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在古代搞科研 » 第五十三章 宜在萧后败

第五十三章 宜在萧后败

    萧国灭亡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天云大陆。

    出乎意料的是,鲜有人批评李佳宇的胜之不武,更多的是对完颜杰的批评。

    有人批评完颜杰昏聩,居然主动放弃王位。

    有人批评完颜杰不懂权术,长期冷落有着锋国郡主身份的王后,最后导致王后反戈。

    还有人批评完颜杰胡乱引入新思想和新教材,导致统治根基不稳。

    也有人批评完颜杰不该任用左大臣曾革和右将军拓跋云,导致政事失调。

    所有的批评都在表明一个看法:完颜杰不行,换我上就不会这样。

    总之,对于失败者的言语攻击,要比真正做好一件事容易得多。

    毕竟失败者无法辩驳,而客观条件也不允许人们进行试错和再现。

    而失去了祖国的萧王完颜杰,在第二次被带到归云城之后不久便失踪了。

    至于他失踪的原因,人们众说纷纭,但传来传去无非那么三个版本:自尽、成仙、被软禁。

    当完颜杰失踪的消息抵达金国的时候,金王冯海钧已经彻底的交出了自己的权力。

    他采用君主立宪制,将王的权力削弱到了极点,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吉祥物。

    对于他的这一决定,人们自然是拥护的,尤其是青衣军的年轻将领们。

    金国的新政府在此制度下,得到了最大的自由。

    而冯海钧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作为一个吉祥物,他完全躲开了公务缠身的繁杂,又恰到好处地享受了一个王应有的待遇。

    每日除了钓钓鱼,就是看看戏,偶尔听苟富贵等人抱怨几句执政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年轻人们拿那些老奸巨猾的贵族们往往没有办法,而冯海钧往往能提供很不错的经验。

    例如在推广教育的过程中,贵族们会刻意提高私塾先生们的待遇,来抬高受教育需要的成本。

    冯海钧的解决措施很暴力,直接推翻原有的官员录用标准。

    整个金国全部按照韩诺当初设计的那些科目进行考察,将私塾先生也拉回到初级水平。

    在这样的前提下,那些从原陶国带来的三万人才成了新一代的先生。

    结果教育反而成为了政府垄断的一个行业。

    因为冯海钧的一系列措施,金国呈现出一种自下而上的先进感。

    这给胡天玉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麻烦,因为策反如今的金国,成为了一个大难题。

    若以倒王为借口,如今的金王手里根本不掌权。

    所以社会改革为借口,如今的金国比涵国更先进。

    若以尊王为借口,涵王李佳宇不具备寒云王那样的身份威望。

    无奈之下,他唯一的选择便只有扰乱社会秩序这一条路可走了。

    所以他很快便联系了地下商盟的负责人,让其为自己联系商盟盟主张荣。

    张荣让人给他带了八个大字:

    修生养息,以待时清。

    ……

    ……

    而张荣此人,此时却在宜国遭遇了一个天大的麻烦。

    宜国二皇子李泗霜率领一队人马将他和两名侍女堵在了一个叫清宜泊的湖上。

    而根据张荣的经验,李泗霜一般会与其弟李泗雨一同行动。

    也就是说,这是一次有预谋的瓮中捉鳖。

    对于张荣来说,要突破包围圈是一件极易的事情。

    可是要带着两名侍女一同突破包围圈,则有些勉强了。

    毕竟他这次带的两名侍女属于近战型高手,一人擅剑,一人擅钩,但轻功都有些不够看。

    而李泗霜带来的人,只是远远的用弓箭控制住船上三人,并不急于进攻。

    从这一点上来看,天下商盟一定出了内鬼。

    而且这内鬼一定是地位比较高的人,才能将自己的行踪以及携带的侍女身份都弄得一清二楚。

    所以,若不能趁夜色突围,他们的处境就危险了。

    “公子,你自己先走吧!”

    一名背剑的侍女劝说着张荣。

    张荣淡定地负手看着周围的点点火光,没有说话。

    很显然,他没有觉得自己已经身入绝境。

    另一名背着双钩的侍女见他如此,便伸手止住了背剑的侍女。

    二女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张荣的背影,不再说话。

    过了半晌,张荣才转过头来,“好了,起风了,准备突围。”

    二女互视一眼,“公子可有良策?”

    张荣点了点头,“有些狼狈就是了,希望二位妹妹不要介意。”

    “公子以万金之躯陪我二人冒险,不肯独自离去,我二人安敢介怀?”

    背剑的姑娘拱手说道。

    张荣摆了摆手,“我定不会撇下女人独自逃生的,永不可能。”

    “愿随公子赴汤蹈火!”二女异口同声道。

    片刻后,躲在湖边芦苇荡中的李泗雨,发现张荣的船燃起了大火。

    燃烧的鸟舟张满风帆,以一种十分快的速度朝南面而去。

    他立刻给其兄长李泗霜发信号,让其指挥人用挠钩将鸟舟勾住。

    而另外的人,则注意布在水中的渔网。

    很快,那些渔网便被人触动了。

    不过当人们手忙脚乱地拉起渔网的时候,发现渔网已经被割破了。

    李泗雨立刻让人通知早已埋伏在各处的人手,不过他们忙活到天光大亮也没有再找到任何蛛丝马迹。

    对于煮熟的鸭子又飞了这件事,李泗雨自然是大为光火。

    他让楚南休一再确认张荣是否真的是带了两个水性和轻功都困难的侍女。

    毕竟在这样的天罗地网中还能逃出生天,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几日后,李家兄弟率领人马离开了清宜泊,因为他们已经听说张荣在别的地方现身了。

    对于这次围堵失败,二人并没有太在意,毕竟这已经是第几十次失败了。

    他们刚走,张荣便带着两名侍女从水底浮了出来。

    原来这一次,他压根没逃。

    燃烧的火船也好,割破的渔网也罢,都是障眼法。

    他所做的,只是带着二女在水底躲了起来。

    原来他们所驾驶的鸟舟,有一个可以分离的密闭船舱。

    船舱有一根可以通向水面的软管,这软管是在第二日的夜间被放出来的。

    软管露在水面上的一截,被伪装成一块漂浮的木头,所以很难被发现。

    于是张荣便与二女在那船舱中躲了数日,直到确认无危险之后才浮了出来。

    这样的方式,对于张荣来说确实属于很狼狈的逃生方式了。

    所以他一回到岸上,便带着二女杀到宜州城中,亲自带走了楚南休的首级。

    他的活跃,让李泗雨兄弟觉得遭受了奇耻大辱。

    于是宜国皇室与商盟的战争正式打响。

    一边是李氏兄弟毫无顾忌地查封各种商行,搞得宜国经济大乱。

    一边是张荣带着几名女子在各水道神出鬼没,击杀大量李氏兄弟的耳目。

    没过多久,宜国乱套了。

    而就在此时,涵国王后柳柒七宣布伐宜。

    ……

    ……

    涵国派出伐宜的军队,由老将文铨率领。

    自从当初被江秋寒安排到青烟湖守着宜国,文铁枪就一直没有离开过青烟湖畔。

    他在青山湖组建了一支五万人的水军,亲自上船操练了许多年。

    成功将自己的水上功夫练得比马上功夫还要了得。

    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优秀并且努力的人。

    文铁枪的努力使得涵国的军队所向披靡。

    回过神来的宜国立刻调集了大量的战船前往一个叫凤凰坞的地方进行拦截。

    于是宜国和涵国水军的决战,提前在凤凰坞打响了。

    文铨率领的五万水军,占据凤凰坞上游的一座叫宜黄的水城,离凤凰坞三十里。

    宜国二皇子李泗霜率领三万水军驻扎在凤凰坞东岸。

    三皇子李泗雨率领三万水军驻扎在凤凰坞的西岸。

    按理说人数、地利、经验都占优的宜国一方,应该会有很好的表现。

    但当涵国的两艘前锋铁甲战舰出现在两位宜国皇子面前时,他们才明白什么叫做科学技术是第一战斗力。

    涵国的铁甲战舰一炮一个小朋友,而宜国的战舰却无法伤到对方分毫。

    一场看似势均力敌的较量,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此战之后,涵国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宜国大部分城池拿下。

    肖冲派人走陆路从萧宜边境的宜萧山进入了宜国,他们主要的作用就是接管投降的城池。

    而作为主力的青烟湖水军,在寒云历平宁十四年秋攻入了宜国国都宜州城。

    这一战,宜国皇室全员被俘。

    宜王李克淳,太子李泗雪,二皇子李泗霜,三皇子李泗雨,七皇子李泗风,以及所有郡主们,无一人遁逃,全部选择了战斗到最后。

    而文铨此人因为经历了太多血与火,所以变得温情了许多。

    当得知宜国皇室全都据宫自守以后,立刻下令撤了大炮,采取了围而不攻的办法。

    他一边放开包围圈,让皇宫内的宜国人自行选择去留,一边派遣一支叫巽风队的特种部队秘密潜入。

    很快,巽风队便将李氏皇族的人一个个绑了出来。

    那些顽抗到底誓死不降的宜国军人,在失去了王之后,大多都自尽了,令文铨嗟叹不已。

    拿下宜国之后,涵王后柳柒七立刻下令增派人手前往接收各城池。

    而肖冲和文铨的兵马,则重新集结在了淳国与锋国边境。

    随即,署有涵王李佳宇印章的战书被分别送到了两国。

    寒云历平宁十五年,涵国同时对淳国与锋国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