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证道诸天从射雕开始 » 第六十七章 舟山群岛

第六十七章 舟山群岛

    东海之滨,舟山岛

    洪七公一行随着大江盟的船只,顺流而下,来到东海之上。

    眼前所见,足足有三十余艘长达十丈的大型海船,从远方归来。

    海船上,无数大江盟的弟子如蚂蚁一般,上上下下,将从海上贸易中所得的珍珠、珊瑚、檀香、象牙、宝石的等物,搬下码头。

    这些货物将通过大江盟沿长江两岸,各地开设的商铺、集市,销往金国、南宋等中原各地。

    所获得的海量利润,又会被方浩进一步用于扩张大江盟的力量。

    因此不过半年时间,大江盟的帮众迅速扩充至五万之数,其中可堪一战的帮众数目超过一万,以《武穆遗书》操练出的精兵亦有两千之数。

    大江盟的势力,便如滚雪球一般,以一个瞠目结舌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中原大地上显得颇为低调,但在大海之上,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亦是被深深震撼了。”柯辟邪道:“听陆舵主说,方盟主不仅要扩建港口,还要兴修民居、学校、医舍、集市,使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舟山岛这片孤悬海外之地,这些年来吸引了不少海岸渔民加入,不是没有道理的。”

    方浩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当然不是一句空话,他也不是好高骛远之辈。

    因此,他早在初建大江盟的时候,就从桃花岛附近的几座岛屿试手,开始了自己的种田大计。

    靠着与高丽、日本、琉球、安南等国贸易获取的财富,疯狂基建,靠着从东南沿海、战乱地带搜罗来的难民,充实人口。

    目前的舟山群岛地区,人口已经由原来的六万人,猛增至十万人。并且,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虽说舟山地区在北宋年间就已纳入朝廷治下,赐名“昌国”,但因其孤悬海外的缘故,一向不受重视。

    昌国县衙从上到下的官吏,也被方浩全部买通。

    可以说,如今的舟山岛上,方浩一句话,比皇帝的话还要管用。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么?”洪七公若有所思。

    但是他不知道,方浩之所以能在舟山岛上,建立如同地上天国一般的统治,除了资金、人口的支持。

    方浩一身独步天下的武功,以及舟山群岛孤悬海外的地利优势,也十分重要。

    舟山群岛就像是一张白纸,作为开辟者的方浩,可以大刀阔斧的建设。

    相比之下,中原之地有太多的利益纠葛,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方浩空有一身武力,恐怕也难以施展。

    “洪帮主,此间便可换乘前往桃花岛的船只,柯某就不远送了。”柯辟邪指了指一艘装饰明显更加豪华的船只道。

    洪七公和黎生两人上了船只,来到船头甲板之上。

    黎生见四下无人,终于忍不住道:“帮主,观大江盟盟主的所作所为,恐怕所图甚大!”

    “且先看看吧!”洪七公叹了口气道:“此人治理地方,的确是一把好手,你看往来百姓的气色风貌,大异中原百姓,昂扬向上,实属难得啊!”

    洪七公走南闯北,见识广博,你说为何丐帮全盛时,会有百万之众?

    说到底,若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谁会愿意做乞丐?

    如今这世道,金国也好,大宋也罢,又有谁管过无数黔首百姓的死活!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语道破历代王朝运转之理。

    等洪七公的海船靠近岸边码头,便见一对如神仙眷侣一般的青年男女,立在码头位置迎候,正是方浩和黄蓉。

    “大江盟方浩,见过七公!”方浩聚音成线,任凭海风猎猎,依旧清晰的送入洪七公等人的耳中。

    可见方浩在内功上的造诣,已至化境。

    洪七公眼中精光一闪,虽然他早就查探到,大江盟盟主方浩,不过才二十出头的年纪,已经是武学宗师。

    但是传言不如见面,仅是初步试探,洪七公便确定,传言非虚!

    “方盟主客气了!承蒙阁下不远万里相邀,实是洪某生平幸事。”沿长江一路出海,洪七公可算是大开眼界,话说的也十分真诚。

    洪七公的话,同样毫无阻碍的落入方浩等人的耳中,可见其内功造诣,同样不低。

    两人说话间,船已靠岸,方浩上前亲自迎候洪七公下船,洪七公连说“不必”,却越发觉得方浩必是有事相求。

    一行人来到方浩居舍所在的绿竹林中,分主宾落座,期间黄蓉离开,方浩则开门见山,直接说明来意。

    只听他道:“实不相瞒,方某请七公来桃花岛,的确有两件事相求。”

    听到方浩说,他是有事相求,还是“两件事”,黎生登时就不乐意了。

    他们丐帮好歹是天下第一大帮,洪七公更是天下五绝之一,岂是你一个晚辈,可以呼来喝去的。

    黎生正要出言讽刺方浩几句,却被七公一把拦住。此时洪七公脸上的表情颇为怪异,鼻子微动,似是在嗅着什么。

    “这是……什么味道?”洪七公眼前一亮道。

    方浩这才想起,洪七公作为资深老饕,有尝微知味之能,任何菜色,只要吃过一遍,就能说出其中原料。

    适才黄蓉应该是亲自下厨,招待洪七公,饭菜飘香,立刻勾起了这位资深食客的馋虫。

    于是方浩回应道:“是我家小师妹在做菜。”

    “原来是刚才那个女娃娃,闻这味道,老夫便知其手艺绝不一般。”洪七公道。

    “小师妹乃家师独女,从小便喜欢钻研厨艺,她的手艺不在皇宫御厨之下。”方浩点评道。

    这个时间线的黄蓉,除了武艺比原著里更加精湛,也没有放弃厨艺这个爱好,手艺堪称当世一流。

    洪七公见状,哪里能忍,忙让方浩引着来到后厨,看见黄蓉如行云流水一般的处理各种食材。

    “叫花鸡”、“好逑汤”、“玉笛谁家听落梅”、“二十四桥明月夜”,无不是菜中精品,可谓色香味俱全。

    小丫头嘴巴又甜,把洪七公哄得合不拢嘴。酒足饭饱之后,场上的气氛,也变得更加融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