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活就活出个人样 » 088章 希望起航

088章 希望起航

    新星光,新希望。

    半年之内,深圳星光所有的审批手续在华雯娜、郑少卿及项目筹建指挥部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完全落实到位。

    深圳星光所需要的1000多亩土地也已由当地政府进行了划拨。自此,星光开始退城进园,正式进入了建设阶段。

    深圳星光挂牌之初,郑少卿就提出过一个建议,在新的公司名称命名问题上一定要格外慎重,也一定要体现出“星光”这两个字眼。

    这是因为,星光已经有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品牌还是传承,都是极具影响力的。如果完全摈弃现有的名称,启用一个全新的公司名称的话,品牌的市场价值就会大打折扣,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华总裁在关于启用何种名称问题上也的确动了不少的心思。为此,并在集团办公会议上进行了集体磋商、专题研究。

    最后,大家一致的意见,还是决定采用郑少卿的建议,将现有的星光公司更名为深圳星光橡胶轮胎有限公司。这也就意味着,不久之后,退城进入新的工业园区的公司的名称就叫深圳星光橡胶轮胎有限公司这个名字。

    经华总裁最后拍板,新的企业名称就这么定了下来。

    新星光的建设,是经过了国内最知名、最具权威性的一家橡胶设计院规划设计的。新星光项目分为三步进行建设。

    第一步建设项目为农用轮胎项目。本来,在规划之初,集团方面经过充分论证,是要缩小投资规模、削减计划产能的。这是因为,传统的农用轮胎项目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上份额都在不断地减少,农用轮胎市场倾向于科技含量更高的尖端技术新产品。

    作为集团总部任命的深圳星光筹建指挥部副总指挥之一的郑少卿,在得知集团总部方面是要有意削减对农用轮胎的投资规模时,还是在第一时间力主改变这一决定的。

    郑少卿是这样认为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大国就离不开土地。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集群化的不断发展、提高和不断改进,中国的农业发展必将会日新月异,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据他掌握的资料显示,过去三年中,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农业、农村、农民,作为中国的“三农”的核心,可以说是大有作为。

    数据表明,最近三年来的主机制造企业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国内有大小主机制造企业3566家,近半数以上的主机制造企业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产品都供不应求。这就预示着,农民对种地已经基本脱离了牛耕人拉的时代,完全取而代之的是农业产业机械化。

    随着机械化作业的普及,主机配套的橡胶轮胎也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量。所以,农业轮胎要在不断地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地丰富规格品种的基础上,不仅不能减量,而且还应进一步扩大产能。

    在上项目问题上,华总裁是相当慎重的。

    新星光建设之初,规划更是相当的重要。

    华总裁请来了国内一流的橡胶轮胎设计制造专家,请他帮助论证指导。

    郑少卿作为星光的负责人,也全程参与了那次项目规划论证会,并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专家从中国的农业形势、农业特点、市场链分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充分肯定了郑少卿力主的扩大农用轮胎产能的建议。

    专家的建议还从新星光的发展入手进行了定位。星光应该沿袭几十年来的传统产业优势,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产品的升级改造,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品质,全力提升品牌价值。

    对于国家政策不允许不提倡的落后产能,要本着能减则减、逐步削减、化整为零的原则进行逐步淘汰。这样一来,可以集中起优势资源,加快新产品研发,增强市场竞争力。

    新星光建设的第二步,按照规划目标,加大对NYZTW的投资力度,这一项目的总投资规模大概约7亿元。传统农用轮胎的投资规模约在3.5亿元左右。

    NYZTW项目跟传统的农业用普通轮胎相比,最大的不同和区别在于,NYZTW科技含量更高、产品质量更优,市场需求度更广,利润价值率更大。

    规划之初,NYZTW项目就被定位为高精尖技术项目列为优先发展。

    目前,星光公司正在运行的这个NYZTW项目,技术也已经十分成熟,并且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都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知名度。

    星光第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就是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对巨型工程机械轮胎的项目改造、扩能。

    新星光的希望也在这里。

    巨型工程机械轮胎作为星光的支柱产业,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据了半壁江山。

    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也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由于巨型工程机械轮胎的技术含量相当高,工艺制造技术难度相当的大,几年来,星光的巨型工程机械轮胎制造可以说在郑少卿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

    星光的巨型工程机械轮胎在胡子航时期就已经研究开发,那时,由于产品质量不过硬,退赔率较高,一直是一个高端的频危项目,投资不少,见效不大。

    郑少卿深知星光之所以发展不上去也是被这个项目所累。

    多年来,正因为这个项目,投入了巨额的资金。

    还是因为这个项目,跟多个企业相互担保融资,以至于负债累累。

    巨型工程机械轮胎不仅是国内技术含量较高的尖端产品,而且还是国际轮胎市场公认的最难攻关的项目。二分之一的成品合格率意味着什么?通俗地说,每生产两条巨胎产品,要么一条是正品,要么一条是次品或者废品。

    当年,胡子航在拍板决策上这个项目的时候,也很是慎重的。

    胡子航考虑最多的是,星光的技术研发能力在同行业中还是数一数二的,在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上占据着主导地位。

    当时的背景是,国际金融危机逐步化解后,随着国际市场采矿业的兴起与崛起,国际市场上对巨型矿用工程机械轮胎的需求量猛增。

    星光投资建设巨型工程机械轮胎项目那年,国内能够生产这种巨型轮胎的厂家也不过五六家。由于技术都还普遍不太成熟,国内国际市场的巨胎业务大都由美国、法国、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的轮胎巨头所垄断巨胎市场,攫取了巨额的利润。

    国内的几家巨胎制造厂家,当属星光的科技研发实力最强,产品质量也相对更高一些。当然,比起欧美等国家的巨胎制造研发水平,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后来,国内的几个巨胎制造厂家迫于压力和不成熟的产品,相继有几家停了下来。但是,星光没有停下来,仍是在继续着巨胎的研发事业,并且突破了许多的技术封锁和技术瓶颈,在产品质量提升方面实现了较大的技术改进。

    由于星光的巨型工程机械轮胎在产品质量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退赔率明显地减少,市场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一时,星光牌巨型工程机械轮胎名声远扬,蜚声海内外巨胎市场。国外客户紧接着下了许多的订单。

    星光的巨胎项目可以说当年是在胡子航执政星光时上的这个项目,虽然经历了不少的波折,交了不少的“学费”,付出了较大的代价,遭受了不少的困难、坎坷,但从长远来看,这个项目还是比较有战略眼光的。也为今后新星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巨型轮胎项目始于胡子航,兴起于郑少卿。

    在星光上下一致反对再对这个项目投资改造时,郑少卿力主把这个项目做下去。如果这个项目中途半途而废,对星光就会意味着灾难。

    车到山前必有路。

    这条路,就是星光的希望之路。

    只有咬紧牙关,蓄积力量,百折不挠,勇于拼搏,才能将这条艰难曲折的道路变成通途,只不过要付出艰巨的代价。

    信心、责任、担当支撑着郑少卿始终如一地把这个项目做了下来。在他的全力支持下,巨型工程机械轮胎项目终于向好发展,初步有了收益。这就是好的兆头和苗头。

    一个全新的星光,就是要依靠这“三步走”的战略支撑发展。

    无论农业胎、NYZTW还是巨型工程机械轮胎项目,每一个都是新星光的支柱产业,每一个都是新星光的强力的发展引擎。

    当务之急,是要按照规划要求,加快建设速度,保障建设质量和施工质量。

    新星光在建设的过程中,原址上的星光公司的生产经营是要必须确保正常运行的。老星光的运行与新星光的建设是不相互矛盾的。

    新的星光公司建设好了,老星光也将终止它五十多年的运行历史。届时,在那片星光的土地上,还将会升腾起一片片新的希望。那就是成片成片的房地产开发,成片集群的密密麻麻的楼群。。。。。。

    华总裁在新星光建设上提出的一句口号就是“深圳速度”。

    深圳皇家地产集团实力最强的建筑公司进驻了化工园区建设工地。

    挖掘机的轰鸣声仿佛在告诉人们,一个崭新的希望将从这里诞生、崛起!

    肩负着重大使命的郑少卿,在新星光开工建设之际,一个人就完全分成了两半。

    华雯娜作为项目筹建指挥部的副总指挥之一,是排在了郑少卿前面的。但在具体的工作中,郑少卿是需要密切地同华雯娜进行配合的。

    华雯娜是明显地依靠依赖于郑少卿的。

    这样一来,郑少卿的时间只能是一分为二。一半在管理着星光的运营。一半在项目建设工地,同指挥部的人一起负责项目的建设。

    郑少卿就像拧紧了发条的闹钟一样,精神状态是完全亢奋的,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亲力亲为,无论是在老厂区还是在建设工地。

    在郑少卿的感染下,项目筹建指挥部的一班人也都是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家遇到问题就召开会议进行磋商研究。每一个人几乎都是不停地旋转的陀螺,充分显示出对工作的敬业。

    华雯娜在新项目建设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华雯娜完全放下了架子,她跟郑少卿一样,头戴安全帽,穿着一身工装,随时出现在工地的每一个地方,显示出吃苦耐劳的精神。

    星光跟深圳皇家地产集团合作后,翔凤钢铁集团总裁徐末深曾经给郑少卿打过一次电话。

    一来呢,徐末深表示祝贺。二来呢,徐末深对于郑少卿的成长成熟还是表示了赞许和赞赏。

    在徐末深看来,当初郑少卿之所以要主动地找自己商洽合作事宜,郑少卿也的确是认真的,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至于后来双方没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那段时间,徐末深就没有主动地再跟郑少卿打过电话。

    徐末深清楚,郑少卿的头脑中有一杆称,他能够称得出在深圳皇家地产集团跟翔凤钢铁两者之间二者彼此的分量。毕竟,择优势而不取劣势,这也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换作是他,也会全面权衡利弊的。

    徐末深认为,郑少卿这个小老弟还真的不是一般的人物,不能小瞧了他。他的智慧就在于寻求最佳利益的结合点,这是每一个智者都会做的事情。

    本来,在星光跟深圳皇家地产的合作之初,徐末深是打算到星光拜访郑少卿的。

    几次在市里开会,两个人都是偶遇,也是在会后匆匆地离开,并没有来得及详谈一些什么。

    徐末深通过几次跟郑少卿交流,他老早就感觉到郑少卿不俗,是一块做企业的好料。

    尽管徐末深有些话不好讲在当面,按照他原来的设想,翔凤钢铁集团是要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将星光收归旗下的。

    尽管当初接洽的时候,郑少卿跟他也只是谈了南方地产的问题而没有更深层次地涉及星光的合作。

    对于星光,徐末深的确是相当清楚星光的家底的。徐末深曾经预计,胡子航时代,如果仍然按照当初的发展思路走下去的话,星光最多维持不过三年。

    胡子航退位后,郑少卿的继位,可以说是延续了星光的生命。

    正是因为这个少壮派,也才进一步改写了星光的历史。实践证明,郑少卿这个工人出身的星光当家人还是出类拔萃的,堪称为一个人才。

    翔凤钢铁之所以没有站出来跟深圳皇家地产集团竞争,主要是因为,翔凤钢铁在自身实力方面还是感到自身略逊于深圳皇家地产集团的,尽管这两家大型的企业集团都是业界数一数二的资本运营大鳄。

    徐末深最终决定对星光放手,看来还是对的。因为,他已经判断出,郑少卿一定会同实力更强于翔凤钢铁的深圳皇家地产合作。

    徐末深再次给郑少卿打电话的时候,是在来到了新星光在化工园区的建设工地上。

    翔凤钢铁集团就坐落在工业园区一角。距离新开工的星光建设工地不足五里地。

    徐末深来到工地上的时候,郑少卿跟华文娜等一帮人正在研究图纸资料。

    徐末深的突然到访,着实令郑少卿又惊又喜。

    作为忘年之交的老朋友,企业界的老前辈,郑少卿对徐末深是恭敬有加的。

    郑少卿邀请徐末深来到了临时搭建的项目建设指挥部的工棚里。两个人坐下来嘘寒问暖。

    刚才,徐末深已经看过了大门口树立起来的巨大的项目建设的招牌以及规划说明。对于这样一个如此浩大的工程,徐末深还是表示了相当的惊讶的。

    尤其是在两年内力争一年半的时间里全面建设好一个崭新的星光公司,徐末深对此是表示了怀疑的态度的。

    郑少卿的解释是,新星光的建设,要体现的是深圳速度,贯彻的是高效高质,追求的是速度、效益。

    接下来的话题,两个人谈了许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气氛也十分愉快。

    其实,这次来到新星光的建设工地,徐末深还有别的用意。

    周边的上百家企业,都没有树立起一根烟囱。

    这是因为,入住工业园区的任何一家企业自从进园的那一刻起,是不允许拥有自己的锅炉的。

    工业园区内最大的两家大型企业集团一家是国电瑞安,一家就是徐末深所在的翔凤钢铁集团。这两家企业都是产气大户。

    按照政府的开园规划,所入住的每一家企业生产用气都要按照市场化进行运作,并入国电瑞安或者翔凤钢铁的统一用气网络,由这两家大型企业集团专供企业用气。这样做的目的,可以极大地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项目建设之初,其实就已经考虑到了届时用哪一家的生产蒸气的问题。

    郑少卿曾经多次跟华雯娜建议,新星光所用的生产蒸汽最好用翔凤钢铁集团提供的能源。无论在价格方面还是能源专供的质量方面,翔凤钢铁的能源输入在成本上都要优于国电瑞安。所以,在规划方案上,华雯娜就把届时选用翔凤钢铁蒸汽这一重要事宜写进了规划方案中。

    从这一意义上讲,星光与翔凤钢铁也还是有着一定的合作关系的,尽管是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也只是一种买与卖的关系。

    郑少卿算过一笔成本账,按照新企业新规划的产能规模,如果使用国电瑞安的生产蒸汽,一年要多花费1500万元。如果接入翔凤钢铁集团的生产用蒸汽,一年至少可以节省下1500万元,这笔节省下来的巨额资金完全可以用来填平补齐一些见效更快的小项目。

    对于郑少卿的精明和精细的成本管理理念,华总裁是十分赞赏的。集团办公会议上,多次将郑少卿作为一个典型进行树立。

    国电瑞安也为了争新星光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先后对深圳皇家地产集团的有关领导进行攻关。同时对郑少卿也加大了公关的力度。

    在大是大非面前,郑少卿清楚,企业的利益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即使面对诱惑。

    考验一个人,很多的时候,并不是看你说了些什么,关键是看你做了些什么。

    郑少卿从头到脚都应该是一个经得起推敲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才是真正的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