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东渡寻仙 » 0006.千里送寒衣

0006.千里送寒衣

    稀奇,稀奇,真稀奇。

    挖呀,挖呀,挖坑坑。

    民间遥传,最近有女鬼在山上挖坑,还不填。

    这是准备要坑人呀。

    坑谁呢?不知道。

    好恐布的事搞的人心惶惶的。

    虽然不知道真假,但是在这一个仙凡混居的世界里有些稀奇古怪的事儿也是很正常的。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徐福打算前去打探一番。

    石斗岭说远也远,说近也近。

    对于凡人来说,三十里五十里的距离是挺远的,但是,对于像徐福这样的修仙者来说其实也就是多走几步路的事儿,蹦蹦跳跳就到了。

    为了防止打草惊鬼,徐福没有叫蒙海阔派兵搜山,他选择徒步登山假装游玩,采用痕迹学的技术暗中布置了一些触发式的小机关。

    在《无字天书·上网篇》中有详细介绍痕迹学的小技巧,徐福现学现用。

    虫儿飞:在花丛里撒一些蜜虫细食口粮,能够长时间吸引留住小飞虫子,充当哨兵。

    蛛丝马迹:修仙者利用心灵手巧的方法拉扯一些蜘蛛丝织网充当绊马索,一旦有猎物触网弄断线了就能提取有效信息。

    尘埃落定:悬挂在小草、树叶尖上的露水和浮尘都能够悄悄留下过路人的印迹。

    平凡世界谁能来无影去无踪?那是不可能的。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徐福精心布置了简化版的天罗地网阵,就算是修仙者路过了也会流连忘返,不知不觉的就会沾染上花香粉粒或者是留下独特的气息,有迹可寻即可知道有啥人物来过。

    功到自然成,然而做了无用功。

    经过实地考察,徐福没有发现有外人来过,他已经牢牢记住了石斗岭上的每一寸山石土地的变化特征,以待来者踩踏。

    石斗岭确实是荒山野岭,满山遍野的怪石嶙峋。其上,山脊城墙雄伟壮观,烽火台上视野开阔便于观察敌情,边防守护固若金汤,山城关隘易守难攻。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好地方,也是一块风水宝地。

    青山有幸埋忠骨。

    长城无悔镇敌胆。

    为了查案,徐福装扮成货郎子走街串巷,漫不经心的询问附近的山民和役夫,浅谈议论邻里八卦和民间传说,经过实践调查得出结论:齐女孟姜氏,非凡人也。

    去寻她老家,徐福决定打破砂锅问到底,到齐地孟姜女的老家探听究竟。

    八百里加急,徐福急匆匆的跑了一趟原齐国旧地,假装回乡偶遇,终于在一破落山村的巷头打听到了一段有用的八卦信息。

    确实如此,孟姜女非凡人也。

    齐地有一小山村,孟家与姜家邻里和睦。

    曾经有一日,孟家种了一粒葫芦子,青藤攀墙生长攀爬到了姜家开了一朵花,花开花落结出一棵葫芦果,姜家欣喜搭了架子,保护它不受风吹落,并告知了孟家。

    孟家很高兴来到姜家看看它。

    两家人精心呵护它,给它浇水,除草,施肥,葫芦果慢慢长大了。待秋收时落霜了,大葫芦果瓜熟落地开裂后跳出一个可爱的女娃娃。

    “好漂亮啊。”

    “好可爱啊。”

    两家人共同养育她,并给她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孟姜女。

    葫芦果开裂后被刨制成两个瓢,一家分一个,舀水甘甜,淘米装面吃不完,两家人生活幸福美美哒。

    孟姜女长大了,善良又漂亮,聪明又伶俐,能歌善舞,很讨人欢喜。

    后来,有一天夜里,一位江南游历学子范喜良为了逃避衙役抓差躲到了孟姜女家,孟姜女发现了他,问清原因后偷偷的将他藏在葫芦藤架子里。

    花前月下,两人一见钟情,最后喜结良缘。新婚不久,可怜的范喜良又被衙役抓走了,说是要送去北方边疆修筑长城。

    新婚离别数月,范喜良杳无音讯,孟姜女思夫心切,拜别两家老人,备了寒衣千里寻夫。

    结果呢,孟姜女来到了北方边界,发现万里长城万里山,施工现场人山人海。孟姜女也不知道范喜良被押到哪里修长城。

    愁的慌。

    没办法,孟姜女只好逐个工地打听,历经千辛万苦偶然间听到了有关于夫君的坏消息,有人说他早已病逝,就地挖坑掩埋在长城下面了。

    骤听噩耗,孟姜女伤心欲绝。悲伤的泪珠唤醒了仙女潜质。

    仙子情人泪凝结成晶莹剔透的珍珠,它的功效类似于徐福炼制的血脉觉醒丹,有修仙入门吐纳灵气的功效。

    孟姜女拥有了仙子的非凡本领,在烧纸钱祭亡夫时刻,伤心哭泣的声息惊天动地,分别造成了三处城墙垮塌。孟姜女拨开砖石动手挖坑寻找夫君骸骨,终无所获。

    白天,孟姜女为了躲避凡人的干扰,她就变化成一株葫芦藤果挂在树林里高高大大的树枝上休息,故此无人发现她的存在。

    对付非凡人需要非常手段。

    虽然徐福不知道孟姜女后来如何造成事故的发生过程,但是能够猜到孟姜女使用了仙子隐藏法术。

    因为涉及仙家人物,不能以常理处之。徐福决定采取非常手段化解这道难题,出奇制胜。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敌入阵,困之以符。

    徐福问蒙海阔,“蒙百夫,你看如此这般布置可好?”

    “嗯,”蒙海阔摇头晃脑的回答,“卑职不敢妄言,但凭上差决断,某谨遵调遣。”

    “好。”

    按照徐福的要求,蒙海阔先去斗石岭附近搭建了一座茅草亭,又在附近工地搜寻了一些病逝役夫的骸骨,修埋一座无名氏枯骨坟。

    再在附近的山村里挑选了五位年龄不等、性格比较泼辣的妇人。

    徐福给她们提要求,

    “哭唱《小寡妇上坟》。

    每天两场哭坟戏,连哭三天。

    工力费是六十个半两钱。

    哭的最伤心,闻者掉眼泪的,额外打赏五十钱。

    假哭干嚎者,一文不得,还要加罚役工。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预支工钱回去再找赵高报账,半两也是钱啊。

    “哭两嗓子就有工钱拿,还有这等好事?”

    “能挣钱了呀?”

    五个妇人家纷纷开腔,七嘴八舌的争吵不停,

    “请大人放心,我们保证哭的比死了亲爹老娘都伤心。平时骂街我们都不带喘气的,从早哭到晚也不用歇息。”

    “呵呵,”徐福笑了笑,他对传统骂街文化深有感触,“不用哭那么长时辰,听我信号,哀乐起,你们就开始烧纸哭坟,哀乐停,你们就擦眼泪。”

    “是是是,全听大人的。”

    预演排练三遍,徐福又弹古筝又吹唢呐又敲锣打鼓,就想看一看吹拉弹唱哪一种乐器配合哭坟效果最好。

    当《哀乐进行曲》响起,触景生情,五位妇人不由自主的嚎啕大哭,哭的一塌糊涂,临走时都不带说话的。

    “慢着点慢着点,”徐福生怕她们沉浸于悲伤情境中不能自拔,赶紧打赏了五个大钱。她们见钱眼开,这才转哭为笑。

    “上差啊,这是什么声乐啊,我听这首曲子就想起了悲壮、勇敢、无畏的战亡兄弟。”蒙海阔诚恳的请徐福题字,“上差可否为我镇守边关的将士题个字,以慰吾等将甲战心。”

    “好吧,笔墨纸砚伺候。”

    蒙海阔连文房四宝都准备好了,还问写不写?不写不休啊。

    “荣幸之至。”徐福拿起蒙氏兔毫毛笔,挥毫写了“战甲守国门,天子坐明堂。”

    “笔锋圆润,笔画曲折,筋连骨脆,字成一体。上差写的一手好字,好字啊。”

    蒙海阔言不由衷的点赞让徐福很高兴,于是又添加了一幅“福”字符。

    “这道护身符,赏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