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活就活出个人样 » 079章 不忘初心

079章 不忘初心

    迁入新居后,郑少卿跟韩洁茹终于过上了幸福的“有家”的日子。

    郑少卿所购买的这套楼房,并不是南方地产公司开发的房子。

    按照韩洁茹的意思,原本是想从南方地产新开盘的楼房中挑选一套的,但最终还是被郑少卿拒绝了。

    至于拒绝的理由,郑少卿有N种之多。

    当时夫妻俩人商榷买房的时候,韩洁茹就看中了南方地产的一处楼盘,同样也是学区房的范畴,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甚至更优于自己现在居住的小区。

    韩洁茹之所以最后放弃了要在南方地产购房的想法,不是屈从于郑少卿的个人主观意志,是她自己一个人慢慢地想通了。

    星光十分复杂。

    星光的复杂性一点不亚于官场。

    星光毕竟也还是一个小社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总是一言难尽的。

    郑少卿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也不是不懂得人情世故,正是因为深谙其中的道理,为了给班子领导做出表率,发挥好榜样的作用,他必须处处谨慎小心。

    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一定要避嫌。他不想因为房子问题惹得星光的干部职工私下里议论纷纷,说他郑少卿同样跟前任领导一样自私自利,不顾员工死活。

    郑少卿毕竟是区别于前任的。

    郑少卿更加看重的是人心。

    所以,在事关个人利益的问题上,他还是依然保持了冷静、睿智的头脑。宁肯自己吃亏,也不能让职工的利益受损,这是原则和底线。

    郑少卿永远忘不了的是,自己曾经在党旗下郑重宣誓时的情景。

    在那个庄严的时刻,当他举起了右手,握紧了拳头,一字一顿地对党宣誓时,他的内心其实是非常激动的。

    那次入党宣誓,是在他成为星光公司生产车间的产量、质量双料标兵第二年的七月一日。

    那一天,也是党的生日。

    自己能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并有朝一日成为了星光公司的董事长,成长为在全市很有一定知名度并很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这多少还是出乎郑少卿意料的,也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的。

    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的轨迹,并不绝对是靠着自己多么的勤奋,多么的智慧,多么的成熟。实实在在地讲,尽管这些因素都是成功的核心要素,但是,一个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同样是与天时、地利、人和紧密不可分的,这也是被不少成功人士所深深验证了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当然,在社会上的一些成功人士当中,也不乏纯粹地旱地拔葱式的人才和人物,他们都是靠着自己的能力、业绩出人头地、大有作为。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是走了一些捷径甚至是弯道超车的。

    郑少卿却是一个“另类”。

    郑少卿当年任职星光董事长,一时成为了一种现象和话题。

    不少干部职工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郑少卿毕竟是从一名生产一线员工上来的,而且还是前任董事长胡子航亲自点的将。如果靠竞争、靠人气、靠选举,郑少卿不要说有把握,甚至连希望都没有。

    星光50几年的发展历史证明,在历任企业主要领导者之中,纯粹的一线工人出身并成长起来的“一把手”位数是极为鲜见的,郑少卿算得上是星光有史以来的第三个。

    上任伊始的时候,很多人其实是并不看好郑少卿的。被人不看好自己,郑少卿其实也并不看好自己。担任星光的企业法人,他是完全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的。

    用一句不靠谱的话说,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味,上任之初的头一两年里,的确有些勉为其难。还好的是,郑少卿具有一个不服输、不妥协的性格,即使是在面对巨大的压力面前,在最最艰难的时刻,他都没有主动地败下阵来,并最终一路走了下来。这着实很不容易。

    郑少卿的大智大勇不仅表现在他为人处事和应对危机的定力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他对企业的发展信心上。在它看来,星光不会垮下去,星光一定会重振昔日的雄风!既然自己当了企业的这个头,自己就有着与星光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责任与义务,更是责无旁贷。

    股东和干部职工们的信心的提振也是从郑少卿开始的。大家从郑少卿的身上看到了星光的希望和未来。郑少卿身上所透射出的满满的正能量是不可低估的潜在的价值,是星光的命运所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星光的干部职工们逐渐改变了对郑少卿的偏见。

    大家对他一致的评价就是,是一个能谋事、能干事、成大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好当家人。

    大家对他态度改变的另一个理由就是,郑少卿是完全区别于胡子航的一个人。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待和审视,都有着质的不同。

    郑少卿上任后眼睛盯得是星光的未来。

    胡子航在任内眼睛瞧的是星光的当下。

    郑少卿忧心的是星光今后的路在何方?

    胡子航担忧的是自己的路该如何去走?

    郑少卿希望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把星光尽快地引入正轨,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胡子航盼望的是,在自己大势已去已经完全不能够驾驭星光、甚至回天无力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个真正的好的企业的领头人,继续好自己未竟的事业和未酬的壮志。

    胡子航的功过是非自有历史的判定与裁决。

    郑少卿的是非功过也是留待将来的历史去补写。

    现在看来,胡子航当初能够下定一个那样的决心,甚至不惜旱地拔葱、宁肯得罪班子成员而选拔郑少卿接替他的这一重要位置,可谓是深谋远虑的。实践证明,胡子航的这一抉择是非常正确的。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胡子航执政星光多年唯一做过的正确的事情。胡子航对于星光的发展有其历史性的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

    战略性决策性失误是作为一个企业主要领导者所应当极力回避的。这种回避是一种责任的担当,不是为了逃避责任,在概念的解读上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有多少企业家都败走在了战略性决策性的失误上。尽管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成为那个“走麦城”的关羽。

    胡子航也不承认自己就是“关羽”,尽管至今也不肯承认自己曾经败走过“麦城”。

    胡子航甚至在出现问题之后,面对检查机关的办案人员时所讲的话都还是那样的执迷不悟。

    在他的思想深处,依然没有认清也根本没有意识到他的一些战略性的决策都是不那么正确的,很大程度上是对形势的严重误判的。正因为对形势产生了严重的误判,才会导致必然的决策上的失误,这些都是相互关联并相辅相成的。

    胡子航认为,自己对于发展企业一向是认真的、执着的,也是严谨的。这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的一意孤行,错就错在他的盲目乐观,错就错在他听不进逆耳忠言,错就错在他选人用人不当上。

    由于刚愎自用,小圈子思想严重,胡子航的身边从此便没有了“能臣”、“干臣”和“贤臣”。

    由于忠言逆耳,从此耳边多了“小道消息”。

    胡子航的后期的工作重点完全是倾注在了一些琐碎小事上。

    班子成员的作用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导致怨声载道,甚至离心离德、貌合神离。

    干部职工的思想形同散沙,没有了凝聚力、向心力。

    一线员工的情绪由于收入的降低而士气低落。士气低落的直接后果就是产品质量滑坡,市场问题不断,经营深受影响,企业效益下降,造成企业连续亏损。

    发展企业,是为了什么?

    胡子航没有真正想明白。

    发展企业,一是为了给国家做出经济贡献,帮助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二是为了给广大的员工谋取福祉,让大家都能过上一个好日子、好生活。这两个问题才是为什么发展企业为什么必须发展好企业的核心问题和唯一正确的答案。

    胡子航的记忆深处所蒙羞的是,他在出现问题被检查机关带走的时候,大街上竟有人燃放起了鞭炮。

    胡子航是寒心的。

    更寒心的还是广大的员工。

    大家的收入已经连续几年没有增长,员工们考虑到企业困难,也都默默地忍受下来,一如既往地拼着命地干好工作。可是,后来,大家还都是心寒了,尤其是在胡子航出现问题之后,大家甚至看待他的态度都是鄙视的。

    郑少卿是在不断地、积极地、主动地更是自觉地去践行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和重托的。虽然他也只是一家企业的董事长,但在他看来,自己首先是一名**员,既然是一名党员,就要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不遗余力地发展好企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真正让每一名星光的员工都过上幸福的好日子。这不仅是他一直以来的夙愿,也是他对党的承诺。

    郑少卿这次迁入新居后,还是记挂着那些也同样迁入新居或者那些还没有新居可迁的员工。尽管大家都是在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着。

    对于刚刚在南方地产购房的员工,郑少卿都按照规定和政策对员工给予了一定的优惠,大家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从心里都很感激董事长郑少卿的关怀与关心。

    春节临近,郑少卿决定对于刚购买了新房的几十户员工逐一进行一次走访,每一户再送上1000元的慰问金。钱虽然看上去并不多,但起码也代表了公司对这部分员工的关爱。

    对于公司的困难户及特困员工,郑少卿还是一直以来继承和发扬了过去的优良的传统的。

    班子成员分头行动,带着慰问品和慰问金深入到困难职工群体中进行慰问。

    班子成员在感动大家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动了自己。

    如果不是深入到困难群体中,郑少卿和他的班子成员是不知道星光的困难职工有的是多么困难的。

    一线员工苗友明,三个孩子相差不到两岁,如今有的正待就业,多方努力地寻找工作。有的还在上学,妻子没有工作,更没有经济来源。上有八十岁高堂老母需要人照料,还常年卧床,是一家人的“拖累”。苗友明在星光已经工作了30多年,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

    星光出台了在南方地产购买房子给予内部员工优惠政策后,为了搭上购房政策这班车,苗友明也是拼上了,东拼西凑连借加贷总算是买了一套面积不大的房子,一家人从此有了着落。想想为了买这套房子,苗友明借钱时甚至连毛票也都记在了自己的账本子上,想起这些心酸的事情,他就想大哭一场。

    郑少卿了解到苗友明还是连续几年的公司劳模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千,这就是星光的劳模,这就是真正的无产阶级的一分子。

    郑少卿知道,苗友明不仅是星光多年的劳动模范,他还是设备革新领域的技术尖子、创新标兵。几年来,经他手革新改造的设备不计其数,为公司节约或创造价值数百万元。业界的不少公司几欲高薪挖他,他都不为所动。这尤其让郑少卿深为感动。这样的人才,如果不为星光所用,着实可惜。

    在多次办公会议上,郑少卿都曾经提出过要对苗友明进行启用,好几次都被苗友明拒绝了。至于拒绝的理由也是比较质朴的一句话,俺是大老粗一个,没有多少文化,干工作也只是凭经验和实干,让俺挑头带领着大伙干,俺不具备领导能力。

    苗友明的确文化水平不高,也只是小学毕业。虽然看上去笨嘴拙舌,但是他的技术经验、实干精神、责任担当却是别人所无法比拟的,甚至堪称一流。

    既然在机会面前不肯当一个部门的领导,那也要同样发挥好他的传帮带的作用。并且给他落实“劳模待遇”。

    郑少卿不仅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星光最缺乏的就是像苗友明这样的科技人才,而且越多越好。

    在走访苗友明家的时候,郑少卿甚至都流泪了,郑少卿给老娘吃的饭,最好的饭菜竟然是老娘碗里仅有的两片肉片。他和家人的饭菜里甚至连一星半点的肉末都没有。郑少卿不相信苗友明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如此糟糕。

    苗友明的大儿子苗小苗高职毕业,在学校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擅长于网络维护和计算机编程。

    郑少卿得知这些后,主动地对苗友明说,让你家的大儿子到星光工作,公司会根据他的专长给他提供一个用武之地。

    在星光,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新毕业入职的大学生一律都要在生产一线实习半年至一年。像苗友明大儿子这样的高职学历的人在车间实习不到半年就直接被安置在了企业的核心部门管理公司的所有网络运行与开发维护工作,这是近几年来的头一例。

    通过访贫问苦的方式在年关期间进行走访,郑少卿进一步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分量。

    企业如果发展不好,最终受苦的就会是职工。企业员工的工资待遇国家不会管你,企业如果没有效益甚至连续亏损,就会失去吸引力。

    一个企业,既然你给予不了职工想要的,要么职工忍着,要么大家离开。

    星光眼下最需要的是凝聚,是和谐,而不是分离。

    在走访每一户新搬迁员工和困难员工的时候,郑少卿和班子成员都不忘鼓舞士气信心,一再告诉大家,星光融入深圳皇家地产集团后,不久的将来,一座新厂房将在工业园区拔地而起,大家将要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上班。当下的星光厂区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商业住宅小区。新星光的建设与发展将会为全体星光人带来更大的实惠。。。。。。

    发展是硬道理,也只有企业发展了,国家才能受益,企业才能脱困,员工才能脱贫。

    郑少卿对此是满怀着信心的。

    郑少卿的目标就是让星光的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能有活干,有钱花,有饭吃,有房住。起码,在星光不能出现一个穷人。

    现在来看,郑少卿当初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

    星光给特困的员工以公司的名义担保买房,并且提供无息贷款,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栓心留人的最好的办法。这在其它企业是根本做不到也根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在星光,郑少卿就做到了。

    华总裁在听说了星光为困难员工担保买房的信息后,曾经在集团公司会议上教育她下属公司的头头脑脑们,什么叫政治站位?这就是!

    什么是担当精神?这就是!

    华总裁在集团内部每周一次印发的“内部通讯”资料上曾经做出过这样一个批示:

    。。。。。。深圳星光的领导人一心为员工着想,一心为维护星光的利益着想的这种忠诚、担当、担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