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朱由榔:我不做亡国之君 » 第93章:宜将剩勇追穷寇

第93章:宜将剩勇追穷寇

    北京虽然收回来了,但清朝并没有灭亡,因为康熙和他的一众大臣都还活着。

    只有让他们在物理层面消失,清朝才能被定性为灭亡。

    李定国和耿精忠一合计,决定不能给清廷任何喘息的机会。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一定要不计一切代价,粉碎清廷。

    这时候,追击鳌拜和遏必隆的两支队伍也传回来消息。

    鳌拜这老小子狡猾狡猾滴。

    他从宣府出逃之后,并没有直接往辽东方向逃跑。

    而是带着队伍一路北上,跑到了喀尔喀蒙古地盘上兜了一个圈子。

    明军追兵以为他要去蒙古搬救兵,也在后面紧追不舍。

    没想到他跑着跑着趁明军不注意,竟然消失在了茫茫草原。

    喀尔喀蒙古的大汗察珲多尔济自从上次在陕西被李定国痛揍一顿之后,损失惨重。

    那一战导致他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实力跟明朝扳手腕。

    他自己带着队伍跑得远远的,不敢再在长城边境撒野。

    所以鳌拜这次才敢这么肆无忌惮地在草原上戏耍明军。

    就这样,明军跟丢了鳌拜。

    这五千人不敢在草原乱转悠,万一转着转着转进去了鳌拜的包围圈,那就不好玩了。

    于是,这支队伍就撤了回来。

    遏必隆就没拿幸运了。

    他几乎是前脚刚出北京城,耿精忠的那一万骑兵就紧随其后,追了出去。

    这一万人跟耿精忠一样被洪兴皇帝关在济南城关了很久。

    早就饥渴难耐,燥热难当。

    这时候得知他们要追的对象竟然是清廷“顾命四大臣”之一的遏必隆。

    一个个搓着双手,双眼闪着精光,嘴角咧得比AK都难压。

    若是此举真能擒得遏必隆,那这辈子基本上不愁吃不愁喝了。

    那不是遏必隆,是高官厚禄,是荣华富贵,是再生父母!

    耿精忠挑出的这一万人那可是明军骑兵精锐中的精锐。

    是尖刀上的刀尖。

    在他们不要命的追击下,终于在山海关外,看到了信马由缰的遏必隆队伍。

    遏必隆也是个缺根筋的人。

    逃出山海关之后,他觉得关外之地,广袤辽阔,以他们八旗铁骑的神威,明军必然追不上。

    于是就下令部队放缓速度,好好休整一下。

    等这一万明军赶到的时候,这温馨感人的一幕给明军整不会了。

    明军很诧异,大兄弟,你是在逃命,不是来郊游野炊的。

    你这样子很明显是对我们的不尊重,是看不起我们!

    本来只想捅你一刀,现在必须捅你十刀才对得起你们今天的嚣张。

    既然如此,那就让你们尝尝刀锋掠过身体的清凉感觉吧!

    遏必隆看到明军挥着大刀朝他们扑来,他比明军还诧异。

    操,你们他妈的是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吗?

    怎么来得这么快,我都还没准备好!

    打是打不了的。

    遏必隆逃跑的时候根本就没带多少人马。

    他怕人太多影响他的速度。

    眼看明军的大刀即将砍刀他的脖子上,他翻身上马,继续逃命。

    到嘴的肥肉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让他飞了。

    遏必隆今天必须拿下。

    那些跟随遏必隆的亲信们一看明军似猛虎朝他们扑过来,惊慌失措之际早已忘记了他们也曾是席卷天下的八旗铁骑。

    只顾四散逃命。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跑错剧场了。

    明军手起刀落,砍得好不畅快。

    很快,这一窝出来“露营郊游”的八旗子弟就被明军砍杀殆尽。

    遏必隆毕竟是军人世家,虽然年纪大了点,但底子不错,骑马逃跑的时候还不忘转身射箭。

    追击他的明军有好几个都倒在了他那百步穿杨的箭术之下。

    这样更激起了明军的兴趣。

    很快,遏必隆身上带的箭就被射完了。

    他只能头也不回地死命逃窜。

    你的箭射完了,可明军的箭还没开始射呢!

    猫抓老鼠的游戏开始了。

    一支支箭矢几乎是擦着遏必隆的头皮飞过。

    地上瞬间就扎了一排排箭。

    惊得遏必隆一身冷汗。

    耳后隐约传来明军的嬉笑声。

    遏必隆被明军当成了移动的活靶子。

    再也没有比这更绝望的事了。

    玩了一会,明军玩够了,就不再跟遏必隆客气。

    其中一将领搭弓拉弦,“嗖”的一声,箭矢划破空气,直直地扎在了遏必隆胯下的战马屁股上。

    这一箭力道刚猛,整支箭几乎没入过半!

    剧烈的疼痛让这匹战马瞬间暴走。

    他在地上不停地乱蹬乱跳,企图减缓屁股上带来的剧痛。

    就这样,遏必隆被失控的战马狠狠地砸在了地上。

    这么大的冲击力,几乎让遏必隆当场背过气去。

    他躺在地上挣扎了几下,发现根本爬不起来。

    很快,遏必隆的脖子上就长满了明晃晃的大刀。

    如此大的一条大鱼,明军可不敢有丝毫差池。

    他们把遏必隆五花大绑,像财神爷一样供着,一路返京。

    就这样,顺治帝当初钦点的顾命四大臣之一的遏必隆,被活捉回京。

    但李定国和耿精忠并没有被眼前的小甜头缠住了脚。

    他留下一部分人在北京,自己和耿精忠各带着十万人继续出关追击。

    同时让还在后面磨磨蹭蹭的李来亨走快一点。

    让他迅速来接管北京。

    该打扫的打扫,该清理修缮的抓紧时间。

    赶走了盘踞在大明疆土上二十余年的满清鞑子,接下来就要兴复明室,还于旧都。

    准备迎接洪兴皇帝入主北京。

    满清余孽逃跑的动作很快,就像他们当初入关那样迅捷。

    尽管扶老携幼,但是十多万满人还是一路不敢停歇。

    朝着老家辽东一路狂奔。

    这些清廷遗老遗少自从入关做了人上人之后,再也没有吃过这样的哭。

    他们一面担心明军的追兵,一面又舍不得这么些年搜刮的财富。

    这一路逃得很狼狈。

    下面的人如此不堪,皇帝康熙也体面不到哪里去。

    他早已换上了一身便服,在重重包围的马车内颠得肠子都快吐了出来。

    那时候又没有高速公路,全部是土路。

    若是遇到暴雨天,更是泥泞不堪。

    尽管如此,康熙还是下令所有人彻夜赶路,不得停留。

    洪兴四年四月十日,康熙正式带着他的遗老遗少逃出北京。

    三日后,耿精忠攻入北京,随后又花了一天的时间去定陵查看。

    四月十四日,李定国也赶到北京。

    俩人一合计,决定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他们一边派人给远在济南养伤的洪兴传去书信,一边带着手里的二十万精兵,出山海关,追击逃跑的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