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朱由榔:我不做亡国之君 » 第96章:回南京

第96章:回南京

    北京光复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南京,整个南方一片欢愉之色。

    特别是江南地区的人民,当他们得知明军攻破北京城,康熙皇帝仓皇逃走的消息后,无人不欢呼,无人不庆祝。

    大街小巷挤满了敲锣打鼓、兴高采烈的人群,喜悦之色洋溢在他们脸上。

    可狂欢之后,夜深人静之时,哭声也接踵而至。

    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入关,从此,大明百姓就陷入无边浩劫之中。

    二十年了,这些幸存下来的人到今天了才敢为自己的亲人痛哭一场。

    二十年了,每次在噩梦中被惊醒,亲人惨死的场景一幕幕又重现在眼前。

    扬州十日,清兵和明朝叛军不是在扬州住了十日,而是整整屠杀了十日。

    破城之后,城内妇女用绳子套住脖子,像一串珠子一样拖着往前走,跌跌撞撞,满身泥土。

    这些妇女将要面临的下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扬州城内街道两旁都是尸体,遇到下暴雨,无数尸体堆积在一起,导致积水暴涨。

    那些尸体泡在水里,肚皮肿胀发青,轻轻一碰就会爆开。

    那些爆开了的更恐怖,血肉内溃,秽臭逼人,再经过太阳的暴晒,腥闻百里。

    除了爆裂开的尸体,整个扬州城内还飘荡着无数婴孩、断足、头颅!

    除了多灾多难的扬州,还有嘉定,还有江阴,还有很多很多……

    这些地方被清军攻破之后,烧杀抢夺,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导致整个江南大地,泣声盈野,哀鸣不止。

    别说什么“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屁话,别说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废话!

    这些仇恨,百世难消!

    这是国仇家恨,必报!

    洪兴不是一个嗜好杀戮的帝王,可是对于清人,他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

    在哪里抓到就在哪里杀了,在厕所里抓到就直接淹死在马桶里。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耿精忠还在济南反省的时候,洪兴就暗中授意他。

    他日攻破北京之后,他只要两个活着的清人,一个是康熙,另一个是鳌拜。

    其他的至于是失踪了还是迷路了你自己看着办。

    耿精忠这个好战分子心领神会。

    所以才出现了这小子在北京城内像小孩子抓鸡一样满世界抓清人。

    趁着李定国和耿精忠去追逃跑的康熙等人,洪兴也回到了南京。

    经过这段时间的修养,他的身体已无大碍。

    他这次匆匆返回南京,是因为他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办。

    其一就是迁都北京。

    屈辱煎熬二十年,终于换了人间。

    此刻正是还于旧都的大好时候。

    回到南京之后的洪兴立即带着太子及众臣,前往南京孝陵祭祀祖先。

    这个明孝陵里面躺着的人可大有来头。

    明孝陵,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墓。

    靖难之后,朱老四登上帝位。

    随后迁都北京,南京虽然是陪都,但没有皇帝的都城就像没有气泡的可乐一样,根本没什么味。

    明朝的权力中心往北移,南京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直到两百多年之后的今天,洪兴收复南京之后,南京这座六朝古都才又神气了一把。

    可惜好景不长,洪兴这次回来,就是为了离开。

    祭祀完太祖朱元璋的孝陵之后,洪兴命礼部挑一个良辰吉日,迁都北京。

    很快,礼部就敲定了时间。

    迁都北京的时间定在洪兴四年六月六日。

    距离迁都还有一个多月,这段时间洪兴就一直待在南京,并且时刻关注着康熙和鳌拜的消息。

    其二,洪兴还抽空去南京机械制造局逛了一圈。

    燧发枪的研发在洪兴的提议之下,钟洵竟然真的安装上了一个瞄准镜。

    洪兴给这种奇怪组合起来的枪取了一个名字——狙击枪。

    钟洵只对枪的内部构造感兴趣,至于这枪叫什么名字,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

    只是以明朝目前的生产水平,还完全达不到后世狙击枪的水平。

    但这也足够了。

    检查完了枪械的生产和研发之后,洪兴又来到了蒸汽机这边查看进度。

    在钟洵的研发和实验之下,蒸汽机1.0版本基本上已经可以运行。

    只是由于铸造工艺还不严密,许多零部件在生产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导致蒸汽机的转化率很低。

    正常情况下百公里消耗两碗大米饭。

    可现在由于这个蒸汽机的转换率太低,导致百公里差不多得消耗两桶大米饭外加一顿烧烤。

    这个能耗高,转化率低的问题困扰了钟洵很久都没有解决。

    再加上洪兴一直待在济南,钟洵也不好意思千里迢迢派人去问皇帝。

    这个问题就一直没有解决。

    洪兴背着手,这里敲敲,那里摸摸,用他那二把刀的水平,装模作样的指导了一番。

    “会不会是活塞的问题,抑或是气缸的气密性太差?”

    钟洵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洪兴。

    因为只要是洪兴眼睛没问题,都能看出来,这台蒸汽机在漏气。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钟洵现在就是要解决气缸气密性差这个问题。

    洪兴想了想,他让钟洵好好思考一下,他们当初在制造大炮的时候,是不是提出了一种新的精密镗孔加工技术。

    钟洵是一个机械方面的天才,很多东西只要稍微一点拨,他立马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然后迅速就能把东西搞出来。

    洪兴追本溯源,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精密加工。

    钟洵一拍脑门,高兴得像个孩子。

    他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用手比划着跑下去搞研究了。

    真是一个敬业的科研工作者。

    洪兴在南京机械制造局逛了一圈之后,心满意足地回来了。

    这些工厂运作得一直不错,是时候再加些厂子了。

    很快,洪兴就来到了顾念之这里。

    顾念之当初得知洪兴在济南遇刺的消息,担心得好几晚都没睡好觉。

    这次洪兴回来,他看到洪兴背上那一道道淤青,抱着洪兴心疼得直掉眼泪。

    这个温婉的女子从来不喜欢热闹,不管什么时候,她都默默的在洪兴背后,用行动支持着他。

    洪兴转过去轻轻地抱着顾念之,两人四目相对,室内瞬间春意盎然。

    顾念之熟练地起身掐灭灯,钻入洪兴滚烫的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