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胡服骑射 » 第六十四章 冰雪未消

第六十四章 冰雪未消

    其实若结合各方面的因素,扶柳城现在并非是真的无法攻取。

    中山增兵,赵国也可以增兵。只不过如此以来,战争的规模便可能会无限扩大,彼时战火波及到就不仅仅局限在河间这一块地方了,到时候若再引来齐魏等国介入,这完全又与赵国最初开战的目的背道而驰。

    大帐内众文武沉默了好一阵,他们虽然是带兵打仗的将军,但都是家学渊源的贵族,可不是莽夫。结合现有的形式,稍一分析,自然能明白赵军此刻所面临的处境。

    这时便有人开始建议起了退兵,且立刻引来几个军将附和。

    见反对者寥寥,赵王随即便下达了退兵的命令。

    王令下达的非常果断。显然,赵王在诸将议事之前,心中大概就已经对这场战争的结果有了决断。

    诸将无法再争,众人商议了一番具体的退兵事宜,赵王便挥手叫大伙儿各自回营休息。

    ……酉时三刻,东方的天空已经微微泛白,白日的厮杀早已消退,但残留在战场上的血腥气味,一夜过后仍旧在随着凛冽的寒风四散飘荡。

    大军开始拔营,浩浩荡荡地队伍开始有序地退出战场,循着驿道、绕过扶柳城向西而行。

    负责断后的左军的诸部,直到天光大亮,也未曾等到扶柳城内的中山军出城追击。

    一路上未再出现任何变故。

    大军顺利过了禹河,经鄗邑、柏人……赵章算着时间,差不多到了十二月初五,大军方及邢襄境内。

    军队于邢襄城外屯住两日,随后各部军将便开始分兵。临时抽调的各个郡县的将士们陆续得到奖赏,然后分流回到附籍地。

    战后的安排仍然很麻烦,其中涉及到抚恤、封赏等诸多事宜。

    这场仗虽然打得有些窝心,但直接的斩获还是不小。赵军撤出河间后,临时占领的禹河渡口和各处迫近边境的城邑只能放弃,但人口却被强迁进了赵国地界。

    至于两国战后的政治交锋,都是后话,且已经不需要赵章去考虑了。

    并且赵章认为,战争应该不会停歇太久!

    大军继续南下,常备军回驻紫山大营。

    百余里路,大军又走了三天。至十二月十一,天色将黑,赵章方才终于看到了那堵高耸的城墙。

    但不同于出征前凝重和压抑的氛围,此时将士们心中的恐惧和迷茫早已挥散一空,活下来的人除了庆幸、还有对未来的憧憬。

    邯郸城内外此刻灯火通明,虽然已是傍晚,但街道两旁仍旧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百姓,人群里欢呼之声不绝于耳。

    除了久候在前面的卿臣,还有翘首盼归的将士家眷们。

    随着队伍的临近,久候在路边的百姓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热水和吃食递给将士们吃喝。有的妇人已经在队列里找到了自家男人,顿时抱在一起、高兴地大喊大叫起来。

    场面一时有些混乱。

    但各部武将们却都当做没看到,任由这种‘乱象’的发生。毕竟已经到了邯郸,到了家了!这时也有人观望良久都找不到翘望以待的面孔,陆续被告知子嗣或者丈夫战死在了沙场上,顿时伏地大哭起来:“吾儿啊!……”

    这一夜注定是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

    赵章此刻没有骑马,而是坐在一辆轺车上,听着不远处又是笑、又是哭各种喧闹动静,他的心思也不禁跟着深沉了几分。

    战争就要死人,阵亡的将士家眷得到消息之后,必然不是那么好过的……甚至很多亲人都尸骨无存。

    马革裹尸,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战死的将士尸体能挖个坑埋了算是最好的待遇,若是战败者尸体,除了被枭首,恐怕也来不及收尸,曝尸荒野实属正常。

    赵章没有在城外停留太长时间,同前来迎接的官吏打过招呼便跟随着王驾绕过喧闹的大北城,朝着赵王宫城驶去。

    犹记去时寒风正盛,归来时冰雪依旧未曾消融。

    赵章刚行至太子府外的青砖甬道,太子府的属官已经率先走了出来,大伙儿迎近,一阵嘘寒问暖。太子庶子赵奢这时上前躬身拜道:“臣未能随太子效行沙场,未能履行护卫之职,臣有罪!”

    赵章拍了拍对方的肩膀,笑道:“有机会的。”然后又问了一句:“由蓟都归来途中,可还顺利?”

    赵奢先是一愣,随即抬头看向赵章,重重点头。

    又同大伙儿说了几句场面话,便让众人先散了。

    同众属官分别后,赵章的脚下不由加快了稍许,绕过外厅的照壁,刚踏过中庭门楼,成排的宫灯已经映照出了前来迎接的莺莺燕燕。

    稚奴已经听到了府外的动静,这时正带着一群仕女和阉人快步向外走着。

    在离门楼不远的回廊上,她终于瞥见了那道心心念念的身影。

    还没走近,儿郎身上那股熟悉的味道就随着凉风扑入鼻内,看着儿郎的身影越发清晰,女人原本用力摒着的泪花这时一下就涌了出来。

    待离得近了,众人纷纷作拜。

    赵章上前两步,将稚奴搀扶起来,看着对方垂泪的面容,柔声说道:“让卿担心了。”

    这次出去他见过了很多死亡,自己也算是经历了生死,现在他对很多人和事看得无疑更通透了些。

    稚奴啜着泪花的眸子盯着他看了又看,过了好长时间,她才轻轻地摇了摇头,眉眼间努力的露出一抹笑意,说道:“妾身失态了。”

    “外面天冷,回内宫说话。”赵章轻声说道。

    稚奴应了声,一大帮人便簇拥着他往内殿走去。

    回到内宫,赵章先在稚奴的服侍下,脱下了身上的戎服,换上了一件宽松的袍子。不多时,晚膳便呈了上来,菜肴挺丰盛,虽然荤素都是市井上寻常能见到的材料:炖羊肉、三鲜汤、大豆汤还有一大盆的煮的稀烂的粟米粥。

    但此刻赵章是真的饿了,多日的风餐露宿,加上军营里吃的汤汤水水和宫中的膳食一对比,简直就是猪食。

    在自己的内殿,身边又都是亲近之人,赵章也不再顾忌形象,对着几案上的美食大口朵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