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位宰相 » 第十四章 县试案首(上)

第十四章 县试案首(上)

    一夜无话,文本兴吃过晚饭便接在在房间内作文水平,接连写了几篇后,文本兴觉得效果甚好,吹去油灯上床睡觉去了。

    第二天,文本兴早早的就醒了,还有时间在村中逛了一圈,顺便喊着李庆文一起到他家里,待会一起去县试地点。

    两人用过早饭后,拿着文世昌准备好的吃食出门了。文本兴一开始不准备带吃的想着县试而已很快就能结束但是文世昌却是坚持让带上以防万一,文本兴也就从善如流了。

    两人坐上李庆文家准备好的马车往县城方向而去,一路上往日活泼好动的李庆文今日却是安静无比,文本兴知道他肯定是有点紧张,安慰的说道:”庆文,相信自己,这几个月你已经进步很大了,县试不成问题。“

    “恩,我相信自己!“李庆文勉强的扯出了一丝笑容,但是这抹笑意在文本兴看来却是比哭还难看,文本兴也不好再说什么,拍拍李庆文的肩膀以示安慰。

    一路沉默着,很快便到了县城外,这时县城外有许多跟他们一样都是来考试的学子,二人便拿好东西下车跟人群一块向县试地点走去。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在街上走着,四周早起的百姓看他们的穿戴都知道这是即将考试的学生,都大声祝福着学子们,文本兴听着四周连续不断的祝福声,想到了那年高考的情形,一样的人多一样的热闹。

    很快一行人便来到了县试地点门口,守备森严的兵丁将前来送考的家长还有看热闹的路人都劝返之后,让手持考牌的各位学子依序排队进场。太康县的县试地点乃是县城的县学,占地极广,平日作为县学上课用,到了县试稍微布置一下变成了可以容纳上千名学子考试的地点。太康县的县试地点乃是县城的县学,占地极广,平日作为县学上课用,到了县试稍微布置一下变成了可以容纳上千名学子考试的地点。

    听刘先生讲过当年他们考县试的时候,因为县城穷根本盖不起专门考试的地方,都是快考试了临时搭建一些考棚,不说美感舒适了,连基本的遮风挡雨都够呛,一到下雨天考生的试卷都很少有全干的。最惨的是来考试的学生还得自备桌椅,有家庭贫苦离县城又远的学生只能带两个小板凳勉强应付。

    文本兴跟着人流排队,李庆文在他后面,前面则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听旁边人说这位老先生年过六十,已经连续考了四十八年县试而不过,现在纯粹是把考试当作习惯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来送孙子考试的。

    队伍很快边轮到了文本兴李庆文,被点到名字后二人拿着自己装着吃食跟笔墨的篮子上前验明正身,好在县试没那么严格倒是没有坦诚相待。

    二人拿着分发的考卷进了考场内,县学不排座位号考生可以自由挑选座位,文本兴二人本想坐在相邻位置却不成想进来的稍晚了点,基本没有相邻位置,两人只好寻了一个隔了一位的两个位置,巧的是两人中间的正是那个白头发老头。

    文本兴拍拍李庆文嘱咐他别紧张认真考试就行,待李庆文点头后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文本兴的位置不是太好,光线尚可,也不会晒到太阳,就是味道不是太好闻,相隔不到二十米有个散发着迷人味道的茅房。文本兴嫌弃了挥了挥手,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县试有这种条件已经很好了,总比两条小板凳强。

    又是小半个时辰过去,所有考生终于全部落座,门口的兵丁将大门锁住不许任何人进来。这时天已经大亮,文本兴的半个熟人太康县令也不多说废话,勉励了一番学子后正式公布了今日的考试题目。

    今日县试题目乃是“君⼦和⽽不流”写一篇时文,以“良知”二字写四句七言诗.......这就是县试的特殊了,考试题目全凭县令大人心情,想怎么出题就怎么出题。

    这次县试赵知县倒是没有为难大家,时文题目出自中庸——

    ⼦路问强。

    ⼦⽈:“南⽅之强与?北⽅之强与?抑⽽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道,南⽅之强也,君⼦居之。

    衽⾦⾰,死⽽不厌,北⽅之强也,⽽强者居之。

    故君⼦和⽽不流,强哉矫!中⽴⽽不倚,强哉矫!

    意思就是⼦路问什么是强。孔⼦说:“你问的是南⽅的强呢?北⽅的强呢?还是你认为的强呢?

    ⽤宽⼤柔和去感化教诲别⼈,即使别⼈⽤不合理的作法来对待⾃⼰,也不施报复,这是南⽅的强啊!君⼦信守这种强。

    好勇善战,死了也不知道后悔,这是北⽅的强,强悍的⼈信守这种强。所以君⼦和顺⽽不随波逐流,这才是最强啊!⽴定中正⽽不偏倚,这才是最强啊!

    文本兴读完题目便心中有数,拿起毛笔蘸墨,开始书写起来,不到两刻钟便完成了。时文写完后,文本兴检查了一遍有没有错字后便搁在一旁开始构思诗词。

    “良知”这个题目一出来,文本兴就想到了百年之后的那个男人,只是苦恼该写哪一首比较合适,毕竟如今还是朱学当道,万万不可违背。

    深思熟虑片刻,文本兴挥笔写下了——

    咏良知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正是孔孟之后大明朝横空出世的大圣人王阳明的诗句。

    写完之后文本兴仔细端详一番觉得还算满意,也不会让人觉得离经叛道,便收拾了一下,拿出准备好的吃食吃了几口后开始闭目养神,等待着交卷的时间。

    不知过了多久,文本兴听见'bang“的一声,却是交卷时间已经到了,文本兴赶忙擦擦即将流出的口水,拿好试卷随着大家一起上前交卷。只是人太多文本兴没来得及跟李庆文说句话便被挤走了,只好待会出去再说。

    很快便轮到文本兴交卷,赵知县笑眯眯的接过他的卷子,低头看下去。”好字,光凭此字便可通过考试。“赵知县抬起头夸奖着文本兴说道,待讲全文看完更是哈哈大笑,“观此文当浮一大白!”

    赵知县说完才发现众学子正惊讶的盯着他看,才知自己有些失态了,赶忙咳嗽几声,正色道:“你就是兴明书院的文本兴吧,时文写的不错,诗词虽不甚优美却也是令人眼前一亮,不错不错。“

    文本兴闻言也是非常开心。连忙行礼,道:”学生文本兴谢县令大人夸奖!“

    赵知县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客气,然后笑呵呵的看着众学子说道:“今日交完卷后,三日后公布成绩,不会公布名次,到时榜上前五个名字的学子来县衙找我本官另有安排。”众学子赶忙行礼应允。

    待学子都交完卷后,赵知县便宣布考试结束,各位考生纷纷告辞离去,文本兴也跟着人群一同出了县学大门。

    等了片刻后,李庆文也出来了,文本兴赶忙上前询问,“咋样,庆文,考的咋样?”

    李庆文挠挠头说道:“不好说。“

    “嗯?“文本兴有些不解的看着李庆文。

    李庆文苦笑道:“时文应该没啥问题,就是诗词我不太擅长不知道能否过关。“

    “没事没事,时文过了,诗词稍微差点也没事,应该能过。“文本兴笑呵呵的拍着他肩膀,这才放下心来。

    李庆文却是没那么乐观,不过眼下已经考完也就不再多想。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后一起回家了。在家门口分开之后,文本兴走进大门便看见文世昌带着李叔父子二人正在大厅等待,看见文本兴回来立马迎了上来。

    ”咋样,今日考的咋样?“文世昌急忙开口问道,看向文本兴的目光充满了希冀。

    文本兴点点头说道:“还不错爹,知县大人还亲口夸赞了我,不出意外肯定能过。”

    文本兴的回答让文世昌松了口气,随即笑了起来,“那就好那就好,饿坏了吧,饭好了快洗洗手吃饭。”

    文本兴笑着点点头,自己的确是有点饿了,洗完手上桌一顿风卷残云之后,进了自己房间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