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活就活出个人样 » 101章 出彩人生

101章 出彩人生

    一线工人出身的郑少卿一直以来都对生产一线的员工情有独钟。

    当年,还在生产车间劳动时,郑少卿就深深地感觉到生产一线员工的辛苦,那是相当的不容易的。

    大学毕业后,为了生存,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的爱情生活找一处僻静的港湾,他携起了韩洁茹的手在不得己的情况下也只好来到了南方。

    那时,郑少卿满脑子考虑的其实只想要一个栖身之地,一个能赚点钱吃饭的地方,至于其它的一切,真得没有心思去多想些什么。即使去想了也是白想。

    在星光扎下根后,郑少卿拼命地干工作,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依靠着自己的体力、能力自己养活自己,不这样做的话,不要说吃饭,甚至连一块立足之地都不会有。

    在一线当工人的几年里,郑少卿经过了人生风雨的历练,凭借着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成为一线员工中的佼佼者,这也为他日后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夯实了发展的根基。

    每每回忆起在车间的那些过往的岁月,郑少卿都会涌起万千感慨。

    郑少卿想到,自己曾经多次被公司里树立为生产标兵、质量能手,成为星光当年的当红明星。

    星光不仅现在急需这样的人才,而且今后更加需要这样的人才。

    正是因为进一步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郑少卿任职董事长以来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也更是加大了力度。

    星光靠什么发展?

    没有人才,不率先打破人才这个制约瓶颈是永远发展不好的,永远也发展不起来的。

    郑少卿在星光提出的口号就是“人人是人才,人人成为人才,为人人提供平台”。

    星光的职工教育培训也是在几年中下了一番深功夫的。干部培训的目标就是:担当、担责、创新、作为。

    一线员工培训的目标就是:三至五年内,把一线员工队伍打造成全能型的生产骨干队伍,每一名员工不仅熟悉本工种、本岗位的操作,而且还要熟练掌握不同工序、不同的工作岗位的操作要领,切实做到来则安之,安之能战。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尽快地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全面提升生产效能。

    郑少卿还提出,每一年都要努力培养一批各个层面的“首席技师”、“高级技师”、“创新能手”,这是企业活力的源泉。

    星光的年度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规划,郑少卿都是要亲自审定的。

    一个国家,如果不抓对国民的教育和素质的培养,那也很难和国际接轨。

    同样的道理,一个企业,如果忽视了对干部职工的培训,这个企业势必将是滞后的。

    对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样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启迪大家的思想,开阔视野境界,以创新的思维去认识世界,汲取知识营养,弥补能力上的缺憾和不足,继而全面提升创造性,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份报告就在郑少卿的案头摆放着。

    连续三年来,星光自身培养的各种人才已经突破了200多人。这200多人身处星光公司的各个工作岗位,大多数都是在生产一线岗位和辅助维修岗位工作。他们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已经累计达到2000多万元。

    从创造的经济价值来看,虽然大都是一些隐形的价值,但也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果。如果没有这一部分人凭借着睿智的头脑辛勤的付出,这些经济价值也许终将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为了鼓励干部职工的这种创新的精神,郑少卿都是严格按照相关的奖励政策进行奖惩兑现的。

    半个月前,星光公司隆重召开了2018年度科技创新能手表彰大会。会上,对一年来涌现出的26名生产能手、36名质量标兵、41名创新能手、29名科技功臣、31名首席技师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命名表彰。

    这些企业的“功勋人物”,星光按照对企业做出的贡献的大小和创造的经济价值,均给予了重奖。

    往年的时候,星光奖励这些有功之臣,大多是采取的发放一定价值的实物作为奖励,在奖励的数额和力度上都不算太大。今年,郑少卿决定改变思路,对有功之臣决定给予重奖。

    星光所列出的奖品是极其丰厚的。

    科技功臣一等奖,奖励现金10万元;连续5年获得市级科技功臣称号的,直接奖励面积80平米的楼房一套,根据楼房的价值,只承担一半的费用。

    对于创新能手的奖励,根据星光公司的评选认定办法,第一名给予8万元或者等同于8万元的国产小轿车一辆(二者选一)。

    对于首席技师的奖励,规定荣获国家级首席技师称号的,星光奖励一套80平米全产权住房一套。荣获省级首席技师称号的,星光奖励一套70平米的全产权住房。

    当年被评选为生产标兵、质量标兵的,公司分别给予3万元的奖励。

    星光的科技奖励政策不仅在公司内部起到了极大的刺激作用,而且在整个轮胎行业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班子成员中有不少人甚至为郑少卿捏着一把汗,这样做,集团公司方面会不会允许?会不会答应?会不会有什么阻力?

    当然,在不同的声音和所有的担忧中,郑少卿是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的。

    2018年,星光公司之所以要开一个历史的先河,对有功之臣予以重奖,郑少卿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郑少卿就是要传递出这么一个信号,他要告诉股东们、干部们、职工们,无论你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岗位上,只要你始终如一地积极努力地去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铺下身子一门心思地去钻研课题、解决问题和难题,敢于攻坚,多出、快出成果,为星光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那么,任何人都会是星光的功臣,任何人也都会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每一个人的面前,都面临着这样一个机会。

    对于郑少卿的这一大胆的做法,华雯娜起初是保持着谨慎乐观的态度的。

    她不得不善意地提醒郑少卿,你的心思是好的,出发点也是好的,都是为了星光的发展大局着想。但是,星光毕竟已经成为了深圳皇家地产集团的一个全资子公司,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钱来用于各种奖励,集团方面会不会同意也还是说不好的。

    星光的承包方案中其实已经写得十分地明确,除了完成规定的年度上缴利润指标之外,星光是有着一定的分配自主权的。。。。。。

    这就意味着,郑少卿的这一决定不仅是慎之又慎的,而且也是从法理上经得起任何推敲的。2018年,星光需要上缴集团总部的利润是5600万元,由于星光融入深圳皇家地产集团之后,集团方面给星光进行了及时注资,星光的发展还是很快就实现了扭亏增盈。整个2018年度,星光是实现了较大的赢利的。

    从企业的利润指标中,适当地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对企业功勋人员的奖励和激励,也是完全说得过去的。毕竟,这笔钱乍一看上去数额也是有些大的,但是,把这笔钱用在该用的地方,花在刀刃上,总比当作奖金私分了强。

    华雯娜不得不佩服郑少卿的这一决心和果决的气魄。华雯娜知道,如果换作是她的话,这么大的一个决定,她会犹豫的。

    郑少卿非常理解华雯娜的一番好意。

    华雯娜作为集团总裁特别助理,也是有义务为郑少卿提个醒的。

    早在做出这个重要的决定之前,其实郑少卿已经通过邮件的形式向华总裁进行了汇报,并详细地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写给华总裁的请示报告中,郑少卿再三地重申了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他还特别注明,一定要把人人是人才、企业必须尊重人才这个理念弘扬下去,最好的落脚点就是对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重奖。

    华总裁几乎是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都在仔细地逐字逐句地研究郑少卿写给她的这份报告的。

    华总裁手中紧握的那枝红色的阅文笔在郑少卿的请示报告上几乎作满了标记。

    她批阅完了这份报告之后,立刻吩咐办公室将这份报告在集团班子成员中进行传阅。

    第二天上午召开的集团公司办公会议上,华总裁讲得第一个问题,就是征求大家对郑少卿这个报告的意见。

    集团公司在座的每一位高管都还是发表了意见,尽管意见不尽相同。

    赞同郑少卿这份报告的有之,不赞成这份报告的高管们也占到了一半以上。

    会上,无论赞成或者不赞成的高管也都谈了各自的看法和理由,大家的理由听上去都是那么地充分。

    会上,对于这个问题还一度出现了争执,甚至争得面红耳赤。

    见大家的意见僵持不下,华总裁就不动声色地说,我是赞成郑少卿的这一意见的。

    会议室内登时静了下来。

    大家都在屏息静气地听着华总裁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各位,请大家想一想,星光自从被集团兼并融入之后,变化还是巨大的,尤其是在管理理念、经营成果、经济效益等方面,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一变化,都是来自于星光有一个好的领头人-郑少卿。

    据我了解,郑少卿的前任胡子航时期,星光面临着即将破产的境地。企业在危难之际,郑少卿是临危受命。在这一点上,胡子航可以说选对了、也用对了他这个人。郑少卿这个人是从基层一步步干出来的,他没有任何的背景和靠山,他唯一依赖的就是自己的信念、信仰、担当、作为。

    就我了解到的情况,郑少卿还是光明磊落的一个人。这个人不仅干练、敬业、而且对待工作有主见、有创新、有思路,是完全不同于有的分公司的领导人的。正是因为他有着扎实的底层工作经历,丰富的管理经验,出众的领导才能,所以,我一直比较看好他。

    星光率先在集团内重奖功臣,我看这个报告好就好在敢为人先,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来,我也正在考虑的问题。一个企业要发展,人才是至关紧要的。集团目前有16家分公司,将来还会扩张增加至17家、18家甚至更多。每一家分公司如果都树立起星光的人才理念的话,企业的发展那将是突飞猛进的。。。。。。

    星光不仅在一个方面成为集团的一面旗帜,而且已经在多个方面在十六家分公司中领跑,星光的管理经验不仅要学,而且,星光的人才价值理念更是值得各公司认真学习的。

    华总裁的一席话,等于充分肯定了郑少卿的这一做法。不同的声音到此戛然而止。

    集团公司办公室在一日后函复了星光公司董事长郑少卿:根据总裁的意见,同意星光公司对有功之臣的重奖的决定。。。。。。

    这一结果跟郑少卿预料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郑少卿觉得,华总裁是一位全局观念很强的资深企业家,他的这一请示报告,她也一定会高度重视的。

    有了“尚方宝剑”,星光公司接下来按照相关的规定对所有的不同类别的“有功之臣”进行了审核、评定。

    郑少卿决定以热烈、隆重的方式搞一个授奖仪式。

    华雯娜还给郑少卿出了一个不错的主意,颁奖典礼那天,还要邀请受到重奖的“功臣”家属也要莅临现场,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和荣誉。同时,对这部分家属额外颁发一个奖项,感谢他们对配偶工作上的支持和为星光的发展做出的积极的贡献。

    郑少卿亲自给华总裁打了一个电话,诚挚地邀请华总裁届时莅临星光对功臣进行颁奖。

    华总裁愉快地接受了郑少卿的邀请。

    颁奖的日子很快到来。

    星光能容纳600余人的礼堂内(国企时代建设的大礼堂,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座无虚席、人头攒动。

    会场内醒目的会标告诉大家,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

    主席台上。

    华总裁端坐在正中。

    郑少卿主持颁奖仪式。

    华总裁做了重要的讲话。

    华总裁的讲话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不时被一阵阵的掌声所淹没。

    长长的主席台的桌子上,放着三样十分醒目的东西。每一样东西上都是用红凌布系着的。这三样东西是:一摞摞的现金;楼房的钥匙模型;轿车的钥匙模型。

    颁奖仪式按照既定的程序依次进行着。

    郑少卿在华总裁讲完话之后,也进行了简短的讲话。他代表星光公司对所有获奖者表示了祝贺并勉励了大家。。。。。。。

    在颁奖环节,礼仪小姐将一只楼房的巨大的钥匙模型毕恭毕敬地交到了华总裁的手中。一位三车间设备维修工、国家级特等焊工、首席技师钱四毛满含着激动、喜悦的泪水从总裁手中接过了那把金光闪闪的楼房钥匙。

    获得如此大奖,是钱四毛这一辈子都为之骄傲、为之兴奋的特别荣耀的事情。

    钱四毛做梦也不会想到,一个工薪阶层,即使攒上半辈子的积蓄,也不一定能够在南方这座最现代化的城市中买得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眼下,这个梦实现了。他简直有些怀疑这个突然降临的幸福的梦是不是真的。

    几年来,很多企业都承诺以高薪挖走这个钱四毛,钱四毛也不是没有动摇过、犹豫过。但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之后,钱四毛最终决定还是留在了星光。因为,他已经在星光工作、生活、奋斗了大半辈子,对星光有着很深的感情。

    郑少卿每每提及钱四毛,都会无限感慨。对于这样的特殊人才,星光如果不予重视、不予重用甚至不予理睬无动于衷的话,那将是企业领导人的绝对失误。

    正因为爱才、惜才,又担心无法留得住人才,才成为郑少卿心中的一个痛点。前几年,星光流失的人才也不在少数。流失的那些人才也都各有各的能耐,为了生存,也为了生活的更好一些,他们在感觉自身价值难以体现之后,渐渐地对星光就失去了希望,也不得不默默地选择离开。

    人生就是这样的无奈,活着,活出个人样来,是每一个人对幸福的追求。

    对于前任,郑少卿极力避免自己有任何的评价。事实已经明摆着,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经营管理思路要去芜存菁、扬长避短,过去的老路,该回头的一定回头。因循守旧是没有任何希望和出路的。

    星光迫切需要的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化的发展道路,离开了这两条,很难想象星光下一步会能怎样。

    继任者的责任不是推脱责任,而是勇于肩负起前任未竟的事业,努力地向前一步更好地推进。

    郑少卿掂得出自己身上的这一分量。

    学则通,通则变,变则成。

    郑少卿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也是在不断地进行完善管理手段,积累管理经验。事实和实践进一步证明,他的这一大胆而又果决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不仅具有“吸睛”的意外奇效,激励了星光人的斗志,而且留住了星光的各个方面的人才。

    13辆小轿车的钥匙模型发放到13位功臣之手的时候,全场沸腾了。

    。。。。。。。

    电视台“第一视角”专栏全程跟踪报道了星光的颁奖典礼。

    星光的知名度如同天际熠熠闪亮的星光一样灿烂。

    每一名星光员工都为自己是一名光荣的星光人而由衷地自豪。在星光,每一个人几乎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一个人都找到了归属感、幸福感、安全感。。。。。。。

    给他们每一个人带来幸福的感觉的那一个人,就是他们的董事长郑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