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活就活出个人样 » 106章 亲亲土地

106章 亲亲土地

    总裁特别助理华雯娜病愈后出院第三天,新星光所在的工业园区建设工地遇到了一件特别棘手的问题。

    当初,因为项目建设需要,立项之初,新星光工业用地上级核准的土地数是1210亩。

    原本,这片土地是三个自然村的土地的总和。

    新星光还在申请立项的时候,工业园区所在的当地镇政府接到深圳皇家地产集团的用地规划申请之后,就加紧对周边的村庄进行了动迁,按照相关的政策,全部将周边村民进行了安置。

    新星光建设的批文尤其是土地问题落实之后,由于中间还有相当繁琐的一些手续要加紧办理,在这期间,村民们依然在耕种着他们原有的土地。一些还未成熟的庄稼也只是在等待时日颗粒归仓。

    新星光项目建设指挥部成立以来,也是以最高的效率进行项目建设的。

    一千多亩的项目用地,按照新星光的规划设计,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工程。这就意味着,前两期工程的间隔不会太长,项目用地大约在800多亩。第三期工程间隔的时间或许会长一些,剩余的400多亩土地暂时可能要撂荒一段时间。

    1200多亩的土地很快被砌好了三米多高的砖墙。这就意味着,农民的部分未来得及收获的庄稼也是将不允许他们再收获的。土地补偿款当中其实是对土地上的所有农作物已经给予了经济补偿。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近年来,随着国家城镇化、工业化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目前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占用土地少,人均占用耕地就更少,土地资源变得更为紧缺,人地矛盾突出。

    搬迁进楼房的农民祖祖辈辈住得是平房、瓦房,乍一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生活中用上了“两气”,文明的程度和幸福感提升了不少。可以说,农民们对于幸福的生活内心是知足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农民对于土地的眷恋也是深深的。

    在建的项目,连片的庄稼早已被铲除,尽管有些土地十分贫瘠,庄稼长势先前也并不那么地好。随着铲车及挖掘机的轰鸣声,一辈子以土地为生的农民还是流下了泪来,这是对土地的眷恋和无奈。

    工业化的进程其实就是以土地资源为牺牲和代价的。地方政府在起初对工业园区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也是本着土地集约化的原则和精神尽可能地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目前的工业园区之内入住的不少企业,很多都是在丘陵地带经过对荒山、坡地的改造之后建立的企业。

    新星光在工业园区之内的这么大的一片土地,真正的占用的可耕地资源不足450亩,其余的土地都是紧邻的三个村庄的拆迁用地。

    附近三个村的村民几乎都失去了土地,每一个人平均保留有不足两分的土地资源。土地的珍稀在这些世代以农耕为主的农民们看来简直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新星光打上了围墙的这片土地上,暂时用不着的土地引起了农民们的注意,他们一直在牵挂着,土地可不能撂荒,土地一旦撂荒,农民们会痛得心疼。

    围墙的北半部是新星光项目建设的第三期项目建设用地,目前是闲置的。土地上依然生长着玉米、高粱之类的农作物。

    当初,项目建设指挥部有着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是在打围墙的同时,坚决、彻底地清除干净地面上的所有庄稼,不留下任何的后患。因为,与农民打交道,耗不起时间,也纠缠不清。另一种声音是,施工所用的土地,地面上的农作物是必须要清除的,但是,对于暂时用不到的那数百亩土地,应该允许农民们完成最后一季的收成。

    禾苗正绿,假以时日,给农民们最后的一丝念想。

    郑少卿的提议是代表了第二种声音的。

    郑少卿就是农民的儿子。对土地的深情,他同样感慨和无奈。

    有发展就会有牺牲。尽管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牺牲,但是总会以牺牲为代价和前提的。

    作为项目建设的副总指挥之一,郑少卿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第一,允许农民收获这一季的庄稼,不同意立即铲平这一片长势正旺的禾苗,他请大家尽量地多想一想农民的不容易。第二,对于附近三个村庄的农民集体提出的今后继续在这片闲置的土地上耕种的问题,郑少卿的意见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另行考虑。

    华雯娜当即否定了郑少卿的这一提议。在她看来,这种答复是不允许的,也实行不通的。集团公司既然征用了土地,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土地资源目前已经是集团的资源,虽然部分土地暂时撂荒一段时间,但不代表永远撂荒和闲置,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第三期项目建设很快到来。如果允许农民们继续在这片暂时闲置的土地上春种秋收,就会没完没了,纯粹是自讨苦吃、无事生非。

    对农民的怜悯和同情,对土地的爱惜和无奈,促使郑少卿不得不耐下心来跟华雯娜讲些道理。

    华雯娜却听不进郑少卿任何的话语。这也难怪,华雯娜从小都是城市中长大的女孩,她几乎没有踏足过农田,更没有过任何的耕种经历,也压根儿体会不出农民对土地的一往情深。

    虽然郑少卿一再坚持,后来,华雯娜也还是进行了一番让步,同意了郑少卿的提议,让农民们将这一季的庄稼收获完毕,并再三重申,这是最后一季。

    农民们这一次集中在新星光的项目建设工地上,里里外外不下五百人,可以说已经干扰了正常的施工。

    华雯娜住院期间,郑少卿就已经在工地周围发现了一个问题的苗头,不少的农民聚集在围墙之外项目建设工地的大门口叽叽喳喳。一天之内那么多的人突然聚集,还是引起了郑少卿的注意和警惕。职责告诉他,一定要防范一些突发的事态,决不能因为任何情况而影响项目建设施工。

    新星光的项目建设眼下正处于关键阶段,任何的不良影响稍有不慎都会严重影响到项目的进度。这样的事情绝对不允许发生。

    郑少卿发现了情况之后,就加强和充实了安保力量。

    对于撂荒土地上的庄稼,由于有了围墙之隔,农民们是不方便进出的。郑少卿就征求华雯娜同意后,在西北角的一座围墙旁边开了一道门,专门供农民们出入。同时,在项目建设区和暂时未开发的这片土地之间一字排开拉上了一道铁丝网织成的篱笆墙,将项目区与这片土地隔了开来。

    华雯娜上班第一天遇上的这伙农民,一大早就又聚集在大门口,吵吵嚷嚷着说要找领导人有些事情要讲。

    郑少卿开车拉着华雯娜刚到项目建设工地大门口,车辆便被农民们团团地围了起来。

    几个农民代表话说得也十分地言简意赅,就是请求领导们看在农民不容易的份上,允许他们在这片刚收获完庄稼的土地上再种上一季。农民代表刚说完这几句话,围观的农民们齐刷刷地都跪在了地上。

    眼前的这一幕,要不是华雯娜亲眼所见,她怎么也不肯相信这就是农民。

    华雯娜亲手扶起了那个看上去有些上了年纪的大伯,又紧接着扶起了一位年岁更大一些的大妈。

    华雯娜的内心五味杂陈。

    她看了看郑少卿,郑少卿也在看着她。

    农民们的要求是简单的,就是希望那片暂时没有开发应用的土地依然交给他们先种着,一旦需要,即使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也要以大局为重,绝对不会影响项目建设。

    一位老大妈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一家好几口人,赖以生存的土地没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还有一个残疾人,外出打工根本指望不上,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靠以前在自己的土地上种菜换几个钱花。。。。。。。

    华雯娜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农民,她也是平生第一次被农民的质朴和执着所深深地打动。

    农民们的这一诉求,并不是不合情合理,土地资源与其闲置,不如暂时交给大家耕种,那样的话,农民们多少还有些收成。

    华雯娜在同郑少卿交流了意见之后,同时在被深深地感动之余,终于作出了决定。当着大家的面,她宣布,既然大家深沉地爱着这片热土,可以暂时地进行着耕种。。。。。。。

    人群中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欢呼。

    通过这一事件,真正让华雯娜了解到了农民,也使她进一步地认识到,农民对于土地的依恋,那就是鱼与水的关系。

    为了方便农民们短暂地种地,按照华雯娜的要求,郑少卿派人将围墙推到了一部分,留出了一个很大的缺口。

    农民们对于土地的渴望,不仅给华雯娜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也使郑少卿心中的一块石头落在了地上。

    郑少卿的老爹老娘就是一辈子与土坷垃打交道的土生土长的农民。

    爹娘活着的时候,对土地同样有着很深的情感。山梁上的石头堆中,老爹都能开出巴掌大的土地来种上地瓜。爹娘对郑少卿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这么一大片撂荒了的土地,不仅村民们看上去心疼不已,在郑少卿的眼里也是黄金疙瘩聚宝的盆地。无论理由有多么地充分,土地一旦撂荒,那就是犯罪。

    事后,当郑少卿跟华雯娜谈起土地的问题时,华雯娜就饶有兴致地对郑少卿说,你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具有企业家的担当,而且还是一个称职的农民。

    说到这里,华雯娜咯咯地笑了。

    因为共同的事业,大家相聚在了一起。因为工作,大家彼此熟悉,并且相互了解、知根知底。

    华雯娜没有忘记向郑少卿道歉。

    华雯娜对自己的态度问题进行了解释,并请郑少卿原谅。

    一向不太喜欢开玩笑的郑少卿还是跟华雯娜开了一个玩笑。郑少卿说,如果你曾经是一个农民的话,你就知道,农民失去了土地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

    华雯娜第一次对土地有了全新的认识。

    华雯娜也是第一次感觉农民是如此地可爱、憨厚、质朴和良善。

    450亩土地资源虽然被围在了一个大大的院子里,由于被一份感动所裹袭,华雯娜做出了让农民们暂时耕种的决定。下定这样一个决心,是需要毅力的。

    华雯娜知道,真正促使自己下定这一决心的人是郑少卿。

    跟郑少卿合作共事以来,自己也还是首次跟他争吵的面红耳赤,就是因为这方土地。华雯娜不得不从内心佩服郑少卿的远见卓识和对农民的同情心理。如果自己再那么顽固地坚持下去,哪怕是再正确的意见,除了激化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之外,是没有最好的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的。

    今天这样的一个结果,既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华雯娜对于郑少卿说过的那句话是铭刻进心底的。她不会忘记,土地撂荒就是犯罪。尽管当初她曾在内心嘲讽郑少卿具有摆脱不掉的农民心理,现在看来,在处理一些突发性应急**件和问题方面,自己显然还稚嫩了许多,毕竟不如郑少卿智谋更多一些,问题考虑的更紧密、周全一些。

    华雯娜突然萌发出自己也想当一当农民的那种感觉。她真得想知道,当农民是怎样的一种感受。要不是她亲眼看到农民们对庄稼的喜欢和对丰收的渴盼,要不是她亲自在玉米地中帮助农民掰下一个个沉甸甸的玉米穗,她也许至今感受不到农民们的不容易。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家园。可是,就在今天,他们的家园竟然让自己给占了,他们从此失去了土地。农民们也要生存,为了生存,农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撇家舍业外出打工赚钱养家。

    华雯娜意识到,发展企业就要反哺农业,反哺农民。这一想法跟郑少卿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

    郑少卿告诉华雯娜,从现在开始,星光就要为招聘员工而造势并且要快速行动。除本部的一干人马之外,将优先考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只要达到星光的入职条件,届时将适龄的年轻人招聘进园区工作,享受应该享受到的一切待遇。

    关于这450亩暂时未开发利用的第三期项目用地问题,华雯娜在回深圳述职之前,还是同郑少卿达成了共识的。在签署的备忘录上,郑少卿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郑少卿的担当,华雯娜是十分了解的。在任何问题面前,他从来不会选择逃避。

    华总裁对于华雯娜跟郑少卿妥善地处理这起土地纷争的结果是感到满意的。

    华雯娜紧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

    华雯娜这次回到深圳,除了当面汇报项目建设情况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任务。

    华总裁抽出她来到江门去考察一个项目。对于这样的安排,华雯娜起先有些不解,但又不便多问,姑妈的任何一个决定,她也从来都是坚决地去执行的。

    华总裁语重心长地告诉华雯娜,星光项目建设的问题,有郑少卿在,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他的能力其实一直都在你之上。

    姑妈的一番话,虽然听上去不那么舒服,但事实上的确如此。华雯娜没有任何反驳姑妈的理由。

    姑妈对郑少卿的认可,华雯娜从内心讲是高兴的。

    因为姑妈认可的每一个人,都预示着将有一个大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