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朱由榔:我不做亡国之君 » 第113章:来路很正,放心食用

第113章:来路很正,放心食用

    洪兴的工厂和学堂就让他们慢慢发酵吧!

    因为此刻天下并没有完全太平。

    北面的喀尔喀蒙古虽说元气大伤,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西北面的和硕特部落、叶尔羌部落、准噶尔部落还在虎视眈眈。

    这些也不得不防。

    除此之外,离大明最近的国家还有一个,朝鲜。

    不过这个朝鲜李氏王朝这两百多年来倒是一直对明朝忠心耿耿。

    哪怕经历了前清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他们的心可一直向着大明。

    这不,朝鲜在洪兴赶跑康熙之后没多久,就带着礼物上门赔罪了。

    对于当初康熙强迫他们带兵过来和明军打仗的事,他们表示那时候真的迫不得已。

    因为当时苏克萨哈表示:你们不过来我就要过去了。

    弱国无外交,朝鲜被逼无奈之下还是出了兵。

    但好在那次没在正面战场给明军造成多大的损失。

    事后蒙军和朝鲜军反而还被鳌拜白P了一把,这笔账朝鲜可一直记在心里。

    当初康熙逃到抚顺的时候,请求入朝鲜政治避难。

    被朝鲜拐弯抹角的拒绝了。

    这次拒绝康熙给他加分不少。

    要不然以耿精忠那暴脾气,你敢收留康熙,他进去之后可就是片甲不留了。

    这次朝鲜国王派使者举全国之力,送了很多礼物过来赔礼道歉,希望洪兴皇帝大人不记小人过,放他们一马。

    洪兴看他们认错态度良好,也就没秋后算账。

    反而还赐了他们一些礼物。

    大明帝国威服四海的时候,当时是有很多国家向明朝俯首称臣的。

    那为何到最后只有朝鲜一直忠心耿耿两百多年?

    哪怕最后旧主被新主取代,他们心里的正统,一直是大明。

    这里不得不讲一下朝鲜的历史。

    “朝鲜”这个名字,是朱元璋赐的。

    当然,在朱元璋赐名之前,朝鲜还不叫朝鲜,而是叫高丽。

    元朝末年,猛人朱元璋一口气把元朝撵进大漠吃沙子后,在1370年与高丽国建立了宗藩关系,封恭愍王为高丽国国王。

    但朝鲜地方不大,事却不少。

    为争夺王位,恭愍王被杀,继任者高丽禑王是一个不老实的人。

    他奉行的政策是:我全都要。

    高丽王一边私底下和北元眉来眼去,一边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跟大明过日子。

    但甘蔗哪有两头甜。

    这事被老朱知道了,老朱他选择原谅!

    是的,没想到一生只占便宜不吃亏的朱元璋竟然选择原谅高丽国王这种两头吃的行为。

    要知道,在老朱那个时代,从来只有他占别人便宜,而没有人敢占他的便宜。

    因为一但老朱报复起来,那可是要亡国灭种的。

    估计那时候的老朱忙着杀功臣,没空理他。

    尝到甜头的高丽王眼看老朱没发飙,就以为老朱是那种三文钱的毛驴,拉不出圈门。

    他胆子越来越大。

    洪武二十年(1388年),明朝宣布设立铁岭卫。

    这个铁岭卫的设立相当于把铁岭附近的疆域全部划入大明版图。

    这一下刺到了高丽王的神经。

    为了表达他对老朱的不满,他竟然出兵攻打辽东。

    好家伙,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自信,敢捅老朱的腚眼子。

    老朱知道后火冒三丈。

    他妈的,一个小小的藩国竟然敢对宗主国出兵,反了你了。

    (他妈的,他772团的程瞎子敢跟老子抢主攻,反了他了!)

    但是老朱的怒火还没烧到辽东,辽东那边就传来消息。

    高丽军撤军了。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高丽国王脑子生锈,可不代表他手下的将领脑子也进了水。

    这位将领知道此举犹如蜉蝣撼大树,不自量力。

    若是真的惹恼了朱元璋,他一不高兴随随便便就可以让自己亡国灭种。

    于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这位高丽国国王派来征讨明军的将领想都没想,立即率大军返回高丽。

    二话没说直接干掉了高丽国国王,自己当国王。

    以其被别人灭了,还不如自己来。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这名大将叫李成桂,也就是后来朝鲜太祖,朝鲜国开国之君。

    李成桂篡位之后为了表示正统,他派人来找朱元璋,请求大明裁定国号。

    朱元璋从他呈上来的“朝鲜”与“和宁”两个名字中取了“朝鲜”这个名字。

    老朱认为“朝鲜”是古名,而且“朝日贤明”出处文雅,因此裁定朝鲜为新国名。

    就这样,一个新兴的王朝诞生了。

    作为大明藩属国的朝鲜,凡是国王继位等大事都要向大明皇帝报告,得到正式册封之后方可确认为合法。

    此后两百多年,朝鲜一直是明朝的藩国,每年都派人进贡。

    一直忠心耿耿,从无二心。

    而同时期的安南(越南)虽然也是明朝的藩国,却多次反叛,这究竟是为何?

    难道是因为朝鲜离北京太近,安南离北京太远?

    距离的远近或许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在洪兴看来,朝鲜和安南最大的区别,在于政治制度和文化。

    政治制度都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套制度已经沿袭了上千年,安南和朝鲜两家用的也差不多是这套体系。

    既然两家都是同样一套政治制度却出现不同的表现,那就证明不是制度的问题,应该是文化的问题。

    而这个文化,指的自然就是儒家文化。

    因为特殊的地理和历史环境,导致儒家文化在朝鲜影响深远。

    而同时期的安南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却要弱得多。

    儒家文化有一个特点,讲究传承和正统。

    只有正统,才有信服力,立国才稳。

    连朱元璋当初都要搞个仪式,承认元朝的正统性,表明他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李成桂干掉了自己的老板,自己当老板。

    这是谋权篡位。

    但他为了获得合法的继承权,自然也要学着老朱尊正统。

    利用儒家文化来告诉朝鲜人,我跟老朱一样,也是承上启下,来路很正,大家请放心。

    既然要学儒家文化,有一个人是绝对绕不开的。

    ——孔子

    于是,李成桂即位后马上学着大明设立太学,立文庙,安置田产供养儒生和士林。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程朱理学为治国准则,士林以标榜自己为孔子信徒为荣。

    每代国王也都以身作则,非常重视祭祀尊孔。

    就这样,朝鲜学儒学,尊孔子,与明朝车同轨,书同文。

    两百多年下来,儒家的思想早已刻在每一个朝鲜人骨子里。

    这使得朝鲜能够在中华体系中获得自我认同,觉得自己就是“小中国”。

    所以在朝鲜看来,明朝和朝鲜的关系,就像君臣一样。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儒家果然厉害!

    既然朝鲜能学儒学,尊孔子,能以程朱理学为治国准则,那是不是意味着别的国家也可以操作一下?

    洪兴笑了笑,为什么不呢?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