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活就活出个人样 » 043章 兑现承诺

043章 兑现承诺

    在人生的花季,木槿走完了她38岁的人生。

    在这38年中,木槿曾经有过绮丽的梦想,也曾经有过幸福的婚姻。

    然而,世事总是那么地不太令人如意,也从来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正是大好的青春时光,正值人生的奋斗的、攀援的阶段,她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间。

    一个女人,一个过早地品尝过生活的心酸的滋味的女人。

    一个还没来得及真正地享受人生美好的女人。

    她的离去,带给她的也许是永远的解脱,但她留给后人的只能是生不如死。

    郑少卿和韩洁茹回到东莞后的第五天,木槿的父亲,也就是郑少卿的大舅由于急火攻心,脑梗、心梗突发,溘然长逝。

    临咽气的那一刻,他还指了指墙上挂着的木槿年轻时的照片,用尽了平生最后一点力气,对木槿的娘说了最后一句话。意思是说,妮子的忌日那天,千万别忘了去她的坟头上去烧几张纸。木槿她娘就老泪纵横。木槿的弟弟慌忙打了120,120还没进村的时候,木槿的爹就不行了。

    对于这一切,郑少卿和韩洁茹当然不会知晓。

    此事大约过去了两个礼拜,在一次闲谈中,松花好像是在有意或者无意间不小心说出来的。

    松花的娘也就是郑少卿的二舅妈,在帮着料理完木槿老爹的丧事后偷偷地在电话中告诉松花的,并再三叮咛松花不要告诉她的表哥表嫂,不能再分他们的心,为了这个家,他们已经付出的够多的了。

    一向敏感的韩洁茹听出了松花话中有话,忍不住多问了几句,松花不得不实话实说。

    一声长叹过后,郑少卿把自己的头深深地埋进了臂弯里。

    松花突然意识到由于自己的不小心,好像一下子闯了大祸。她看到表格郑少卿那万分痛苦的样子,顿时心疼起来,忙不迭地进行道歉。

    良久,郑少卿才抬起头来,他对松花说,其实,你知道的这个消息最早,你应该在第一时间告诉我的,有些事情,你现在还不懂,因为你年龄小。

    松花就点了点头,紧接着又摇了摇头,好像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他不明白表哥说这番话的意思,她把这一切都归结为自己说话有些冒了,又触动了表哥那颗原本很累很累的心弦。

    她甚至有些后悔,心里一个劲地责骂自己,怎么嘴巴那么不紧,真欠!

    其实,郑少卿刚才对松花说那番话的意思,并非是要责怪松花。

    韩洁茹听出了弦外之音。

    韩洁茹把郑少卿的手机拿到了手中,从通讯录中找出了大姐寒梅的号码。拨通之后,韩洁茹又把手机递给了郑少卿,顺便说了一句,你给大姐打个电话吧,既然知道了,在电话里了解一下情况,请大姐寒梅方便的时候到大舅妈家探望一下,捎去我们的问候。。。。。。

    这就是韩洁茹最聪慧、睿智的地方。

    对于韩洁茹的善解人意,郑少卿是深有感触的,一直以来,他为能觅到这么一位知音而由衷地高兴。今生,有她,足矣!

    郑少卿在电话里埋怨大姐寒梅为什么不及早地跟他打声招呼,尽管不可能再一次回去为老舅送行,大姐寒梅的一席话还是令他有些感动。

    寒梅告诉他,你们走后,大舅就愈加病得厉害,说什么也不同意把他再送进医院,就跟当年爹生病时如出一辙。

    大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不愿意把钱都送进医院里去,先前的几次住院治疗,几乎已经花光了积蓄,他要把仅有的三万块钱留给大舅妈,留给小三子(木槿最小的的弟弟)。其实,木槿的离开,是对大舅最大的打击,诱发了他的老毛病,他早已不能承受生命之重。

    眼下,大舅妈的身子骨也越来越差,恐怕也维持不了多久。

    寒梅叮嘱郑少卿,家里的事,你就不要再管再问了,公司里整天那么一大堆的事情都在等着你,只要你管好自己的事情,多保重你自己就行。这年月,首先得有一个好身体,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凡事不能硬撑,一定要学会调适自己。如果觉得自己压力太大的时候,哪怕就找个地方大哭一场,也不能把压力憋进心里去,那很不划算。

    放下电话后,郑少卿的心情尽管依然还是有些沉重,但起码内心轻松了一些。

    就在刚才,他之所以没有直接把电话打给大舅妈,主要是担心怕在电话接通的刹那,重新会勾起她的伤痛。这一点,妻子韩洁茹提前都为自己想到了。

    松花给郑少卿和韩洁茹各冲了一杯绿茶和红茶,韩洁茹示意松花坐下。

    郑少卿端起了那杯绿茶,抿了一口,水的温度正是适合的温度。他很为松花的细心暗自赞叹。

    为了活跃一下气氛,韩洁茹率先转移了话题。

    她面向郑少卿,面带着微笑,像是在商量,又像是在征询着他的意见。

    韩洁茹说,眼下,松花自学考试的本科毕业文凭也已经拿到手了,成为了一名文学学士,很有些了不起。

    松花就笑,松花在掩着嘴笑的时候,面颊都有些红了,那是少女的腮红。

    经韩洁茹这么一提醒,郑少卿突然想起好像曾经承诺过松花一件什么事情。

    韩洁茹示意松花拿出了毕业文凭还有学士证书,递到了郑少卿的手中。

    捧着松花的毕业文凭,郑少卿顿时两眼放光,忍不住地啧啧称赞。

    在郑少卿看来,松花能够有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先后攻读下全国高教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和本科的文凭,这的确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恒心和毅力的话,只能是半途而废,那么多参加自考的人,能通过考试最终取得毕业证的也不是很多。就凭这一点,松花将来一定是一个能干点大事的人。

    韩洁茹提醒郑少卿,眼下,茹茹已经上了幼儿园大班,中午能够在幼儿园吃一顿饭,自己的时间已经十分地宽绰,自己完全可以独立经营书报亭的生意。

    再说,松花在这间书报亭已经干了快三年了,也该给人家换个地方,寻一个好的出路了。毕竟,书报亭还是不同于有一个比较正规正式的单位,有了单位,自己的社会保险可以由单位缴纳,也算是一个很好的前程和归宿。

    这个问题,不用韩洁茹再讲下去,郑少卿其实已经明白了她要讲得下半句。

    郑少卿告诉韩洁茹,星光目前的确缺少一个能提得起笔来写点东西的人。

    《星光轮胎报》先后有两任编辑杨程万、华雯娜都先后离开了公司,他们的文笔都很不错。尤其杨程万,更是有一支生花的妙笔,不仅报纸编辑的好,而且能够写得一手极好的材料。如果他现在还在的话,他一定会把他提携到公司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来,那是一个可以堪当大任的人才。

    可惜,当年的领导对于这样的人才竟然没有重用,究其原因正是杨程万是一个“炮筒子”、“直性子”,说过的一些话,在经意或者不经意之间就把领导们给得罪了。

    听说目前杨程万的公司经营的也很一般,郑少卿甚至有一个想法,如果杨程万愿意的话,他一定要亲自把他给请回来委以重任。

    企业的用人,说到底,就是要任人唯贤、扬长避短、唯才是举。最起码,杨程万的出发点是好的,只因他对一些事情和人员看不惯,尤其对一些领导干部的官僚作风看不惯,忍不住嘴边总会发一些牢骚。

    对于这样的人的这些缺点,其实,作为主要领导,只要因势利导地对其予以点拨、纠正就会好的,根本用不着打压甚至挤兑。

    从杨程万的出走,郑少卿那个时候就几乎看出了星光在用人的指导思想上的端倪。尽管自己也是在那个时候,中层干部公开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他不能不说那场竞争有什么不公正、不公平,如若真要那样的话,抑或暗箱操作的话,也没有了他郑少卿的今天。

    可见,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相当矛盾的,一切均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和看待问题。

    华雯娜当了一年多的《星光轮胎报》编辑,那也是一位很有才华和气质的大才女,并且也很有个性。

    无论杨程万还是华雯娜,在郑少卿的潜意识中,这两个人都是星光不可多得的人才。遗憾的是,他们也许这一辈子再也不会回到星光。

    华雯娜离开后,《星光轮胎报》由党委工作部部长石中玉主办。紧靠她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行的。

    党委会上,副书记万山峰多次提出过,希望公司能够考虑为《星光轮胎报》配备、充实编辑人员的事情。

    近一年来,这个提议仍然被搁置在了一边,并不是没有引起郑少卿的重视,而是一直以来没有十分合适的人选。因为,《星光轮胎报》虽小,却也是五脏俱全。真正能在全公司范围内寻找一位编写能力俱强的人才无异于大海捞针。

    一年多的时间,尽管有不少部门推荐过不少的人,但试用之后,都很难达到要求,难以适应编辑工作的需要。

    报纸作为星光的喉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星光的历史上,这张四开的报纸每月两期,已经整整出版(内部)发行了22年,可以说是星光发展史上的一个“活档案”,见证了星光非比寻常的发展、变迁之路。

    因此,给这张报纸寻找一名最合适的人选,也成为郑少卿格外地关注的事情。

    他希望这张报纸能够越办越好,通过这张报纸,及时地把公司的决策部署、实时动态、先模人物等报道出去,让全体干部职工都能在第一时间来了解公司的大事小情,积极参与公司的管理,或者进行建言献策。

    总之,不要忽视甚或漠视了这张报纸的力量,它的作用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更是巨大的。

    韩洁茹的意见已经十分明确,能不能把松花招进星光,让她去当这个报纸的编辑。

    郑少卿的疑虑和纠结在于,目前来看,松花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人选,从她的一些作品中,郑少卿断定松花如果进了星光,当上了编辑,也一定能够胜任编辑的工作。问题在于,松花是自己的嫡亲表妹,一旦把她招进了公司,又安排进了核心部门,其他的领导会怎么说?又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韩洁茹建议郑少卿,可以面向公司范围进行招聘,公开招聘条件,这样,在给别人一个机会的同时,松花也自然地就有了一个机会。这样做,对谁也都是公平的。公平竞争、择优录用。

    韩洁茹还提醒郑少卿,星光眼下正在社会上进行招工,如果你同意的话,明天就让松花去星光人力资源部报名、体检。不过,对于这层亲戚关系,我会叮嘱松花严格保密的。松花冲韩洁茹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又看了看郑少卿,好像在看他是什么反应。

    郑少卿同意了这一提议,并明确表示松花进入公司后绝对不能擅自打着他的旗号,必须要到生产车间脚踏实地的劳动,而不是直接去党委工作部编辑报纸。即使时机成熟,也要和其他人一起进行公开竞聘,这将作为一条原则。届时,如若有那么一个机会的话,一切也全凭自己的成绩、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越是亲戚关系,越不能搞特殊,尽管举贤可以不避亲,那也不行。一切看能力和水平。

    松花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入职体检、面试后如愿进入了星光公司,在一个半成品车间成为了一名三班运行工。

    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松花着实有些兴奋。虽然倒三班十分辛苦,一线劳动体力强度也比较大一些,但松花以她的乐观、执着无怨无悔,一个月后就提前出了徒,完全可以独立地进行操作,这令工友们刮目相看。

    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松花不辞辛苦,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参加了市里宣传部门举办的新闻作品骨干通讯员写作培训班,并系统地学习了新闻写作理论。期间,松花还在文学报刊、文学网站、知名平台发表了不少的小说、散文、诗歌作品,还获得了几个文学奖项。

    松花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采写的新闻稿件《星光的身边人身边事》还被省电台“平凡人的故事”栏目播出并有幸获得“好新闻”一等奖。

    三个月后,星光公司在公司范围内公开招聘两名报纸编辑。

    这次公开招聘,公司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万山峰为组长、六名党委成员及党委工作部部长石中玉组成的招聘领导小组。除笔试外,还进行了现场答辩。

    在十五名报名者中,松花最终以笔试成绩第一、面试成绩第一的优异成绩被录取。

    另一位被录取的是一名叫白诗华的小伙子,刚进公司不久的新来的大学生,文笔也很不错,在大学读书期间就经常发表作品。

    招聘领导小组的党委成员均不清楚松花的背景。

    可以问心无愧地说,郑少卿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跟任何人透漏过半句口信,更不存在私底下打声招呼的事情。

    对于新招录的这两名人员,招聘领导小组是相当满意的,贯彻的就是郑少卿提出的“唯才是举”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