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宋篡位指南 » 三十三章 下一步计划

三十三章 下一步计划

    突然,他想起来了,这是宋朝,虽然甘蔗弄出来的糖黑乎乎的,但是宋朝的糖也不是后世的那种白砂糖,说白了,就是红糖,甚至连红糖都算不上,应该叫红黑糖!至于为啥叫白糖,鬼才知道!既然白砂糖弄不出来,我弄点活性炭,把里边的色素杂质吸附出来就好了。

    说干就干的赵惇推开门,对门口的杜石说道,给我拿个粗篩,纱布,扇子,再弄点木炭,和火油过来!

    过了半天等来了碳的赵惇,将木炭平铺在水泥地上,用石辊压碎,选取可以通过粗篩的炭块,因为炭粒过大,活化困难;过小则易飞散。铁锅稍微向前傾斜,并在铁锅四周砌墙,上方用铁板复盖,防止炭灰飞散,锅前方还有墙上设置开洞,以资取放和搅拌炭粒。

    生火之后,浇上火油,赵惇便拿起扇子猛扇,此时铁锅底变红,炭粒亦全紅。为了防止表面碳粒燃烧灰化,赵惇用长柄铲子搅拌翻面。看到效果不错,赵惇扇的更起劲了。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将烧好的碳粒倒入小口瓷罐内,迅速盖紧,使其消火冷却。

    趁这个时间,出去找了一个磨药的碾子。之后便将碳粒碾碎成细粉。

    将瓦溜固定在盆上之后,最底层铺了一层纱布,第二层铺了一层稻草,将稻草压实之后上边铺上活性炭,将焦糖兑水化开加上活性炭搅拌静置了一夜,

    第二天,将沉淀吸附过糖水便向瓦溜里倒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瓦溜一点一点的把剩下的糖水过滤到了盆里,果然,已经不是红黑色的了而是淡黄色。

    与提纯粗盐一样,小火蒸法,慢慢析出晶体,用与余温蒸法完最后的一点水分,终于得到了大概一斤多的糖,这种糖,发黄,吃起来比红糖甜一点。这种应该就是后世的老冰糖老吧。看着费了九牛二虎只力弄出来的老冰糖,赵惇欣慰得笑了出来。

    近半个月的时间,赵惇都是在酒坊,指导他们烧活性炭,吸附过滤糖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二百人轮班倒的情况下,半个月就将这些甘蔗给弄成了糖浆。

    经过活性炭吸附过的老冰糖在成色上已经超过了朝廷“砂糖局”制造的霜糖了,所以他决定将这老冰糖定价一贯钱一两。

    赵惇摸了摸自己的胸口,他觉得自己还是很有良心的。经过粗略的估计,如果只走私过去糖,酒,茶这三样硬通货过去,利润非常可观。

    毕竟糖,酒是自己造的,成本很低,而茶虽然是按照低于市场价给他的,但是数量少算是卖他个人情。完颜元直,给他的盐,皮革,银钱等则是直接卖给建康的盐商,

    让一成利给他,少了许多麻烦,再刨去人工,成本等最后还能达到80%的利润。

    赵惇穿越倒南宋已经快半年了,他的商业版图计划刚刚实行了第一环。走私生意的利润如此的可观,虽然第一笔就赔的裤衩都快没了,但经过改变产品,我们的赵同学

    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市场经济学家。在三月份的货物交割完毕之后,辛弃疾将临安到和州这一路上的州府主要官员打点妥当,建康则是盐商的地盘,这一层的利润算是让了,

    赵惇则是深居幕后,并没有露面,表面上这条产业的主人是辛弃疾。

    而杜石负责的白玉露宫中每个月也会采购大部分,随着产量增加,每个月的零售和宫中采购带来的收益一个月也能赚大概一百贯左右。

    这几个月在建康生活,赵惇也才算真正的深入民间生活,了解了百姓的生活水平,以大米为参照物,南宋时的一文钱的购买力大概是现代的七毛,宋朝是没有宵禁的,夜市基本营业到两到三更才会关门。

    夜市之中也是店铺林立,有水饭,肉汤,干货等吃食,还有鸡,鸭,鹅,兔等各种野味,夏季冷饮不断,冬季火锅,烧烤也都有。

    逛累了也能在小店中歇脚,上几盘,杏子,梅子等。这价格也是相当亲民,比如鸡皮,腰肾,鸡杂这种小吃,一分不过十五文,约合后世十三块钱,基本和小吃街差不多。

    而陆游的《剑南诗稿》记载,一百文能在乡村的小店吃俩菜,喝点酒,后世七八十块钱也差不多这样。

    而苏东坡的《东坡志林》里记载,城里普通的馆子,三五人小聚一次就是五百文,跟现在去吃个火锅烧烤三五个人的消费也差不多,这里的五百文是包含了酒水的。

    这星级的酒楼自然也有,这都城临安内的排的上号的吃一顿大概五贯钱,差不多三千五百块。

    而这些,都不是赵惇下一阶段的目标。

    赵惇之前与辛弃疾喝酒的时候,辛弃疾喝的有些多,而男人嘛,喝酒总会聊点国家大事,梦想啥的。

    辛弃疾就站在凳子上,激动的说道:我儿时曾听父亲说过,东京汴梁城内的樊楼有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正如刘子翚诗中所说的那样:“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矾楼。”

    登临顶楼据说还能看到皇宫,这等场景,我竟没有机会看到,而如此宏伟的樊楼也被金人一把火烧掉,实在是可恨,可惜,可叹。

    赵惇一听,顿时拍了下大腿,站起来就跟辛弃疾说:我们在临安城内建一座樊楼吧。

    辛弃疾愣在了那里,呆呆的看着赵惇,仿佛在说:你搞什么飞机,我就说说,你来真的?

    “我们现在每个月都能赚很多很多钱,而随着时间增加,我们会越来越有钱,这钱放在手里他就是一堆没用的铜,只有花出去才是钱。我们就建一座樊楼,这样既能钱生钱,又能

    复现一座宏伟的建筑,岂不美哉?”赵惇也看出了辛弃疾的不解,随即解释了一番。

    著名汴京网红打卡地樊楼赵惇也知道,这可以说是南宋第一会所了,他不仅能看到皇宫,据记载这里的酒都是上乘佳酿,还会请些青楼女子来站台,别误会,卖艺不卖身。就跟后世请网红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