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活就活出个人样 » 033章 当家不易

033章 当家不易

    创业难,守业更难。这几乎是一条被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

    星光公司作为传统的老牌企业,五十多年来所走过的路,毕竟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历史的机遇把星光的这副重担压在了郑少卿的肩头,对他既是考验,又是挑战。面对工作中的千头万绪,郑少卿的确彷徨过,他感到力不从心,又觉得无从下手。

    刚上任的那段日子,他几乎夜不能寐,形势逼迫他不得不对企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思考。下一步究竟将如何发展?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不要说一个整体的规划,他心里甚至连一点谱都没有。

    几十年来,星光单一的传统生产加工制造模式注定了其抗击市场风浪和风险的能力是弱化的。

    南方地产公司的成立,也不过才六年多的时间。这是企业改制后,董事长胡子航认为全国的房地产形势一派大好,更有着辉煌的前景,经过多次召开股东大会并统一思想,最终形成了决议,抢抓先机注册成立了南方地产公司。应该说,南方地产公司自成立以来,由于抓住了市场商机,先后开发的几十座楼盘,还是赚取了一定的效益。如今,全国的轮胎市场已经全面趋于饱和状态,从行业协会统计信息资料来看,全中国仅大大小小的橡胶(轮胎)生产加工类企业就达到万余家,仅G省就占了1500多家。

    在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的严酷形势下,星光目前的发展如果再不抓紧调整产品结构的话,势必会走进一条死胡同中。因为,新产品创新能力驱动不足,直接导致了效益严重下滑,对于一个过去的大型骨干企业而言,这的确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要想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必须加快企业创新步伐,依靠科学的发展观推进企业发展。问题的根源在于,前些年由于上项目的需要,巨额的银行贷款和担保债务是无法免除也根本免除不了的。企业要维持运行,稳定员工队伍,必须要思新求变,全力发展好当前的生产,这是当务之急。

    由于受环保因素影响,企业搬迁也必须要尽快地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眼下,最紧迫的任务是稳定,尽最大努力地把生产搞上去,继而促进经营工作上水平,确保资金链安全,为将来的企业搬迁工作夯实基础。

    郑少卿心里清楚,无论如何都要优先保住员工的饭碗。也只有生产稳定了,经营正常了,其他的工作才能一步步向前推进。

    虽然星光公司目前还没有成立企业集团,南方地产公司属于独立于星光的法人实体,但总之还是与星光唇齿相依的。毕竟,在隶属关系上,南方地产公司依然还是星光的一个子公司。

    郑少卿决定打好南方地产这张牌,以此作为新的契入点,搞好最初的原始资本运作。等到有一天,用房地产赚取的财富用于全新的企业搬迁。当然,还包括上一些新项目,购置一批最尖端的高科技设备,尽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企业整体转型升级,打造国内一流的企业。这是郑少卿考虑最多的事情,尽管这个梦想还十分遥远,但他相信,人生要有梦想,有梦的地方,即使地域也是天堂。为着心中这一梦想,他决定倾注全部精力首先做活、做好南方地产这个项目。

    董事会领导班子中,九位董事有五位是坚持要放弃南方地产项目的。

    放弃南方地产项目的唯一理由是,星光给南方地产已经注入了巨额资金。眼下,星光的主业应该是集中力量发展轮胎而不是第三产业。星光本来已经十分拮据的资金再也不容抽出一部分来投入南方地产。如果继续不断地注资的话,星光就会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

    其他几位董事的意见是南方地产不仅不能停下来,而且要在这种非常时期加以重点保护。企业决不能依靠单一的生产加工模式,应该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多管齐下,最终形成以轮胎生产为主导,第二、三产业为辅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这也是当下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这种企业发展模式,也最终将是星光的希望之路。

    董事们不同的提议,也还是引起了郑少卿高度的重视。他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事实明摆着,银行基本上已经停止贷款,现在已经很难再从银行贷到资金。关联担保企业有的已经被法院起诉和查封。在这些出现问题的企业中,也还属星光的运转基本正常。

    尽管董事们的意见并没有高度统一,但还是更加坚定了郑少卿的决心和信心。

    董事会办公会议上,大家虽然有过几次激烈的争吵,郑少卿还是十分平静地认真倾听完各位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会议,本来就是研究商讨公司发展战略决策的会议,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是对大家的尊重和认同。

    每次会议,大家都期待郑少卿的表态。尽管在每一次会议上,郑少卿的表态都是相当的谨慎,并没有独断专行,而是充分发扬民主、进行集思广益,最后,再凝聚起大家的智慧,形成共识性的决议。这就是他的作风。

    对于房地产项目,郑少卿是从一点一滴的实践中慢慢累积起工作经验的。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当地的房地产市场一直持续火爆。尤其一些新兴的房地产公司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一夜之间冒出了许多。更有很多实力强的企业也是在一夜之间吞并了不少小的房地产公司。

    南方地产的规模虽然也不是很大,但能够在这块土地上站得住脚,靠得还是起步早、信誉好。眼下,好的楼盘到了2万多元一个平米,目前正在开发的七座楼盘楼房合同认购签约率达到了86%。按照当下的市场价格,南方地产公司盈利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垫付的资金已经全部投入进去,目前资金出了点问题,并且缺口还比较大。

    郑少卿决定再次召开董事会议,研究解决南方地产公司资金缺口的问题。

    会前,郑少卿协调了一家商业银行,经过运作,这家商业银行同意以资产担保的方式给予星光一年短期贷款3000万元。郑少卿想到的是,楼盘竣工在即,有了这3000万元贷款,项目竣工后,就会收回绝大部分投入,然后归还银行这笔贷款。

    会上,郑少卿给与会的董事们讲清了这次抵押贷款的意义,大家都也没有说出什么反对的意见,这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星光公司班子成员一共十二位,平均年龄结构51岁以上。

    胡子航董事长退位的时候,郑少卿接任董事长,出于稳定的需要,他对原任班子几乎没有进行大的调整和变动。郑少卿心里清楚,对于他的接任,很多人其实是从内心不服的,他不是没有感受到压力和危机。他想得更多的是,他不能自己熊了,宁肯被别人不理解,哪怕被别人瞧不起,自己也不能首先把自己打垮,那不是他郑少卿的性格。

    稳定了南方地产的事情,郑少卿开始腾出精力整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他发现,自上而下仿佛笼罩着一层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至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反正是那么怪怪的。

    班子中的不和谐因素其实早已经凸显出来。

    郑少卿贯彻的几项制度始终难以落到实处,到头来总是打了折扣,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实事求是地讲,他对每一名班子成员都是尊重的。至于每一名班子成员对于他的态度,他也能够感觉得到。布置下去的工作,一般都是有头无尾。有的工作,即使他亲自督促个三两遍,也迟迟不见回声。郑少卿深深地感觉到工作中遇到了梗阻,这种梗阻的力量还是巨大的、惯性的,并且具有极强的辐射力。说得严重一点,那就是执行力打了折扣。郑少卿在反复思考之后,觉得有必要也是时候到了改变它的地步。

    统一班子的思想和意志,除了面对面地开会沟通之外,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一对一地谈心。这种谈心的方式都是敞开心扉的。郑少卿面对班子的所有成员都敞开了心扉。他说话的方式总是开门见山,不弯不绕。他想了解大家究竟在想些什么?他想清楚大家对企业发展的建议及良策。他想知道大家对他本人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

    总之,他想知道大家想要表达的一切思想,哪怕反映的只是问题,甚或对他提出尖锐的批评。他预感到,以班子现有的精神状态是不足以支持、发展企业的。郑少卿的内心虽然十分焦急、焦虑,但他并没有刻意将自己不佳的情绪挂在脸上。因为他知道,作为企业法人,他的情绪不允许他整天愁眉紧缩,他一定要以最好的情绪和最佳的精神状态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即使面临天大的事情,也要始终报之以微笑。埋怨、抱怨于事无补,既然坏的情绪帮助不了自己解决任何问题,消弭不了任何矛盾,缓解不了丝毫的压力,那就不如给自己一个舒展的微笑,让大家看到自己微笑的力量,总比愁眉苦脸的要好。

    郑少卿记得,黑格尔有一句名言,意思大概是说,任何情况下,都要尽量展示你阳光、魅力的一面,不要让负面的情绪去影响你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句话对郑少卿启发很大。他必须耐着性子努力学做一个合格的企业领导人。要当好这个大型企业的领导人,又谈何容易?不仅需要的是耐心、细心、谨慎,而且更需要的是学识、定力。

    他想用一颗真心去融化大家,他想和班子中的每一名成员抱起团来,只有团结才是更好的凝聚力、战斗力。为了企业,即使自己忍受点委屈,哪怕暂时的得不到大家的理解、谅解也没有什么。他坚信,班子中的每一个人,虽然各有各的性格和个性,但没有一个是孬种,都是胸怀大志的人,只不过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沟通和磨合,这也只不过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郑少卿为了让大家尽快地了解自己,同时也为了让自己更好地了解大家,相互适应,彼此通融,他特意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安排了一场“班子恳谈会”。

    这个会议前后历时两个小时,应该说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通过“恳谈”,大家都畅所欲言,掏心掏肺,班子中先前不和谐的音符基本上没有了。“恳谈会”气氛融洽。大家一致表示,接下来的工作,一定会全力支持董事长的工作,竭力做好各自分工的工作,与企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共同面对各种困难和矛盾,全力以赴把企业发展上去。

    面对大家的表态发言,郑少卿内心十分欣慰,他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他深深地懂得,一个企业,没有凝聚力、向心力是绝对不行的。在星光公司,不允许有不和谐的音符存在,既然大家都在同一条战船上,最需要的是水手而不是看客。他希望每一名班子成员都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手”,能够在惊涛骇浪中无往不前。

    中层干部队伍经过了几年前的一次竞争上岗,目前在职数上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

    郑少卿深知,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对于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本人就是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打工仔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的,只不过是实干和机遇青睐了他。

    因为自己清楚底层的员工的情况,郑少卿也就格外地关注从一线员工中选拔、培养班组长、车间主任等各级干部。

    眼下,在星光打工的一线员工还有一千五百多名,加上机关、后勤人员,星光公司总的员工人数目前不到2000人。这和国企时代相比,人员总数减去了一多半。从减员情况看,虽然有着多种因素,如果从深层次思考的话,同样也反映出企业其实已经开始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大概这也是所有原国有企业的一个社会性通病。星光也难免如此。

    在用人上,郑少卿提倡举贤不避亲,更提倡任人唯贤、唯才是举。

    分管经营的乔副总经理的外甥苏南先前一直在精密机加工车间从事设备加工、维修工作,对于数控机床和模具加工很有研究且技术精湛,公司决定给这个车间配备一名设备副主任,乔副总经理就向郑少卿推荐了外甥苏南。郑少卿经过了解,并委派组织部门考察,认为苏南不仅专业技术过硬,而且思想素质也十分过硬,群众基础好,就在办公会上通过了对苏南的任命。

    一线操作工、质量标兵钱永顺,这个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的山里娃今年才刚满20岁。由于勤劳、实干,脑瓜子活络,工作中喜欢动脑子,生产的产品质量顶呱呱,当月实现了千条无次品的记录,深受车间领导和工友们的好评。郑少卿了解到他的事迹后,同意了车间作为向公司提名的后备干部培养计划。

    为鼓励像钱永顺这样的骨干职工,郑少卿甚至还挤出时间专程去车间看望过他。这使钱永顺异常感动,也更加平添了工作动力。

    在星光员工的心目中,郑少卿是从一线打拼出来的明星。他最熟悉一线,也最了解一线员工的心声,大家私底下都以郑少卿的打拼经历激励着自己。大家都觉得,星光是有希望的,星光的希望就寄托在郑少卿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