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爷爷是太祖 » 第二十四章 检校,吕氏温柔

第二十四章 检校,吕氏温柔

    用完饭,朱元璋和朱标便离开坤宁宫直奔谨身殿而去。

    在朱雄英记忆里,老爷子和老爹是什么时候这么忙碌了?连午睡的时间都没有?

    哦,对了,是在胡惟庸倒了以后。

    曾记得,胡惟庸还做中丞莫时候,老爷子和老爹基本每天都轻松的很吧?哪里像现在恨不得每天都泡在谨身殿…

    唉,得到一样东西往往会失去另一样。

    不记得是谁说的了,你所得到的任何东西,都早已经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在如今的朱雄英看来,过度的皇权集中对于后世的隐患太大了。

    碰到勤勉的帝王还好,如果上位的是个懈怠的呢?不是每个人都有老爷子那样的经历的。

    唔…对了,四叔是怎么做来着?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朱元璋正背着手走在一条甬道里,朱标则跟在他后头没有出声。

    “检校那里给咱传了消息,钟山那里五月初二的时候地陷了,雄英的墓室破开了个大洞。”

    “他们拉着绳下去,发现下面是条地下暗河。看流向,应该是通向了江宁那边。”

    “儿臣知道了…”

    “不过父皇,这件事让检校去查去不是有些?如果朝中那些大臣知道了,恐怕又有什么事端了。”

    “呵,那些狗娘养的敢给咱扎刺试试?一个个人模狗样的,背地里一肚子男盗女娼,就他娘的没一个好鸟!”

    朱元璋冷哼一声,心里怒火渐升,不由加快了步伐。

    检校,是在朱元璋起兵时期建立的特务系统。这也是他能从群雄四起的乱世中,脱颖而出的重要依靠。

    这个部门的职责很多,但是却无任何权力。当然也是由于朱元璋限制的原因,只让他们负责伺察和揭露他人的阴谋,做自己的耳朵。

    等开国后,为了安抚这些跟随的勋贵,他曾下旨解散了检校。只有他和朱标知道,不过是隐藏到了地下而已。而且重新下了旨给他们,由战时的情报工作,转为监察大明上下的一举一动。

    对于这个部门,老朱是投入了非常大的心血,因为检校的来源非常复杂,多是社会闲散人员。当然,现在也有安插在朝堂的文武官员,甚至还有和尚与道士。也许,某一天向你讨吃食的乞丐,真实身份就是检校!

    当然,又因为老朱的保密,所以他们之间并不清楚对方是谁。也正因为谁也不知道身边到底谁是检校。所以每个人都面临着随时被监控、被揭发的风险,人人自危,这也保证了他们的忠诚!

    如今到了现在,说实话,哪怕朱元璋自己都不知道检校到底有多少人了…甚至哪怕见了面,他都不可能认的出来。

    如今在整个大明,锦衣卫成了明面上的靶子汇聚了很多大臣勋贵的眼睛,却全然不知,私底下指不定有多少双眼睛在悄悄的盯着他们。

    ……

    …………

    东宫

    一袭暗黄宫裙的吕氏正襟危坐,不时朝大殿门口瞟上一眼,她前面的桌上摆放了几道精致的小菜,最中央是一盆点缀着葱花的鸡汤。

    “母妃,父王还没回来吗?”

    一名同样穿着暗黄色锦衣年约四五岁的孩童晃了晃头,带动头顶的小辫儿,倒显的有些可爱。

    “炆哥儿饿了吗?”吕氏柔声道。

    “没有呢,只是看母妃等了这么久,父王晌午应该不会回来用膳了吧。”

    “在稍等等,如果你父王不回来了,那我们就先吃了。”吕氏脸上的笑容更加柔和了,在对自己儿子这里,她永远是那么温柔,那么慈爱。

    “来跟母妃背一段儿今天刚教你的《孝经》,母妃想听听。”

    “子曰:天地之性,惟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清脆的童音开始在殿内回荡,久久不息…

    吕氏就这么安静的听着朱允炆的背诵,她本就是文臣家的千金小姐,所以别看朱允炆不过五岁幼童,却俨然被她教导的很好。

    要不是皇爷规定皇家子孙六岁才可以进大本堂读书,估摸她早就央着朱标去求恩典了。

    “娘娘…”

    侍女萍儿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朱允炆正在背书,忙又止住了话头静立在一旁…

    一直到朱允炆背诵完,吕氏这才看向她示意她继续说。

    “娘娘,太子殿下晌午在坤宁宫用了膳了,现在正和陛下去谨身殿,应该是不会过来了…”

    “嗯,本宫知道了。”吕氏轻轻点头,红唇轻启:“允熥在做什么?”

    “三爷正在到处跑,听说在抓猫。”

    “嗯,挺好,赶明儿再送些玩物过去,看看宫外现在兴玩什么,就给他送什么,不得怠慢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