伯看着眼前的赵构思索了一下道:一旦百官散去,官家势单力孤,无法守护朝廷,不如御驾亲征。话音刚落,黄中等一众官员躬身附和。

    赵构看着这些大臣,这架势不答应也不行了,便被迫前往建康督军。

    陈康伯看赵构同意又缓缓说道:王权临阵脱逃,害我大宋一万五千军士战死沙场,应当处死。而刘锜病重已无力为帅应派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到建康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谋军事,准备抗敌。

    “依卿所言拟诏吧”赵构此时只想赶紧将这帮大臣打发走,越看他们越烦。

    待陈康伯等人离开后那老脸都快拉到了地上。黄庄拿我手书去造船务,令他们秘密造船,此令不要经过中书省。

    看到这里可能有同学要问了,皇帝真的这么没面子吗?

    但却是这样的,宋太祖建国之初,便留下十字祖训“不可杀士大夫和言事者(上书谏言者)”。纵观北宋帝王,基本上全部遵守这一祖训,无任何言官被处死,大臣犯错轻则贬官重则罢官,绝不杀士大夫。

    宋代的君臣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空前之楷模。最高统治者完全依靠发达的制度建设与士大夫达成共治天下的格局。

    赵二每次跟大臣吵架最后大臣都会把“斧声烛影”这事拿出来说说,让他很下不来台,宋仁宗加封伯父为宣徽使,时任御史的包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大声咆哮朝堂,争论中,包拯唾沫飞舞,溅了宋仁宗一脸,他不停地擦脸,十分尴尬等等。

    而转折要从宋高宗建炎三年正月说起。

    宋高宗追赠已经死去三年的太学学生陈东和布衣学子欧阳澈“承事郎”。并让当地官员看望两人家属。

    也许看官您要问了,这两个人,一个是学生,并且已经去世了,这逃跑皇帝在百忙逃跑之中,咋还一直记着这两个人呢?

    原因很简单,这两个人都是宋高宗赵构杀的。杀了又后悔了,这才搁劲儿往回找补。看官您可能又要问了,连岳飞这样的人都能杀,这两个人,一个学生,一个平民,杀了也就杀了,找补啥呢?

    还真不一样,岳飞是武将,在宋朝,杀武将从来不手软,但杀文人,还是要掂量掂量的。陈东被杀一事,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为南宋开了一个及其恶劣的先河,再以后的统治者,对杀文人士大夫便少了顾忌,史弥远可以暗杀韩侂胄等等。

    南宋朝之所以打破传统,一是因为南宋权臣多,官员斗争激烈;二是南宋皇帝整体水平不如北宋,对朝政掌控力减弱;三是北宋官员能够彼此制衡,南宋这一法则失效。

    而陈康伯身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你琢磨琢磨他敢杀吗?你可能会觉得完颜构还在乎名声臭不臭?但事实人家真在乎,岳飞被杀跟他什么关系,跪在那的不也是秦桧等人吗?有人背锅他当然觉得自己是个明君咯!

    时间回到现在,赵玮要与赵构同行建康督军。

    清晨,赵惇便被春花早早喊起,梳洗穿衣。

    收拾完毕的赵惇跟在父亲屁股后边出了门,赵愭、赵恺、夏氏,谢氏还有一众仆人站在门口相送。

    春花也是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临走时还跟赵惇嘱咐说:此次官家督战,殿下没人照顾,可一定要注意安全,离那帮武人远点。

    赵愭也是神色复杂的看着二人,不知在想些什么。

    在与心思各异的“家人”告辞后便与父亲来到丽正门前等待。

    赵惇之前只在书上看过皇帝出行,书中描写的是“玉辂鸣鸾,九旗扬旆(ying)”。可当切实出现在眼前还是感慨道:狗皇帝出行还真是排面。

    队伍最前侧是伞盖香案,依次是开道的骑从,导驾的官员,挽辂的仆从,抬着革辂大概四十人抬着。黄色的革辂前有驾六騧马(黑嘴的黄马),跟一座缩小的宫殿一般大小。

    整个队伍近千米。

    这辂也非常讲究,辂有五种,而皇帝御驾亲征才乘坐革辂。

    宋神宗的卤簿依仗有两万两千人,虽然到了南宋赵构,有所缩减,但还是有着近万人的场面。

    一群人就这么等到吉时从丽正门浩浩荡荡的前往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