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回过去:我的文艺时代 » 第6章 三件事

第6章 三件事

    视线重新拉回到现在。

    岛城的秋天,空气中的风带着海的咸味和丝丝凉意,仿佛能洗净一切尘埃,吹散了屋内的沉重氛围。

    “算了,不提这个。”王澍的声音打破了室内的静谧,他轻轻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这次我来找你,其实是有正事的。”

    王溯斜倚在窗边,阳光在他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嘴角勾起一抹玩世不恭的笑容:“我就知道你丫的没这么好心专程来看我,说吧,什么事?哥给你办。

    王澍叹了口气,眼神变得严肃:“少扯这些有的没的,说正经的呢。而且你自己摸摸良心,来当兵这么久了,什么时候想起主动联系过我?哪次不是我给你写信,你收到了才给我回电话?你不想跟你爸妈沟通就算了,你哥呢?每次都跑到我这来问你的消息……真的是,懒得说你。”

    他的声音里带着责备,但更多的是关心。

    王溯摆了摆手,一副认错的模样:“好好好,我错了行不,师傅莫念了……”

    王澍摇了摇头,不再追究,他知道王溯的性子,也明白他对家的复杂情感。

    “唉,有时间,还是给家里去个电话……”他的话语渐渐变得柔和,不愿再提王溯的家事,转而将话题拉回到正轨,“这次看你呢,主要有三件事……”

    “三件事?”王溯挑了挑眉,似乎对即将到来的消息感到好奇。

    “别打岔,好好听我说。”王澍没好气地白了王溯一眼,他的语气虽然严厉,但眼神中却满是宠溺,“首先,就是之前送你的那部《狮子王》……”

    “干嘛?我跟你说,送人的东西可不兴收回去的。”王溯打断他,语气中带着一丝顽皮。

    王澍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急:“不是,你就不能听我先把话说完啊。我是想投给杂志社发表……”

    王溯皱了皱眉头,不解地问:“你没事吧?怎么突然想起来投稿了,又不给稿费的,花那劲干嘛。”

    “……你不知道?”

    “知道什么?”

    “外面的事啊,现在整个大变样了都。”王澍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神秘。

    “哦,知道点吧,怎么了?”王溯靠在椅背上,似乎对外面的世界并不太关心。

    王澍从门口的包里翻找了一阵,最终拿出一叠文件。

    “哦,你在部队里管得严,估计消息没这么灵通,还好我给你带了点东西。”他递给王溯一份文件,“喏,看看吧。”

    王溯接过文件,看了眼标题——《关于试行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办法的通知》,却懒得翻,直接扔到了桌上:“看这玩意干嘛,你直接给我讲讲。”

    王澍耐心的解释:“大概意思就是以前完全不给稿酬的制度有问题,本着‘对于作者,需要发扬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也需要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的精神’,决定试行‘低稿酬,只付一次稿酬’的制度。”

    “我让你给我讲讲,你搁在这给我念报告呢!意思就是,现在投稿给稿费了呗?有多少?”王溯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轻松。

    “著作稿为每千字2至7元,翻译稿为每千字1至5元。”王澍回答得很具体。

    “那也没多少啊。”王溯嘟囔着。

    王澍理解王溯的想法,毕竟对比起过去,现在的稿酬确实不算多。

    除去前段时间不给稿酬的做法,50年代的时候,像陈寅格等人,每千字稿费,就达到过20元,一般作家的稿费,每千字也有12元左右。

    出书的话,稿费计算完全是照搬苏联的方式,3万册一个定额,每增加一个定额便增加一倍稿费。

    大致上是这么个流程,发表给一笔,之后出书还有,另外每加印一次还有一笔,收入是比较可观的。

    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先生,出一部书,收入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4万字,每千字15元稿酬,印了6.3万册,三个定额,每千字45元,收入1800元左右。”

    1952年,中国的平均年收入大概是445元。

    这一对比,就知道刘绍棠完全属于“高收入”一族,或许这也是当时他从北大退学的原因之一。

    他当时曾经设想,花5000元在农村盖一座四合院,过肖洛夫式的田园生活,即使10年不写新作品,每月的收入仍然可以使全家丰衣足食。

    然而,后来的变故,粉碎了他的梦想,高收入竟然成了他的罪名,叫人唏嘘。

    “知足吧,有的给你就不错了。而且你不能只看单价啊,积少成多懂不懂?”王澍笑了笑,随后似乎是想起来什么,继续说道,“老史写的那篇《爱情的命运》你还记得吧?”

    “记得啊,怎么了?”王溯问。

    “定了,《燕京文艺》,下一期上,6500字,千字4块,给了他26块。拿到稿费单的时候,老史那个高兴的啊……”

    听到这个好消息,王溯也是兴奋得不行:“日,赶上我4个月津贴了。不行,等我回去必须让老史请我吃顿好的。”

    77年,部队的津贴制度是根据服役年限、军衔和地区等因素来确定的,按照标准,像王溯这样的义务兵第一年的津贴是6元人民币。

    王澍轻轻拍了拍王溯的肩膀:“不用等老史了,我请你。”

    “哦,对,你那狮子王,得有10万字吧,千字4块,日,400块。”王溯顿时不淡定了,只见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在空中划算,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笔稿费,“发,必须发!等你拿到稿费,等我退伍也不用干别的了,等你这个狗大户养我就行。想好投哪没,我来给你参详参详?”

    王澍轻轻一笑,他的声音平静而自信:“好说好说,参详的事情就不必了,我已经想好了,就投《儿童文学》,今年8月份复刊的,正愁没好稿件呢,说不定编辑眼光好,给我定个千字7块……”

    听到后半段的话,王溯忍不住调侃:“想得挺美的还。你那《狮子王》,不就整个一动物版《哈姆雷特》嘛。小辛巴那点破事,跟人类的烂摊子有啥区别?不是权力斗争,就是家族恩怨……”

    “嗯?”

    眼见王澍的表情越来越不善,王溯立马转了话风:“不过说实话,写得还是不错滴,至少挺照顾小朋友,没让小狮子最后也悲剧收场。另外还有教育意义——无论你跑到哪里,总有一天得回来面对自己。”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面对自己呢?”王澍若有所指。

    “什么面对自己?”王溯装傻,“我又没跑过。”

    “是吗?”看他这样子,王澍也不想多说,“我看你也是个小朋友,对了回头把稿子多给我抄一份。”

    “干嘛?”

    “投稿用啊,总不能让我用原稿投吧?你舍得?”

    “我有什么舍不得的!”王溯略有些不忿的道,“我算是明白了,你过来不是看望我的,分明是来折磨我的。一下就是三份要抄,30万字啊!抄完估计我这手得废了!你个没良心的!”

    “怎么就三份了,加上给大昌的那份,不是才两份吗?”

    “你之前在宿舍不是还答应过给我那些战友看嘛,我不得再抄一份给他们啊。”王溯很是嫌弃。

    “你可以让人帮你一起抄啊。”

    “我才不呢,这是你送我的,我得好好收着,万一将来哪天你成大作家,这手稿可就值钱了。哪天我没钱了,转手一卖,一辈子吃喝说不定都有了。”

    “去去去,舍不得就舍不得嘛,还不好意思。”王澍揶揄道,“看在你这么宝贵我送你的东西的份上,你放心,有我在,就肯定有你一份,不用愁没钱。大不了到时候,我吃肉,你喝汤。”

    “滚!怎么不是我吃肉,你喝汤!”

    “有钱的是大爷,懂不?”

    “不懂。对了,你说三件事,剩下两件呢?”

    “这第二件嘛,就是我会在岛城多待一段时间。”说完,王溯的目光定在了王溯的身上,似乎是在期待着对方的反应。

    “待多久?”王溯的反应果然没出乎他的所料,双眼立马亮了起来,眉毛都跟着上扬,很是兴奋。

    “半个月。”王澍没有拖延,直截了当地给了答案,随后语气逐渐温和,“这不下个月5号就到我们生日了嘛,正好到时候过完生日再回去。”

    “哇!我收回之前的话,不该说你没良心的。”王溯激动得从椅子上蹦了起来,直接扑到了王澍的身上,像个孩子一样表达着自己的喜悦,“我还以为你忘了,今年生日本来都准备一个人过了。”

    “你给我下来!”王澍被突如其来的重量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但他的声音却始终带着笑意,“小时候不都说好了嘛,以后生日都一起过的。”

    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拍了拍王溯的后背,没直接把他从身上推开。

    两个人虽然相差4岁,但生日却是在同一天,都是阴历的8月23日,这个巧合让他们的友情变得更加特别——本来就很特别了,一个姓,读音还这么像。

    再加上两人玩得好,所以某次生日的时候就约定,以后生日都一起过,这么些年下来,基本上已经成习惯了。

    今年1月份王溯来岛城当兵,王澍还在燕京读中学,两个人不在一地。

    王溯本来都没想过还能一起过生日,现在王澍突然弄这么一出,搞得他眼泪都下来了。

    不过王澍也没笑话他,等王澍缓过劲儿,将他重新按回座位上:“老实点,让我把事情都说完。”

    “哦,对,还有一件什么事?”王溯的好奇心再次被点燃,他的声音中期待之意已经彻底藏不住了。

    王澍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说道,“这件事基本上和第二件连着的,按照你的训练计划,这个月底培训就应该结束了,下个月初得正式到军舰上服役了……”

    “对哦!这样一来……”

    “听我说完。”知道王溯想说什么,王澍直接打断了他,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继续说,“所以我找了一个叔叔帮忙,延长了你的培训时间,也就是说,你得继续在这呆半年。”

    “啊?”

    “而且我接下来的半个月也会住在这,他和你们学校的校长打了招呼,等会会给找间宿舍,你要是想的话,等你们这期培训结束,可以搬过去一起住。”

    王溯的眉头紧锁,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犹豫:“这还不错,可再培训半年,是不是没必要?直接帮我请两天假不行吗?等过完生日,我就去报到。”

    “不行,我第三件事还没说完呢,你别老打岔。”王澍清了清嗓子,略微压低了些声音,“有消息说,今年可能要恢复高考了。”

    “真的假的!”听到这消息,王溯很震惊,音量都不自觉拔高。

    “小点声,还没确定,但估计八九不离十。我听人说,8月份的时候,上面开了座谈会,有人提议说要恢复高考,领导也同意了,只是有一些细节还需要商讨,估计下个月应该就有消息了。”

    “那……”王溯有些踌躇,“到时候我能参加嘛?我的意思是,我都毕业一年多了,而且现在又在当兵。”

    “应该可以,不只是你,估计这些年没能上大学的,都能报名。”王澍的话也没说太满,“但这只是我的猜测,毕竟按往年来说,这个时候早该有高校招生的消息了,现在一点都没有……”

    “我信你。”王溯说,“那我接下来具体该怎么做?你说都能报名,那人这么多,学校不可能全招吧,竞争压力这么大,以前在学校学的,我都快忘光了。”

    “这不有我嘛,这半个月,我给你辅导,到时候要是真的恢复高考,肯定没问题!”

    “行吧。”王溯盘算了下,“这么说来,那我接下来岂不是很忙。又要参加培训,又要给你抄写稿子,还得复习功课……啊,小树枝儿,我恨你!”

    “你都培训半年了,下一期参加培训也是新兵,你有什么压力。稿子的事,投稿的那份我自己来吧,给你分担一份。复习的事情,就得自己下狠劲了。我就只能呆半个月,回头老史那边我也得去看看。”

    “哦,对,你跟老史说了没?他一直想找个正式工作,这要是上了大学……”

    “说了,我哥我姐那边也稍微提了下。至于老史,能上大学肯定是好事。”王澍打断道,“再说了,他现在不是有稿费嘛。而且上大学也会给一定补贴的,等毕了业,那正式工作还不简单?”

    “说的也是……”

    “就一点麻烦,到时候在学校,得有人顾着点他。”王澍若有所指,“所以你接下来得用功知道不?别到时候,我和老史考上了,你落了榜……”

    “怎么可能!”